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的咖啡园里,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咖啡果的混合香气。林宇蹲在田埂上,看着农户马哈迪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新安装的土壤监测模块,屏幕上跳动的湿度、肥力数据让老人眼里闪着光。
“以前浇水全凭感觉,旱了涝了都不知道。”马哈迪指着旁边的咖啡树,“你看这棵,用了你们的灌溉系统,果子比去年多结了一半!”
江诗雅在一旁记录着数据,闻言笑着说:“这只是开始。新的土壤监测模块能提前预警病虫害,我们还会把当地的气象数据接入系统,下雨前就提醒你关棚。”
“种子计划”在苏门答腊的落地比预想中顺利。首批二十户农户免费安装了设备,三个月后,平均产量提升了25%。马哈迪主动找到村长,说要牵头成立“咖啡种植合作社”,把设备推广给更多人,还提出要按约定分期还款。
“不用急着还钱。”林宇摆摆手,“先把合作社办起来,我们派工程师来培训技术员,以后你们自己就能维护设备。等合作社盈利了,再用利润慢慢还。”
马哈迪却固执地摇头:“你们帮我们赚了钱,哪能说话不算数?这钱必须还,还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人做生意讲信用。”
这番话让林宇心里一暖。他忽然想起非洲的部落首领,那位曾经抵制智能设备的老人,如今逢人就夸“林先生的东西好”,还主动帮团队协调当地的物流难题。信任这东西,一旦生根,竟能长得如此茂盛。
从苏门答腊返回总部的路上,江诗雅接到非洲团队的电话:尼日利亚的简化版智能中枢卖断了货,当地的电信运营商主动提出要扩大合作,想把设备推广到周边国家。
“他们还说,想入股我们的非洲分公司。”团队负责人的声音透着兴奋,“愿意出三百万美元,占20%的股份。”
林宇沉吟片刻:“可以合作,但股份不能给太多。保留控股权,才能保证我们的技术标准不被稀释。另外,让他们帮忙解决电力问题,尼日利亚的电网太不稳定了。”
挂了电话,江诗雅看着窗外掠过的橡胶林,忽然说:“你发现没有?无论是东南亚的农户,还是非洲的部落,他们最在意的不是价格,是‘能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还有‘靠不靠谱’。”
林宇点头:“这就是‘种子计划’的意义。我们播下去的不只是设备,更是信任的种子。你对他真心,他就愿意跟你走长远路。”
回到吉隆坡,林宇立刻召集会议,调整“种子计划”的推广策略:在东南亚,重点与农业合作社合作,把智能设备与当地的特色种植结合,从咖啡、橡胶到棕榈油,逐个领域突破;在非洲,则联合电信运营商和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用本地化团队运营,自己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会议结束时,研发部负责人带来了好消息:针对非洲电网不稳定的问题,团队研发出了“光伏储能一体设备”,白天用太阳能充电,晚上供电,彻底摆脱对电网的依赖。
“下周就发往尼日利亚测试。”负责人信心满满,“成本比预期低了10%,量产没问题。”
林宇拿起设备样品,掂量着它的重量,忽然觉得这小小的设备里,装着的不只是电池和芯片,还有无数人的期待——马哈迪想多收点咖啡豆给儿子交学费,尼日利亚的孩子想在灯下多念会儿书,非洲的部落想靠稳定的电力开办小作坊。
这些期待,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破土而出,长成一片森林。
江诗雅递过来一份新的行程表:“下个月去肯尼亚看看?他们的鲜花种植很有名,或许能用我们的智能温室系统。”
林宇看着行程表上的“内罗毕”,眼中闪着光:“好啊。再带上‘光伏储能设备’,让他们看看,没有稳定的电网,也能种出最好的玫瑰。”
夜色渐深,总部大楼的灯光依旧明亮。研发部的工程师们还在调试新设备,市场部的同事在整理非洲的用户反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踏实的忙碌。
林宇知道,前路依然会有风雨,比如东南亚可能出现的贸易政策变动,非洲潜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但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因为他明白,只要守住“解决问题”和“诚实守信”这两条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信任的种子总能在新的土壤里,开出属于他们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