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西省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腐洗礼,数十名官员、企业干部的落马,如同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虽然剧痛,却清除了长期寄生在肌体上的毒瘤。尘埃尚未完全落定,集团总部的肯定意见已然下达,宋清河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吹响了西矿集团边西省公司深度改革的冲锋号。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省公司党委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充满变革的气息。一系列任免文件陆续宣读:
林穗宁因其在清江公司出色的业绩(尤其是在复杂局面下稳住基本面并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以及在反腐期间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政治敏锐性,被提拔为边西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同时继续兼任清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彰显了省公司对清江这个改革试验田和利润来源地的高度重视。
清江公司总经理刘建民,主持清江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职责更加明确。
而最引人注目的调整,落在何明远身上。他被任命兼任省公司审计部副部长,主持审计部日常工作。同时,他原有的巡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职务以及清江公司党委副书记的兼职得以保留。这意味着,何明远实际上同时掌控了省公司党内监督(巡视)和业务监督(审计)两大关键部门,虽然级别未变,但其实际权力和影响力已然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宋清河推行改革最为倚重的“监督利剑”和“改革抓手”。
此外,一项被称为“人才沉淀池”的制度被强力推出,在全省系统内引发了巨大震动。一大批长期占据岗位却碌碌无为、能力平庸、甚至风评不佳的干部和员工,被强制“入库”,脱离原岗位,只领取基本生活费并由公司代缴社保。进入“沉淀池”的人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主动辞职另谋高就,要么通过参加严格的能力培训和竞争性考核,重新争取上岗资格。这项制度旨在彻底打破“铁饭碗”思维,激活人力资源,为有能力、想干事的人腾出空间。
在这一系列密集的人事调整和制度改革过程中,何明远主持的巡视办和审计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涉及调整、提拔、尤其是“沉淀”的关键岗位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离任审计和廉洁审查。
审计报告一份份摆在何明远桌上,触目惊心,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宋清河力推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一个市级子公司,领导班子动辄十余人,职能部门重叠设置,一个简单的流程需要七八个部门会签,效率极其低下。
* **成本失控,跑冒滴漏严重:** 公务接待、车辆使用、办公经费等标准形同虚设,铺张浪费现象普遍;采购环节虚高价格、虚假验收问题屡禁不止。
*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大锅饭”思想严重,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得多错得多,严重挫伤了实干者的积极性。
* **裙带关系复杂:** 一些单位“近亲繁殖”现象突出,重要岗位被各种关系户把持,形成利益小团体,外部人才难以进入。
* **创新动力不足:** 习惯于传统路径依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市场反应迟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危机感不强。
这些沉疴痼疾,绝非一朝一夕形成,也绝非处理几个腐败分子就能根除。必须通过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的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动手术,才能让这家老牌国企重新焕发活力。
就在改革如火如荼、整个边西省公司都处于一种紧张而兴奋的变革氛围中时,从清江市传来了好消息:王门镇政企共建的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历经数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全面竣工!
作为省公司指定的项目分管领导(清江公司党委副书记),何明远踏上了重返王门镇的路程。清江公司总经理刘建民、分管工程建设的副总经理姜采薇亲自陪同前往。虽然从职级上看,何明远只是省公司部门副职,与姜采薇同级,但放眼整个边西省西矿系统,谁不知道何明远是当前宋清河眼前的第一红人?一人身兼巡视、审计两大实权部门负责人,更频频以“重要陪同”身份出现在宋清河出席的各种高端场合,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部门领导,甚至隐隐凌驾于纪检组长杨声东之上。
由于总经理刘建民的亲自到来,通山县方面也给予了极高规格的重视。县委书记沈维国、县长岑竞流亲自赶到王门镇,参加项目竣工庆祝典礼的最终协调会。
车辆驶入王门镇,何明远的目光立刻被镇口焕然一新的景象所吸引。曾经略显破败的街道变得整洁有序,通往基地的道路拓宽硬化,路两旁竖起了富有红色文化气息的宣传牌。基地的主体建筑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庄重而大气。
下车后,何明远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现场忙碌指挥的徐若杭。他的心莫名地揪了一下。只见徐若杭比上次见面时更加干练,但原本白皙的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身形也清瘦了不少,穿着朴素的工装,挽着袖子,正拿着图纸跟施工方负责人确认最后的细节,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却更显坚毅。
他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姜采薇,发现她也同样黑瘦了一些,只是平日里常见,感觉不那么明显。这一刻,他突然对这两位奋战在项目一线的女性,生出了深深的敬意。
关小月远远看到何明远一行,立刻热情地跑过来打招呼:“何主任!刘总!姜总!欢迎欢迎!”她目光扫到何明远正看向徐若杭,又看到徐若杭也注意到了这边,立刻狡黠一笑,找了个借口:“哎呀,刘总,沈书记和岑县长马上到了,我先去迎一下他们,让若杭陪你们先看看!”说完,不由分说就把空间留给了何明远和徐若杭。
刘建民人精似的,自然也看出了点苗头,笑着点点头,很识趣地没有上前打扰,只是不时用眼角余光瞥向那边,发现何明远和徐若杭相谈甚欢,便更放心地去和县里其他干部寒暄了。
何明远走到徐若杭面前,看着她明显清瘦却精神熠熠的脸庞,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心疼和关切:“我的徐大书记,你这是要把自己当铁人使啊?干嘛那么拼?”
