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笔帽拧紧,搁在桌角,目光落在图纸上那行未写完的字——“下一步,先从谁开始轮岗?”他没再盯着这句发愣,而是打开电脑,调出厂区电子布局图。旧仓库那块空地被放大,他用鼠标圈出三块区域,分别标上“技能培训中心(一期)”“小批量试制线”“新材料待检区”。光标一顿,又加了个括号备注:优先通电通网。
他顺手点开“1761发展蓝图筹备”文件夹,新建三个文档。第一个命名为“产品升级路线(三年)”,光标闪了几秒,他敲下:“第一年,优化曲面成型工艺,目标热弯良率≥85%;第二年,实现自动化铺丝校准,误差控制在±0.3mm内;第三年,推出自清洁镀膜玻璃,耐候性提升50%。”打完这一段,他往后靠了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是凉的,但没起身去换。
手机震了一下,销售部转发的消息还躺在对话框里:某连锁酒店集团有意全面切换供应商,前提是要一份三年技术迭代规划书。时间卡得很紧,三天内要初稿。刘好仃没急着回,反而把客户最近三个月的反馈记录拉出来重看了一遍。高原项目边缘发白、沿海项目盐雾腐蚀轻微变色、还有几个定制弧形板返工两次才达标……这些不是大问题,但堆在一起,就成了方向。
他翻到笔记本最后一页,撕下一张空白纸,开始画表格。左边列“痛点”,右边写“应对”。画到第三行时,笔尖顿住,改成一句话:“不能只修修补补,得让新产品自己长脚走路。”
下午两点,车间的机器声透过窗户传进来,节奏没变。刘好仃关掉客户数据表,打开第二个文档:“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他在开头写下:“一线是根,但根扎得再深,藤蔓不往上爬也不行。”接着列出几条:设立“发展意见组”,每周收一次建议卡;试点轮岗,首批八人;老带新结对子,每月轮换指导任务。
他特意在“建议卡”后面加了一句:“可提任何事,工具顺不顺手、流程绕不绕路,甚至食堂饭菜咸了淡了都行。”想了想,又补上激励条款:“采纳即公示,年度评优加分。”这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他知道,很多好点子都卡在“说了也没用”这四个字上。
正准备保存,门被推开一条缝,老周探进头来,手里拿着一叠交接单。“你还没走?”他走进来,把单子放在桌上,“夜班说你早上巡过一圈,中午又来了?”
“刚弄点东西。”刘好仃抬头,“你来得正好。”
“什么事非得等我?”老周拉开椅子坐下,顺手把安全帽摘了放腿上。
“‘发展意见组’得有人牵头汇总,我想让你负责登记和初步分类。”刘好仃指着屏幕,“不用写报告,就是每周五收一下建议卡,挑重点的标出来,我这边统一看。”
老周皱眉:“我可不搞文书活。”
“没人让你写文章。”刘好仃笑,“就当是帮大伙儿传话。谁提的好,名字一起贴公告栏,你顺便也露个脸。”
老周哼了一声:“那你打算怎么让人愿意写?”
“两条:一是真采纳,二是真奖励。”刘好仃打开激励条款那一段,“比如谁想到个省时十秒的操作法,哪怕只是换个扳手位置,只要全厂推广,就加分。不看职位,只看贡献。”
老周盯着屏幕看了会儿,点点头:“行吧,反正比开会念安全条例有意思。”
“那就这么定了。”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明天我就发通知,先试一个月。”
老周起身要走,又停下:“轮岗呢?真动?”
“动,但不硬推。”刘好仃调出第三个文档,“首批人选定了标准:四十岁以下,干满三年,半年内没出过大错。工资不变,原岗结算,免得有人怕降收入。”
“老李呢?”老周问,“他懂涂胶也懂质检,让他带一带?”
“我已经找他聊过,他答应跨岗示范。”刘好仃翻开名单,“先从他开始,做个样板。别人看着不难,心里就不慌了。”
老周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回头:“别整太复杂,咱们是干活的,不是写论文的。”
“我知道。”刘好仃应道,“越简单越能落地。”
人走后,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刘好仃把三个文档拖进主文件夹,刷新邮箱,新建一封邮件,主题写上“三年技术迭代规划书(初稿)”,收件人填了销售部经理。正文很短:“附件为初步框架,请审阅。明日晨会可议。”点击发送前,他又检查了一遍,确认没附客户敏感信息,才按下回车。
屏幕跳转到“发送成功”,他没关页面,转而打开厂区平面图打印稿,铺在桌上。手指沿着旧仓库边界慢慢划过去,停在“培训区扩建”那一栏。旁边空白处,他写下几个字:第一批课程——双固工艺实操、设备基础维护、质检标准解读。
窗外日头偏西,光线斜照进来,映在键盘上。他端起茶杯,喝完最后一口凉茶,放下杯子时发出轻响。鼠标移向“人才培养试点实施方案”的编辑界面,光标停在“确认启动”按钮上方。
他没点下去,而是抽出一张便签纸,写了个名字:张伟。这是涂胶组的小年轻,去年技能比武拿了第二,平时爱琢磨工具改良。写完又划掉,换成两个名字:王芳、陈涛。一个细心,一个手快,搭配起来说不定能撞出新办法。
便签纸折了两下,夹进笔记本。他重新看向屏幕,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和车间机器的嗡鸣隐隐合拍。
隔壁传来叉车转运的声音,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