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边境摩擦持续不断,空气里弥漫的火药味几乎一点就着的时候,一队打着曹军旗号,却身着文官服饰的仪仗,出现在了北赤火堡外。
为首者乃是曹操帐下辩才无碍的谋士蒋干,他手持节杖,面带和煦笑容,俨然一副和平使者的姿态。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蒋干被引进来后,先是彬彬有礼地对陈烬行礼,然后呈上了一封曹操的亲笔信。
“陈社长,曹丞相闻听北疆边境偶有龃龉,心实忧之。”
蒋干声音清朗,姿态摆得极低,“丞相常言,胡汉皆为大汉子民,应以和为贵。今日特遣在下前来,意在调解纷争,化干戈为玉帛,还边境一个安宁。”
陈烬面色平静地接过信件,展开浏览。信中的措辞可谓冠冕堂皇,先是表达了对边境不宁的“痛心”,继而“委婉”地指出,根据“多方”回报,冲突多因赤火边防人员“过于敏感”、“阻拦胡民正常放牧贸易”所致,甚至隐晦地提及了“星火屯”的存在可能“刺激”了某些部落的情绪。
“曹丞相的意思是?”陈烬放下信件,目光淡然地看向蒋干。
蒋干微微一笑,拱手道:“丞相之意,无非一个‘和’字。为表诚意,也为了边境长久安定,丞相希望赤火公社能够稍作退让。例如,可否将边境巡逻范围略微内缩,给予归义胡民更多的活动空间?对于诸如‘星火屯’这类容易引发误解的聚落,是否可以考虑……嗯,迁往他处,以示赤火公社并无挑衅之意?”
他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却极其霸道。不仅要赤火公社自缚手脚,还要拔掉在边境线上象征赤火公社理念的钉子。
站在陈烬身后的秦狼气得脸色铁青,牙齿咬得咯咯响,若非陈烬以眼神制止,他几乎要当场发作。孟瑶、卫恒等人也是面沉如水。
蒋干仿佛没有看到赤火公社众人难看的脸色,继续侃侃而谈:“只要赤火公社展现出足够的和平诚意,丞相必会约束各部,严令他们不得再生事端。如此,则边境可宁,百姓可安,岂非美事一桩?丞相愿做这个和平的维护者,还望陈社长以大局为重。”
这番话,几乎是将挑起冲突的责任,明里暗里都扣在了赤火公社的头上。仿佛赤火公社不退让,就是破坏和平的罪人。
陈烬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待蒋干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议事厅:
“蒋先生,请回去转告曹丞相。”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直视蒋干:“赤火的土地,是赤火人用血汗开拓,用生命守护的。一寸也不会让。”
“赤火的理念,是给所有愿意自强、追求公平的人一个希望。‘星火屯’就在那里,不会移动分毫。”
“至于边境的安宁,”陈烬的语气骤然转冷,“不是靠退让换来的,而是靠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决心和力量打出来的!”
“曹丞相若真有心维护和平,就请管好他麾下那些享受了特权,便开始忘乎所以的‘归义部众’。若他们再敢踏入赤火地界一步,抢夺一粒粮食,伤我一人性命——”
陈烬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赤火的刀锋,必让其有来无回!勿谓言之不预也!”
蒋干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但在陈烬那冰冷的目光和赤火公社众将领几乎要喷出火来的注视下,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勉强维持着礼仪,灰溜溜地告辞离去。
消息很快传出,曹操控制的舆论立刻将这次“调解”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赤火公社的“蛮横无理”与“缺乏和平诚意”,将曹操塑造成一个仁至义尽、渴望和平却屡遭拒绝的悲情角色。
然而,在北疆的军民心中,社长那番掷地有声的回答,却比任何宣传都更能凝聚人心。他们知道,退让换不来和平,唯有握紧手中的刀枪,才能守住脚下的土地和心中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