徐若杭压下内心见到他的欣喜,故意板起脸,气鼓鼓地抱怨道:“还不是你们西矿集团搞出来的这个大项目!规格高、要求严、时间紧,麻烦死了!协调不完的事,开不完的会,跑不完的现场!你看看我,多久没睡过美容觉了?都快变成黑炭头了!”
这时,唐牧野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嬉皮笑脸地插话:“得了吧,徐若杭,我看你不是想项目想的失眠,是想我明远哥想的失眠吧?”
徐若杭被他说中心事,脸一红,立刻怼了回去:“唐牧野!你们清江市政府就不能派个正常点的人来参加协调会吗?怎么又是你?”
唐牧野一脸得意,挺直腰板:“我怎么不正常了?我现在可是彭向前常务副市长亲自指派的全权代表!我就代表他!代表市政府!严肃点!”
关小月正好陪着沈维国、岑竞流走过来,听到对话笑道:“好了好了,若杭,先请咱们西矿集团的贵客到会议室落座吧,我在这里迎一下书记县长就好。”
徐若杭这才收敛神色,领着何明远、刘建民、姜采薇等人走向临时布置的会议室。会议室里,长条桌上已经摆好了姓名台签。刘建民眼疾手快,进去后立刻不动声色地将何明远的台签从靠边的位置拿起,放到了他自己和姜采薇的中间,笑着对何明远说:“何主任,你是代表省公司来的领导,得坐中间主持大局。”
何明远看了看,明白刘建民这是在众人面前刻意抬高他的位置,他也没多客气,微微一笑,便坦然在那位置坐下了。这一切都被随后进来的唐牧野看在眼里,他冲何明远挤眉弄眼,偷偷竖了个大拇指。
很快,关小月陪着沈维国书记和岑竞流县长走了进来。沈维国一进门,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立刻精准地落在了主位上的刘建民和……他身边的何明远身上。他先是热情地与刘建民握手,随即转向何明远,双手紧紧握住何明远的手,用力摇晃着,声音洪亮而充满感情:
“何明远同志!哎呀,我们又见面了!你可是我们铜山县的大恩人呐!”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回想当时,你被救援队从黑水村送出来,直接送到我们县医院,我就在医院等着!那个场景,我毕生难忘!满身泥泞,虚弱不堪,但眼神里的那股劲儿,让人动容!你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不仅救了自己,也间接救了我们那么多被困的干部啊!”
他情绪有些激动,继续说道:“当时县医院条件有限,院长跟我说把握不大,我急得当场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请最好的医生!后来市里来电,说市人民医院有把握,我二话不说,立刻命令县交警大队,全力保障出城道路畅通!又直接联系了市局张岱舟局长,他更是高度重视,直接命令交警从高速路口就开始接力护航!”
沈维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暴雨倾盆、紧张万分的夜晚,语气感慨万千:“那个时候,外面的雨一点停的意思都没有,我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真是差点就指着老天爷骂娘了!就怕耽误一秒钟!幸好,幸好一切都来得及!”
沈维国这番声情并茂的回忆,让关小月、徐若杭、唐牧野等人都听得入了神。他们之前虽然也听一些干部提过沈书记当时非常着急,但从未听他本人如此详细、如此动情地描述过当时的细节和心境。
刘建民连忙在一旁介绍:“沈书记,何主任现在是我们省公司巡视办公室的主任,主持工作,同时还是审计部的负责人。咱们这个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当初遇到资金困难,还是何主任想办法从省公司争取来了关键的支持呢!”
沈维国一听,眼睛里的光彩更盛了,紧紧握着何明远的手不放:“好啊!年轻有为!真是年轻有为!我就知道你不是池中之物!快,大家都坐,坐下慢慢说!今天这个协调会,咱们一定要把明天的竣工庆典办得圆圆满满!”
协调会的气氛,因为沈维国这番充满人情味和历史感的开场,变得格外融洽和热烈。何明远坐在其中,感受着来自各方关注的目光,心中明白,王门镇,这个他曾经奋战的地方,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等待着他和所有人的检阅。而脚下的路,似乎也在这场改革与建设的浪潮中,变得更加清晰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