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乡村小学的可可豆壳贴画,很快在总部的“光的展厅”里占据了c位。来参观的合作方总会在画前驻足,指着那条彩色毛线绳问:“这是连接两个国家的意思吗?”
“不止是国家,”林宇总会笑着解释,“是连接所有被光照亮的角落。”
展厅的角落里,新添了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各地寄来的“星光信物”:甘肃牧民捡的戈壁玛瑙,在阳光下能折射出七彩光;墨西哥农场主收集的仙人掌刺,被打磨成了星星形状;卡伦风干的玫瑰花瓣,压在透明胶片里,还能闻到淡淡的香;马哈迪的小女儿则寄来颗可可豆,上面用彩笔涂了个笑脸。
“这是孩子们的星光银行,”江诗雅给玻璃罐系上条丝带,“每收到一件信物,我们就为光伏助学项目多捐一笔钱。”
消息传到甘肃时,牧民大叔特意带着孙子去戈壁捡玛瑙。孩子的小手冻得通红,却坚持要挑最亮的那颗:“老师说,这颗玛瑙会变成远方小朋友的课本,我要找颗会发光的。”
墨西哥的农场主则发动孩子们收集仙人掌刺,他把刺泡在清水中,让刺上的尖儿慢慢变软:“要温柔地对待每一样东西,就像光对待我们那样。”
卡伦的玫瑰园里,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保留最完整的花瓣,晾干后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这朵是清晨带露水的,”她们在信里写,“希望远方的孩子能闻到阳光的味道。”
马哈迪的可可园迎来了收获季,孩子们摘可可豆时,总会特意挑几颗饱满的,用彩笔涂上各种颜色。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涂成金色的可可豆放进信封,附了张纸条:“这是太阳的颜色,送给没有见过非洲太阳的小朋友。”
玻璃罐渐渐满了起来,像装了一整个银河。研发部的小张看着这些信物,忽然有了新灵感:“我们能不能做款‘星光光伏灯’?灯座用回收的设备零件,灯罩上印上这些信物的图案,卖给爱心人士,收益全捐给助学项目。”
设计图出来那天,大家都围了过来。灯座是仙人掌形状,灯罩上布满了玛瑙、玫瑰、可可豆的剪影,最妙的是灯杆,设计成了毛线绳的样子,缠绕着几颗立体的星星。“开关是触摸式的,”小张演示着,“摸一下亮一盏灯,代表一个被帮助的孩子,摸五下就是五盏……”
“要不再加个功能,”林宇指着灯罩,“每盏灯亮的时候,都能显示字。”
“星光光伏灯”的预售异常火爆,首批一千盏在三天内售罄。买灯的人里,有给孩子讲光的故事的父母,有想为远方朋友寄份温暖的老人,还有个来自智利的买家,在留言里写:“我买过‘玫瑰可可’,现在想让这束光也照亮我的书桌。”
第一批灯寄出去时,每个包裹里都附了张卡片,上面印着玻璃罐的照片:“你的星光,正在变成别人的阳光。”
收到灯的孩子里,有个尼日利亚乡村小学的女孩,她的灯上印着甘肃的玛瑙图案。当她触摸开关,灯亮起的瞬间,灯罩上的玛瑙剪影投在墙上,像片会发光的戈壁。女孩的母亲在视频里对林宇说:“她现在每天睡前都要摸亮这盏灯,说要看看中国的星星长什么样。”
林宇把视频转发给甘肃的牧民大叔,老人看完抹了把眼泪:“这玛瑙在戈壁滩躺了几十年,没想到能变成星星,照亮那么远的地方。”
展厅的玻璃罐旁,新挂了张世界地图,地图上用虚线连接着所有寄来信物的地方。江诗雅在地图旁写了句话:“光不是一条直线,是无数条藤蔓,缠绕着善意,爬向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玻璃罐,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无数颗跳动的星星。林宇望着这些光,忽然觉得,所谓星光,从来不止在天上,更在每双传递善意的手里,在每颗被光照亮的心里。
而那些缠绕在藤蔓上的星光,终将在某个清晨,连成一片新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