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桌面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一串陌生的座机号码,归属地显示是市中心的老城区。
苏晚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声,接着是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带着点南方口音:“是苏晚小姐吗?”
“我是,请问您是?”
“一个看过你设计的老头子。”对方的声音带着笑意,像是在打量一件心爱的藏品,“听说你要去风尚了?”
苏晚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心里涌起一丝疑惑:“您怎么知道?”除了陈瑶和周明宇,她还没告诉其他人这个决定。
“周明宇那小子跟我提了一嘴。”老人轻描淡写地带过,语气却突然严肃起来,“听说陆氏也向你伸出橄榄枝了?”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位老人不仅知道她的选择,还清楚陆氏的邀约,显然不是普通人。她想起周明宇说过顾老是他的恩师,难道……
“年轻人,别紧张。”老人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笑声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我打电话不是来打探什么,只是想跟你说几句话。”
苏晚握紧手机,轻声道:“您请说。”
“你的‘光阴的补丁’,我看过。”老人的声音放缓,带着欣赏,“把旧衣服做出新生命,这想法好,有温度。现在的设计圈,缺的就是这种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东西。”
苏晚的眼眶微微发热。这是第一次,有人用“人间烟火气”来形容她的设计,精准得仿佛看穿了她藏在针脚里的心事。
“但你要知道,”老人话锋一转,“真正的好设计,不是靠平台堆出来的,是靠设计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陆氏是好平台,资源多,起点高,就像给你搭了个高台,能让你一下子被很多人看见。”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过来人特有的恳切:“可站得太高,风也大。你现在最需要的不是高台,是一块能让你踏踏实实练本事的土地。摔倒了能自己爬起来,做错了能自己修正,这样长出来的根,才稳。”
苏晚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画纸上划过,留下一道浅痕。老人的话像一把精准的刻刀,剖开了她内心最后一点犹豫——她确实曾羡慕过陆氏能提供的捷径,但内心深处,更渴望的是一份能让设计本身说话的底气。
“风尚不大,甚至有点‘老顽固’,”老人轻笑一声,“但那里的人懂设计,也容得下‘不完美’。你去了,可能会吃苦,会遇到刁难,会被质疑,但这些都是好事。”
“好事?”苏晚不解。
“当然是好事。”老人的声音里带着笃定,“温室里长不出能经风雨的树。你那些从生活里磨出来的灵气,只有在实打实的摔打中,才能真正变成锋芒。等有一天,你能凭着自己的设计,让那些质疑你的人闭嘴,那时候的光芒,才是你自己的。”
电话那头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像是老人在看她的设计稿:“我看过你大学时的作业,那个用苗族银饰做拉链的牛仔裤,想法很大胆。这几年你没放弃,很难得。记住,别让任何人、任何平台,遮住了你自己的光。”
苏晚的喉咙有些发紧,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谢谢您,老先生。”
“谢我什么?”老人笑了,“该谢的是你自己。有天赋,还肯熬,这样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他顿了顿,补充道,“对了,听说你母亲身体不好?我认识个老中医,调理慢性病很有一套,回头让周明宇把地址给你。”
苏晚愣住了,刚想问他怎么知道母亲的情况,对方却轻轻说了句“好好做设计”,便挂断了电话。
忙音在听筒里响起,苏晚握着手机,怔了很久。窗外的月光爬上缝纫机,照亮了布料上那些歪歪扭扭的针脚,那是她刚开始学缝纫时留下的,当时觉得丑陋,现在看来,却满是倔强的生命力。
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陆氏总部那栋高耸入云的建筑,灯火通明,像一座遥不可及的灯塔。但此刻,她心里没有了之前的仰望和犹豫,只剩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那位老人说得对,她需要的不是灯塔,是脚下的土地。
苏晚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在设计稿的角落写下一行小字:“扎根,然后生长。”
她打开邮箱,找到那个迟迟未回复的地址,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起来。每一个字都写得坚定而清晰,没有客套,没有歉意,只有对陆时砚好意的感谢,和对自己选择的坦然。
发送邮件的瞬间,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周明宇发来的消息:「顾老说,让你别怕,放手去闯。」
夜色渐深,台灯下的设计稿上,粗麻布的纹路被勾勒得愈发清晰,旁边用红笔标注着一行新的想法:“加入手工织布的肌理,让每一寸布料都带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