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不好意思,主要是我父母太感谢你了”。
张浩看出李友顺有点尴尬,估计是被自己父母的吓着了,但他也没办法,父母老实巴交一辈子了,家里有一穷二白,跪下道谢可能是他们认为最重的礼。
李友顺拍了一张浩肩膀说道:“耗子没必要,叔叔婶子的心意我领了,你用心帮我做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不会亏待自己人”。
“耗子这位同志是谁啊!看着面生”。
两人刚出门,树下“情报局”的老婶子们,又热情的问了起来。
张浩闻声抬头一看是孙婆子,这人嘴上不把门,什么事都乱说,这一片最是烦人。他皱着眉刚想说什么,身后传来自己老妈的声音”。
“张浩大冷天的你停在这干啥!还不快把你表弟送招待所去,顺子你明天一定过来,姑给你做饭”。
说完、余婶子抹了下眼泪,她是真心感谢李友顺,也真把他当子侄了。
“姑、我明天一定过来”。
“妈你哭啥,表弟现在是干部了,他忙、你先回去”。
“孙婶这是我表弟,在下面县工作,今天来看我妈。孙婶、几位婶子你们聊,我先送我表弟回招待所”。
说完、张浩把门口的板车拉了过来,顺子你上来,我拉着你,这巷子里可不好走,到处是积水。
李友顺看着板车,在看看树下一堆老娘们,他摇摇头,这要是坐上车让张浩拉着,到时候还不知道传出什么来。
他果断拒绝道:“浩哥我们一起走”。
张浩见李友顺看着树下,一下就明白了,也没再说什么,来着板车往前走。
见李友顺、张浩走了,余婶子马上把门关上了,不然等会一堆老娘们上来问东问西麻烦。
见余婶子把门关上,孙婆子撇撇嘴吐了一口老痰道:“呸、这是攀上贵亲戚,看不上我们街坊邻居了”。
众人也知道孙婆子品性,也没理她,自顾自的拉着鞋垫。孙婆子见没人搭话,也识趣低着头也不在找话说了。
张浩带着李友顺走出巷子,看了一眼四周的人小声说道:“李哥、按照你的吩咐找了两处院子,一处在城郊,房子是废弃的根本不能住人,另外一处稍微好一点,在省医院附近,目前我住那里,收上来的东西也放在那里,我们现在先看那处荒宅子”。
李友顺点点头,这张浩还是靠谱的,不枉自己拉他一把。
“对了浩哥你怎么想到收废品的”。这收废品可不是他安排的,他当时只想着让张浩在黑市上把他寻摸。
“嘿嘿”,张浩挠挠头,一脸得意的说道:“我当时在黑市上也收了不少,但太招人注意了,我想着不行,后来看见收废品的走街串巷,我就想着试试,这收废品的工作还是找四哥弄的临时工”。
李友顺觉得张浩脑子好使,不过他心中也有疑惑,走街串巷确实效果要好一点,不过耗子认识古董吗?别尽收一堆垃圾。
带着疑惑李友顺问道:“耗子你认识古董吗?另外收购站好东西多不多”。
张浩摇摇头,不好意思说道:“这我还真不太认识,不过我认识一个老者,是个大学教授他懂这个,我们是在黑市上认识的,他在我手上换了几回粮食,一来二回便熟了,我收的东西都会请他帮忙看”。
“另外”,张浩脸红了,他看着李友顺道:“老教授给我教了一点入门知识,他告诉我现在古董是白菜价,怎么换都不吃亏,只要我自己觉得是老东西,就可以换吃不了亏”。
“还有李哥,收购站根本没有什么好东西”。说到这张浩再一次看了看四周低声说道:“收购站那会有什么好东西,就比如我们收上来东西,好一点的自己出钱归自己了,就算不识货交了上去,站里人又会重新检查一遍,好东西都被挑走了,只留下真正的垃圾,我还见过几个老人一根一根木头用手敲,这层层雁过拔毛,什么好东西都留不住”。
李友顺点点头,什么年代都没傻子,带着有色眼镜看古人,那是自己找死。以前看的穿越文,动不动就收购站淘第一桶金,真当收购站的人是白痴啊!好东西人家自己不会收,留着给你啊!
两人就这么一路聊着,大概二个多小时,张浩领着李友顺来到一处房子前,李友顺一看,好家伙这以前绝对是大户人家,地理位置极好,占地也不少,从倒塌的院墙看进去,目前是荒废的草都有人高。
“李哥、这处宅子以前打仗时废了,后来主家就一直荒废,上次收废品时聊到这里,花了100元钱,一百斤杂粮换的”。说完,张浩指了一大门,示意从这进去。
李友顺站在院墙倒塌处看了一跟便失去了兴趣,他现在是囤货,又不是马上要主,在说里面乱七八糟的,没啥看头。
“算了、知道地方就行,我们去下一家,不过浩子这地方大,万一政府要安置人进来怎么办”。这才是李友顺担心的,随着饥荒结束,工业要发展起来,这几年将会有一次小高潮,到时候会有大量农民进城,到时候政府将人安置进来怎么办,他可不想以后天天扯皮。
“嘿嘿、李哥你看到旁边三间房没,那是用你给我的工资买的,我到时候稍微修善一下,我大哥住进来,那三间房不大,连着这,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张浩别看年纪比李友顺大不了几岁,也是个老江湖,他虽然不知道李友顺现在买房做什么,但他深信李友顺这么年轻绝对是个有本事的,他自己没本事跟着滚就行了,人家穿皮鞋的都不怕,自己穿草鞋的怕什么。
李友顺想不到张浩会怎么做,这小子太聪明了,他拍了拍张浩,房子现在别买了,买不显眼,也看不过来,不过你小子还是可以在寻一处,记住不要太大,越烂越好”。
交待完后,张浩把板车放在附近认识的人家里,两人坐公交车往省医院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