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课程更加偏重实用性,费用方面,谢莞娘也基本以倒贴为主。
是的,就是倒贴。
学费是不收的,不仅不收,还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学习用具。
考虑到并不是每个女子都能在白天抽出时间学习,谢莞娘还把开课时间设置在了早上、中午、晚上。
最最贴心的是,谢莞娘连上课地点都没有直接固定下来,而是根据学员们的实际需求,临时决定把上课地点定在县城、镇上还是某个村子。
为此,她还得专门拿出一笔钱,用来支付场地租赁费用,以及学塾老师和随行护卫们的吃住费用。
当然,她派给学塾老师们的随行护卫,并不是她雇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那些护卫,而是她送到郝玉那里学习的,出身军户或者身契捏在她手上的那些半大孩子。
这些孩子都是她的护卫预备役,派他们轮流保护学塾老师,谢莞娘就当是给他们机会历练了。
至于学塾老师都是哪里来的,其实答案也很简单,谢莞娘身边诸人陆续推荐来的。
她现在有很多下属,这些人又分别有着自己的亲戚故旧,谢莞娘只要把自己的用人标准说出去,他们就会踊跃替自己的亲戚故旧报名。
再加上郝玉也有不少同袍是生活在这附近的,他那边安置不下的人,他也会挑好的送到谢莞娘这儿。
托他们的福,谢莞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精挑细选出了一批颇有才能的厉害女子。
这些女子有的读过书、会算账,稍微一培训就能成为合格的账房,也有的曾经帮着娘家或者婆家经营铺子,只要培训一番,做个掌柜或者管事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人其实都可以兼职女子学塾的老师。
当然,比起她们这种读过书、会算账、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更多的还是手上掌握了一技之长的技术工种。
她们当中,有的人擅长纺线织布,有的人擅长养蚕缫丝,有的人擅长裁剪缝纫,有的人擅长描画刺绣,还有的人擅长制作面点、烹煮菜肴。
除了这些大众认知中,女子确实擅长的活计,谢莞娘还找到好几个分别擅长饲养家禽家畜,擅长种植各种农作物,擅长用树枝、荒草制作各种用具,以及擅长烧陶、烧炭、做糖、酿酒、磨豆腐、做木工活儿的嫂子和婶子。
虽然她们制作的成品都很粗糙,但没关系,谢莞娘可以出钱,还可以给她们找师傅,让她们掌握更精湛、更多样的相关技艺,拥有更正规、更好用的操作场地。
武术师父就不用特意找了,谢莞娘身边多的是习过武的姑娘家,随便派两个过去,让她们按照郝玉之前教导她们的方式,照葫芦画瓢的教导学员们就可以了。
当然,安全起见,谢莞娘还是给自己的女子学塾配了几个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管事和护卫队长的。
这些人主要负责学塾先生、学员,以及那些年轻护卫们的安全问题,谨防他们落入某些坏人的圈套或者陷阱。
虽然这样一来,她在人力方面的开支会再一次出现增长,但谢莞娘却丝毫不为多花的那些银钱感到心疼。
还是那句话,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的,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你先付出善意就同样回以善意。
有些人,是会利用别人的善意为自己谋取利益,为此甚至不惜把别人推进万丈深渊的。
谢莞娘不想自己的下属遭遇任何不好的事,是以她宁愿多花些钱,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时她雇来的那些老师,以及那些跟着老师到处走的长期学员,还有跟着他们的那些年轻护卫,都还没有意识到谢莞娘派来的这些“老江湖”的重要性。
一直到很久以后,他们才渐渐意识到,这些“老江湖”为他们挡掉了多少危险、避开了多少麻烦。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此时的女子学塾,还处在谢莞娘遥控指挥,老师、护卫、管事们忙里忙外搞宣传,一切都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谢莞娘因为孩子暂时还小,所以并不能亲自出面,好在自从她出了月子,海棠和小梅就都被解放出来,两人被她大胆的委以重任,派去易县主持女子学塾的一应事宜。
小梅性格相对和软,但却胜在心思细腻、思虑周全,海棠虽然有些粗枝大叶,但却头脑明晰、善于决断和应变,两人彼此配合,原本有些混乱的一些事务,很快也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等到女子学塾的运营事宜步入正轨,时间也已经来到夏末秋初时节。谢莞娘静极思动,开始为秋末冬初的府城之行做准备。
之前她就已经盘算好,要在女儿安安周岁时,在府城的县主府大宴亲朋,现在她又多了一项计划——在府城置办一些产业,是以她打算提前往府城去。
酒水的分红她不打算动用,而是打算留着专供女子学塾,用以支付以后她开办的各家女子学塾的一应花费。
好在她还有江远的俸禄,还有他们买的铺子、田庄等固定产业的每年收益,以及她前段时间得的来自侯夫人的那笔意外之财。
这些钱加在一块儿,应该足够她在府城买两间地段不错的铺面了。
这么想着,谢莞娘又盘算起了其他来钱的路子。
——不是她财迷,是她真的还缺大笔资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虽然她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护卫,也已经与镇北军深度绑定,对身世隐患已经不必再过于担忧,但她想做的,除了自保之外的其他两件事,却是比她养护卫、给紫荆关驻军捐赠物资还要费钱的。
她如果不继续开源,她的女子学塾根本就开不了几家。毕竟每个女子学塾,初期她肯定都是要倒贴钱的。
就更别提她还想来一个知识大公开了,印书也是需要很多钱的。
嗯?印书?
一念及此,谢莞娘突然想起来,貌似,好像,这个年代书籍复刻的主要手段,还是人工手抄来着?
这么一想,谢莞娘顿时就来精神了。
她,似乎又能开一家新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