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手机放在会议桌上,屏幕还亮着那条来自护理院的消息。他没急着说话,而是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纸,上面贴满了剪下来的客户留言便签,有手写的,也有打印的,密密麻麻排成几列。
“咱们昨天说的‘光’,不是照在墙上的那种。”他抬头扫了一圈,“是照进生活里的。”
赵磊正低头改工单系统的流程图,听到这话抬了抬头。王芳已经打开了客户授权名单,手指悬在表格上方。孙雯把质检记录本摊开在膝盖上,陈涛则拿着笔准备记重点。
“先说质量。”刘好仃翻到下一页,“孙雯你提的那个双检制,我支持。光学膜和继电器这两个点,不能再出一丝差错。”
孙雯点点头:“我已经跟车间沟通过了,两个岗位各加一个人,专门负责复核。今天下午就能试运行。”
“留样也得跟上。”刘好仃补充,“每批货留三套完整样品,编号登记,存三个月。万一哪天客户反馈问题,我们能立刻查源头。”
王芳插话:“那成本会不会太高?”
“不高。”刘好仃摇头,“比起被人一锤砸了牌子,这点投入算什么?我们现在拼的不是便宜,是让人买得安心。”
赵磊笑了笑:“就像我妈用咱们灯,她说最放心的是‘这东西不会突然黑掉’。”
大家轻笑了一声,气氛松了些。
“接下来是服务。”刘好仃转向王芳,“你说的分级响应机制,具体怎么说?”
王芳清了清嗓子:“我把过去半年的售后记录分了类。八成的问题能在电话里解决,两成需要上门。我建议把响应时间划成两级——普通问题四小时内回复,影响使用的紧急情况,必须二十四小时内闭环处理。”
“能做到吗?”刘好仃问陈涛。
“只要流程清楚,能。”陈涛点头,“我正在做个小程序,客户报修后自动派单到最近的技术员手机上,进度实时更新,谁卡了环节一目了然。”
“名字都想好了?”刘好仃笑。
“叫‘光照通’。”陈涛也笑,“不炫,但好记。”
“就它了。”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光照通”三个字,画了个圈,“明天上线测试版,先内部跑一周。”
孙雯忽然举手:“等等,要是技术员都派出去了呢?新订单装不完怎么办?”
“那就增加人手。”刘好仃说,“临时调生产组支援,培训两天就能上岗。咱们不能让客户等。”
王芳小声嘀咕:“可这服务加得太狠了,别人学不来也会骂我们卷。”
“学不来才好。”刘好仃笑了,“他们抄得了外壳,抄不了咱们蹲在老人家床边调试灯光的耐心。而且——”他顿了顿,“谁让我们是从厂里一步步走出来的?知道每一颗螺丝该拧多紧。”
赵磊抬起头:“那品牌这块呢?用户故事到底能不能用?”
“能。”刘好仃早有准备,“但得规矩办。每个案例必须本人签字授权,信息匿名化处理。照片可以拍,但不能露脸,除非人家主动同意。”
王芳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做个系列海报,标题就叫‘他们不说谢谢,但我们知道’。”
“我喜欢。”陈涛掏出手机开始构思排版,“配一句真实语录,比如‘夜里敢起床了’这种,比啥广告词都强。”
“不止海报。”刘好仃翻开最后一页笔记,“我打算搞个《适老之光日记》,每月一期,由团队轮着写。写产品背后的事,比如哪个老人第一次自己开灯,哪个女儿发来感谢短信,甚至咱们在展会上修设备的瞬间。”
赵磊愣了一下:“咱们写?不是宣传部写?”
“对。”刘好仃看着他,“外人写不出温度。你们每天接触这些事,最有发言权。别怕文笔不好,真实就是最好的表达。”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孙雯忽然说:“上个月张奶奶打电话来,说她儿子特意从外地回来看她,就是因为听说她用了新灯,晚上不再摔跤了。她原话是:‘我不是怕黑,是怕拖累孩子。’”
没人接话,但每个人的笔都在纸上动了起来。
“所以啊。”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们的竞争策略就四个字:往前走。不降价,不吵架,也不跟着别人节奏跑。我们只做一件事——把灯做得更像一束暖光。”
王芳举起平板:“那宣传方向是不是也可以调整?少讲参数,多讲故事?”
“当然。”刘好仃点头,“参数是用来对比的,故事才是用来记住的。我们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冷冰冰的电器,是有人一直在背后操心的东西。”
陈涛在白板上重新整理框架:
**质量:双检+留样,确保零瑕疵;**
**服务:光照通系统+分级响应,问题不过夜;**
**品牌:用户日记+真实海报,传递陪伴感。**
“看起来挺全。”赵磊盯着看,“但执行起来,谁来盯总进度?”
“我来。”刘好仃说,“每周五下午三点,咱们在这儿碰头,每人汇报进展,有问题当场解决。别等到出事再补。”
孙雯问:“那对外怎么回应?那些仿品还在打广告。”
“不回应。”刘好仃语气平静,“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只管把自己的事做扎实。客户迟早会分辨,哪个是认真做事的,哪个只是凑热闹。”
王芳犹豫了一下:“可已经有媒体联系我,想做一期‘真假智能灯’的对比报道。”
“拒绝。”刘好仃斩钉截铁,“我们不蹭热度,也不制造对立。要做采访,只讲我们的用户、我们的改进、我们的坚持。其他的,交给时间。”
赵磊忽然笑了:“你还记得咱们最早做样品的时候吗?连外壳都是手工打磨的,磨得手都脱皮了。”
“记得。”刘好仃也笑,“那时候没人信这玩意儿能卖出去。”
“现在有人抄了,说明咱们做对了。”孙雯说。
“对不对,还得看三年后。”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服务温度计划”下面画了一条横线,“今天的会先到这里,方案草稿今晚发群里,明早九点前反馈修改意见。”
他拿起笔,在中间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跑得快,而是走得稳。**
王芳收起平板,低声说:“我觉得……我们可以给每个新客户寄一张手写卡,就写一句鼓励的话。”
“比如?”陈涛问。
“比如——‘愿您的夜晚,不再孤单。’”
刘好仃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把这句话记进了笔记本的最后一行。
赵磊调试着手机上的“光照通”界面,输入测试账号,点了“提交报修”。系统弹出提示:“已受理,预计2小时内联系您。”
孙雯在质检流程图上标出新增的复核节点,用红笔圈出两个关键工序。
陈涛拍下白板内容,准备转成ppt。
刘好仃坐在桌边,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了六个字:**服务温度计划**。
他敲下第一句:“所有新订单,附赠一次上门光照评估。”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键盘上,映出几个清晰的字母。
他继续打字:“安装后七日内回访,问题响应不超过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