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手机屏幕在昏暗的小办公室里亮了一下。刘好仃靠在椅背上,眼皮沉得快合上了,手指却还搭在手机边缘。他猛地坐直,点开后台数据——李奶奶昨晚起夜三次,灯亮了三次,每次持续时间都在五十秒上下,最后一次是四十二秒。
“没断过,也没误触。”他低声念着,顺手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对勾。
窗外厂区静得很,只有远处路灯投来一点微光,照在桌角的工具包上。那颗润喉糖的塑料袋还敞着口,空了一半。
天刚蒙蒙亮,王芳就站在车间门口喊赵磊:“护理院打来的!说老太太睡醒后冲护工比了个oK,嘴咧得老大。”
赵磊正蹲在检测台前调模拟信号,一听这话差点撞到桌沿。他抬头看了眼孙雯,两人不约而同笑了出来。
“她耳背,话都不爱说一句,能比oK,那就是真觉得好。”王芳把手机塞回口袋,脸上带着点藏不住的得意。
陈涛从生产区走过来,手里捏着排班表:“别高兴太早,一次没事不代表天天都稳。今天夜班我多盯一小时。”
“你这不是也信了嘛。”王芳笑着戳他,“昨儿还说‘装完就算交差’。”
“我是怕出事。”陈涛板着脸,可嘴角松了松,“但现在既然有人用了,那就得负责到底。”
上午九点,王芳带着录音笔回到厂里,把护工的话一条条放出来。
“灯亮得自然,不像开关咔哒响把人吓一跳。”
“光线不刺眼,照地不照床。”
“老爷子半夜迷糊,摸黑也能看清路。”
刘好仃坐在小黑板前,拿记号笔把这些话逐条抄上去。写完,他退后半步,盯着看了会儿。
“‘不刺眼’——说明色温压得合适。”他指着第一条,“‘照地不照床’——角度和遮光设计过关。”
他转头问孙雯:“感应区离地高度是多少?”
“三十八厘米。”孙雯答得干脆,“再低容易被扫帚碰,再高老人腿影扫不到。”
“那就行。”刘好仃点点头,在“光线舒适”下面划了道横线。
赵磊凑近黑板,突然笑出声:“咱这玻璃,听着像是做了件好事。”
“不是听着像,是本来就得这么干。”刘好仃擦掉最后一行字,重新写下:“安静、及时、柔和——这是咱们的三条命根子。”
中午吃饭时,没人回食堂。几个人围在装配区角落,端着盒饭扒拉两口,眼睛还往检测台那边瞟。
陈涛吃完饭没走,反而把检测台的巡检表抽出来改了改。“我把异常记录栏加宽了,以后每块窗出厂前,必须填三项:响应延迟、误触次数、电压波动承受值。”
孙雯接过来看了眼:“还得加一条——用户行为标记。比如老人是不是习惯扶墙走,或者有没有宠物进房间。”
“你提醒得对。”刘好仃掏出本子记下,“下一批协议里得加上这一项。”
饭后回到岗位,赵磊已经坐在电脑前敲代码。屏幕上是固件逻辑图,他正往响应模块里加一段新规则。
“干嘛呢?”孙雯凑过去。
“加个防干扰机制。”赵磊头也不抬,“万一猫狗跑过,或者窗帘晃影子,系统连续两次误触发,第三次就延迟响应三秒,自动降敏。”
“没人让你改这个。”
“我知道。”他笑了笑,“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不是在做样品,是在帮人走路。”
下午两点,王芳接到护理院第二个电话。这次是值班护士打来的:“昨晚隔壁房的老张也醒了两次,灯都亮了。他说‘这灯懂事’。”
刘好仃接过电话,只说了句:“麻烦您让他注意脚下,别以为灯一直等着他。”
挂了电话,他在白纸上开始列反馈清单。正面的七条,问题零条。
“全都是好评?”赵磊探头看。
“暂时是。”刘好仃笔没停,“但有一句我记下来了——‘要是天亮前能暗些就更好’。”
“你是说渐灭?”孙雯立刻反应过来,“现在是直接熄,确实有点突兀。”
“对。”刘好仃拿起红笔,在那句话旁边画了个圈,“考虑加个三分钟缓灭功能。光线慢慢收,不惊醒人。”
陈涛翻了翻技术参数表:“电源模块能支持pwm调光,控制器也有余量。”
“那就不是不能做。”孙雯点头,“电路改动不大,主要是程序重写。”
“先做个模拟版。”刘好仃把纸推到中间,“今晚测试,明早给结论。”
傍晚五点,五个人围在检测台旁的小桌边。刘好仃把整理好的反馈纸摊开,三大优势用蓝笔标出,潜在优化项用红笔圈起。
“咱们第一晚的数据站住了。”他声音不高,“没有故障,没有误报,老人用了,还说了好话。”
没人接话,但气氛不一样了。之前的紧张像一层薄雾,被风吹散了。
赵磊忽然开口:“我刚才试了渐灭逻辑,模拟环境下跑通了。从100%亮度降到10%,用时一百八十秒,曲线平滑。”
他把笔记本转向大家,屏幕上是一条缓缓下降的折线。
“可以录个视频发给护理院看看?”王芳问。
“先不急。”刘好仃摇头,“等实测稳定了再说。咱们现在是给人用的东西,不是拿来秀的。”
孙雯翻开工艺手册:“如果加渐灭功能,封胶流程要微调,避免热胀冷缩影响光感元件。”
“你列个变更清单。”刘好仃说,“明天上午我们过一遍。”
陈涛补充:“夜班工人老李可以配合调试,但我得先跟他讲清楚改动点,不能让他凭经验操作。”
“应该的。”刘好仃点头,“每一处变,都得有记录。”
王芳打开手机,把今天的反馈汇总成一条消息,准备发给三家机构。她顿了顿,删掉开头那句“感谢支持”,改成:“我们的灯,正在学着更懂您。”
发出去后,她轻声说:“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改,但我们已经在改了。”
刘好仃没说话,低头在笔记本边缘画了条曲线。起始高,慢慢下滑,末端平缓。他看了一会儿,又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让光走得慢一点,人才安心。”
车间灯光稳定地亮着,装配线上几块新玻璃正等待嵌入感应带。检测台的绿灯一闪一闪,像在呼吸。
赵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我回去把固件打包,顺便烧录两块测试板。”
孙雯收拾图纸:“我等你,一起做首轮验证。”
陈涛看了看表:“我留下,看他们装。”
王芳把录音笔充上电:“明天我再去一趟护理院,问问他们有没有新想法。”
刘好仃坐在原位,铅笔还在指尖转着。他抬头看了眼白板,上面写着:“列入优化清单”。
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SZ-tS-002 技术升级备忘”。
笔尖顿了顿,接着写:“1. 渐灭模式(3分钟缓降);2. 防误触延迟机制;3. 用户行为标记字段接入协议。”
窗外天已全黑,厂区内只剩这一角还亮着灯。
几个人的声音低低地响着,讨论着电压容差、封装间隙、测试周期。
刘好仃合上本子,把铅笔夹在纸页间。
他伸手拿起桌上的润喉糖袋,捏了捏,里面还剩一颗。
剥开,放进嘴里。
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