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中午,大院内的戏台上,演出连台,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徐碧云等“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红豆馆主、侗五爷(溥侗)等南北名伶汇聚一堂。本来梅兰芳是有气节的人,夫人王明明、福芝芳劝他或许刘喜奎和孟小冬能够出现,就答应来了。
刘喜奎谁也,原名刘志浩,后改桂缘。1894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黑龙村。刘喜奎与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民国初期名伶、京剧演员、河北梆子演员、中国第一位现代戏女演员 。
10岁拜河北梆子演员宋永珍为师。当时女伶难登大雅之堂,戏曲舞台上的生、净、旦、末、丑皆由男子扮演,时间一久,听腻了男艺人的演唱,人们对女伶趋之若鹜。北京成立了专门培养坤伶的\"崇雅女科班\",刘喜奎又成为学生。经过调教包装,在\"中和园\"挂牌演出走红。随后到哈尔滨、海参崴、上海等地演出。在上海与周信芳同台,在天津、北京与谭鑫培、杨小楼合作。当时刘喜奎在天津演出河北梆子新戏《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时,把救国理念融入艺术,抨击军阀官僚,宣传民主自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观众中有正在南开读书的伍豪 。
刘喜奎刘喜奎身材小巧,唱腔圆润,声腔设计继承了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并根据自身特点融入了京剧的细腻委婉,对舞台上使用的语音、字韵进行了较多的变化,使声腔更加委婉、美妙、雄中藏秀。刘喜奎和梅兰芳相互钦敬、相互欣赏,梨园圈内的同行也都希望他们能够喜结连理。民国7年《顺天时报》主持评选伶界大王,梅兰芳和刘喜奎分别获男伶大王、坤伶大王徽号。没想到这对志同道合的一对金童玉女却被刘喜奎毅然斩断了情丝。
:如今,刘喜奎37岁虽然风韵犹存,但和24岁的孟小冬的嫩没法比。
台下摆着好茶名酒和零吃,每日千桌,还有应酬的上乘烟膏几千两。排场之大,靡费之巨,极一时之盛,是百年来上海空前绝后的奢侈典礼。
杜月笙过来了,简单施礼之后,陪着最前台的要人看戏。
王至诚和在座的看客,都晓得杜月笙不是看戏,而是在等京剧着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世称\"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1907年生,女,北京宛平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
王至诚隐隐约约地听见有人在介绍:“她的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
王至诚又何尝不知:孟小冬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先后与张少泉、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同台演出,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居然大角风范。
“‘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这样冰雪聪明的冬儿,谁不喜欢啊!明日之星非她莫属。”杜月笙向身边的贵宾说。
“冬儿”这个称呼非同一般。王至诚早就听说,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
当时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憧憬的\"圣地\",为了谋求开拓一片新天地,谋求艺术上的发展,孟小冬除了演出以外,先后向陈秀华、陈彦衡、孙佐臣、王君直、苏少卿等人学习,钻研谭派艺术。由于孟小冬见识越广,对艺术善于理解和鉴别,最终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把目标锁定了余派(新谭派),在1925年离开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孟小冬初闯京城时,正值18岁青春妙龄。她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不久成为许多北京人心目中的偶像,暗恋于她。先是京城达官之子王惟琛,后来杜月笙也化妆易名悄悄地来到北京助阵,一袋袋的大洋送了上去。
恰逢梅兰芳访日返京。
梅兰芳,1894年生苏州人,名澜,鹤鸣,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京剧演员。
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还同台演出了《梅龙镇》、《四郎探母》、《二进宫》等名作。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又惺惺相惜,二人在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中加深了彼此了解,互生爱慕之情。
梅兰芳在北京曾经三易其宅,他和孟小冬住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缀玉轩\"。每一天,梅兰芳和朋友在此说古道今,谈文论艺。然而,他和孟小冬美好的生活向往,祥和的气氛,很快被一场凶兆遮住了。
1926年或1927年的某一天,梅家会客厅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身着浅灰色西装,面貌清秀,文质彬彬,面色苍白,20岁左右,此人是肄业于北京朝阳大学、常来给孟小冬捧场的王惟琛。王惟琛对孟小冬心仪已久,无奈孟小冬已是梅兰芳的情侣,因此他怀恨在心,到梅宅寻衅。
当时梅兰芳正在午休。出来招待客人的是梅兰芳的老友、北京很有名望的一名绅士张汉举。王惟琛迅速拔出手枪抵住张汉举,喊道:“此事与你无关,回去把梅兰芳叫出来,他夺了我的孟小冬,我要和梅算账,只有拿出10万元才能摆平。”
张汉举强压住内心的恐慌,把过程告诉了梅兰芳。梅兰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过来,\"我立刻打电话去。\"梅兰芳言语一声,便不见了身影。
不久,梅宅被大批军警围住,王惟琛无意中瞥见了梅兰芳请来的军警,顿时惊慌失措,拔枪就射,可怜张汉举在这场不相干的爱情纠葛中成了冤死鬼。听到枪响,军警们一拥而上,王惟琛中弹倒下。
缀玉轩发生如此血案,社会舆论大加炒作,一时沸沸扬扬,种种绯闻,扑面而来。孟小冬经此打击,痛不欲生。
杜月笙好长时间不知孟小冬的音信,1929年杜月笙娶了名须生姚玉兰,但对孟小冬依旧念念不忘,希图找机会接近她。然而得到的消息是: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不久,时时被噩梦惊醒,她便离开了舞台,一度于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
眼下,杜月笙如此用神,希望孟小冬出现。然而杜月笙还不知道,孟小冬就在某一个角落里看着这一切,坚决避免与梅兰芳、杜月笙相见是因为梅兰芳在场,才避而不出。就这样孟小冬和梅兰芳最终连合作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复合了。这跟以后的杜月笙创作了机会。
王至诚看了几天的戏,他总觉得张学良是喜欢女人,喜欢听戏的主,然而始终没有见张学良出场。但听到张学良的电话打到东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