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资料包往公文包里塞的时候,顺手摸了下视频U盘还在不在。在。他拉上拉链,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九点四十分。还有二十分钟。
王芳端着两杯豆浆从走廊那头走来,递了一杯给他。“陈总监刚回消息,说路上堵车,十点零五到。”她顿了顿,“我刚才又把通话记录捋了一遍,七家里,三家没接,两家婉拒,一家问有没有补贴政策……就他一个真愿意谈。”
刘好仃接过豆浆,塑料杯有点烫手,他没缩手。“只要有一个人肯坐下来听,就不算白忙。”
王芳看着他,忽然笑了:“你今天穿得挺正式啊。”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夹克,领口还别着厂牌。“这不是怕人家觉得咱们不讲究嘛。”他说完自己也笑了,“其实我也就是个拧螺丝的,可这会儿得装装样子,像个能谈事的人。”
赵磊抱着笔记本电脑从测试间出来,听见这话抬头接了一句:“您要是拧螺丝的,那我们这些敲代码的岂不是连扳手都不会用?”
孙雯在设计台前合上文件夹:“材料我都重新调了顺序,先放用户原话,再上图示,最后才是参数。这次不讲技术,讲人话。”
“对路。”刘好仃点点头,“等会儿见了面,谁也别抢着说,让他先开口。咱们听着,再慢慢递话。”
十点十三分,门卫打电话来说访客到了。
陈总监五十出头,穿着熨帖的浅灰衬衫,进办公室第一句是:“你们这地方,比我想象中小。”
刘好仃迎上去握手:“小是小了点,但灯亮着,说明有人在干活。”
王芳引他在会议桌旁坐下,倒了杯温水。赵磊打开投影,孙雯把打印好的宣传页轻轻推过去。
“我知道你们之前跟别人谈崩了。”陈总监开门见山,“我也听说你们要价不低,走的是高端路线。可说实话,老人产品在我这儿一向难走量。买灯的不是老人,是子女。他们更关心价格、保修、售后响应速度——不是什么‘夜里不怕黑’。”
屋里安静了几秒。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冲赵磊点了点头。
屏幕亮起,一段十五秒的视频开始播放。画面里光线昏暗,李阿姨拄着拐杖从卧室走出来,脚下一动,走廊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像被脚步唤醒。她没停,也没回头,只是轻声说了句:“亮了。”
视频结束,没人说话。
刘好仃这才开口:“上周她儿子来看她,说妈你最近怎么敢半夜起来了?她说,灯知道我要来。”
陈总监盯着黑掉的屏幕,没动。
“我不是来卖灯的。”刘好仃继续说,“我是来减少一次摔跤的。您卖场一年卖多少吸顶灯?一千盏?五千盏?可只要有一户人家因为这个灯没摔着,那它就值了。”
陈总监抬眼看他:“条件呢?”
“区域独家我们给不了。”刘好仃说,“第一批灯,我们想多铺几家试点,看哪种模式走得通。价格也不能压到四百以下,成本摆在这儿。但我们答应三件事:第一,贵卖场做首展,我们搭实景走廊,顾客可以亲自走一趟;第二,前二十位买家,我们上门安装,教到会为止;第三,七天内坏了,直接换新,运费我们出。”
他顿了顿:“您要的是销量,我们要的是信任。能不能先试一试?不签大合同,就先走五十盏,看看市场反应。”
会议室又静了下来。
陈总监喝了口水,翻开随身带的本子记了点什么,然后抬头:“联合品牌露出的事,你们考虑过没有?比如,在宣传页上加一句‘与深南玻璃联合推出适老照明方案’?”
孙雯眼睛一亮,悄悄朝王芳比了个手势。
“可以。”刘好仃说,“只要不改我们的设计理念,名字怎么挂都行。”
“那就这么定。”陈总监合上本子,“明天我让采购对接,先把样灯和布展方案送过来。如果现场体验效果好,下个月我可以安排三个门店同步上架。”
散会后,阳光斜照进培训角。
王芳坐在工位上,一条条整理刚才的谈话要点。写到“联合品牌”那一栏时,她停住笔,嘴角往上扬了扬。
赵磊在检查演示设备,确认视频能流畅播放。他顺手把张伯那句“比我儿子装的那个还灵”设成了开机提示音。
孙雯打开设计稿,把原先的标题“智能感应照明系统”彻底删掉,换成硕大的一行字:
**夜里走路,不怕黑哦。**
底下加了一行小字:“他们不是忘了关灯,是怕黑不敢走。”
她退后两步看了看,又在角落补了一句用户原话:“用了两周,我妈敢自己上厕所了。”
刘好仃站在她身后看了会儿,没说话,只轻轻拍了下她的肩膀。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宣传物料定稿邮件发出。
刘好仃回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新的A4纸,铺在桌面。他拿起笔,写下几个关键词:**试点反馈、安装记录、用户语录收集**。
正写着,手机震了一下。
王芳发来的微信:“印刷厂问,易拉宝是按五十份打样,还是先印两百?”
他回:“先五十,下周配送。”
刚发出去,抬头看见赵磊抱着一台样灯走过来:“刘师傅,我把感应区重新校准了,现在反应更快,但不会误触。要不要再测一轮?”
“测。”他说,“每一批灯出厂前都得过一遍老人走廊模拟测试。不能光靠数据说话。”
孙雯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合作备忘要点,放在他桌上。“陈总那边说,希望我们在布展时加个二维码,扫码能听真实用户录音。”
刘好仃看了眼纸上的内容,点头:“行,就用李阿姨那句‘亮了’开头。”
下午三点二十六分,办公楼外传来叉车的声音。
新一批玻璃面板运到了。
刘好仃起身走向车间,路过培训角时顺手打开了灯。灯光从入口处缓缓延伸出去,像一条安静的光路。
王芳追上来,手里攥着一份刚收到的传真。“建材展主办方来消息了,隔壁展位临时撤了,给我们腾出两米空间。要不要加个体验区?”
“要。”他说,“这次咱们不光让人看见灯,还得让人走一回。”
孙雯抱着文件夹从质检室出来,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我再去改一版引导图,这次加上‘请沿着光路往前走’。”
赵磊在调试最后一台演示机,听见大家说话,忽然抬头:“要不……咱们给每盏灯都编个号?第一批一百盏,就叫‘启明一号’到‘一百号’?”
没人反对。
刘好仃站在走廊中央,看着头顶的灯一盏盏亮起,像是回应某种无声的召唤。
他掏出手机,翻到通讯录最上面那个名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拨出去。
而是打开短信,打了几个字:
“灯有出路了,妈。”
删掉。
又重打:
“第一批要上架了,您等着。”
删掉。
最后只发了一条给团队群的消息:
“今晚加班的,我请大家吃炒粉。”
王芳看见消息笑出声:“您上次请还是去年冬至。”
“那次是饺子。”赵磊纠正,“而且您煮糊了。”
“那今晚别糊就行。”孙雯说着,已经打开电脑准备更新所有物料版本。
刘好仃坐回位置,打开文件夹,抽出宣传样稿最后一页。他拿起红笔,在底部空白处写下:
**让用户说的话,成为我们的广告词。**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痕迹。
窗外天色渐暗,厂区的灯陆续亮起。
他把样稿翻正,双手压平页角。
炒粉的香味还没来,但办公室里的灯,已经亮得像不会熄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