“星光光伏灯”的故事像长了翅膀,飞到了更多地方。秘鲁的蓝莓种植园寄来一小袋蓝莓种子,说要种在光伏板下,等结果了,每颗蓝莓都系上小灯串,晚上看起来就像蓝莓味的星空;越南的农户则发来竹编的星星挂饰,每个挂饰里都藏着颗LEd灯珠,说是用光伏电充的电,能亮一整晚。
林宇把这些新“信物”放进玻璃罐时,发现罐子已经装不下了。研发部的小张灵机一动,在展厅的墙上装了块电子屏,屏幕上是个虚拟的银河,每个收到“星光光伏灯”的人,都能在上面标注自己的位置,点亮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你看,”小张指着屏幕,“这颗闪着蓝光的星星,是尼日利亚的那个小女孩;旁边那颗橙红色的,是甘肃的牧民孙子;智利的买家也标了位置,说要让自己的星星和‘玫瑰可可’的产地连条线。”
屏幕上的星星越来越多,线也越连越密,渐渐织成了一张发光的网。有天早上,林宇发现网的中心多了个新坐标,标注着“国际空间站”。附的留言写着:“从太空看地球,能看到成片的光伏板在闪光,像给地球镶了圈钻石。没想到在地面上,还有这样一片由善意组成的银河。”
发信人是位宇航员。消息传开后,展厅里的人更多了,有带着孩子来认星星的父母,有举着相机拍照的学生,还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屏幕里尼日利亚的那颗星星看了很久,说自己年轻时在非洲援建过铁路,没想到几十年后,光成了新的纽带。
甘肃的沙棘保健品终于上市了。牧民大叔带着孙子来参加发布会,孩子手里捧着盏“星光光伏灯”,灯上印着墨西哥的仙人掌图案。“晓雯姐姐说,我的灯亮起来时,墨西哥的小朋友能看到,”孩子举着灯说,“我想让他们知道,戈壁上的星星和沙漠里的一样亮。”
发布会上,市场部播放了段集锦:马哈迪的孩子们在棕榈棚下数星星,卡伦的玫瑰园里灯串与花苞共舞,墨西哥的仙人掌田在夜色里闪着红光,甘肃的光伏方阵在戈壁上连成一片星海。背景音乐是孩子们用不同语言唱的同一首歌,歌词很简单:“光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林宇站在台上,看着屏幕里不断闪烁的星星,忽然想起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时的忐忑。那时他以为技术是答案,后来才明白,技术只是钥匙,真正能打开心门的,是那些藏在光伏板背后的牵挂——是牧民大叔想让远方孩子喝上沙棘汁的心愿,是马哈迪想让可可豆变成课本的期盼,是每个普通人对“让生活变好一点”的朴素向往。
发布会结束时,那位宇航员发来了新的照片: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夜景,成片的光伏灯光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像无数颗镶嵌在大地上的星星。配文写着:“你们创造的银河,在天上都能看见。”
林宇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电子屏旁边。夕阳透过窗户,给照片镀上了层金边,屏幕里的虚拟银河与照片里的现实星光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天上的,哪是人间的。
江诗雅递给他一杯新泡的桂花茶,茶香里混着展厅里淡淡的玫瑰香。“你看,”她轻声说,“我们一开始只是想送束光,没想到最后攒出了一片银河。”
林宇望着那片不断生长的银河,忽然明白,所谓伟大,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像这样,把无数微小的善意汇聚起来,让每束光都有去处,让每个坐标都有温度,让这片由光与爱组成的银河,在人间永远流淌。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为这片银河,点亮新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