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点十五分,厂里的灯还亮着。刘好仃没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了两下,像是催促自己别发愣。他重新打开那份加密文档,标题是“待研判-0415”,光标停在最后一行。刚才写下的判断还在:对手可能要推新品,我们的服务再好,也扛不住技术差一大截。
他把页面往上拉,从头过一遍线索——老客户突然连下三单、竞企猛招技术岗、专利里写的多层隔热结构、客户咨询词变了味儿……这些事单独看都不打紧,可凑一块儿,就像饭里吃出半粒沙子,不硌牙,但让人坐不住。
他新建了个文档,起名叫“新产品威胁分析框架”。第一栏写上“产品性能”,第二栏是“市场定位”,第三栏填“价格策略”。鼠标点了几次,把之前散落的数据拖进对应区域。还没填几行,打印机嗡地响了一声,吐出一张调度日志。他顺手抽过来扫了一眼,又塞回夹子里。
第二天七点四十分,会议室的白板已经挂上了投影。刘好仃站在前面,手里捏着一支蓝笔,等三人陆续进来。王姐提着保温杯第一个到,坐下就说:“昨晚你发的材料我看了,那家‘恒’字头的厂,真有动静?”
“不能确定他们出了啥,”刘好仃说,“但我敢说,他们在憋一个能打中痛点的东西。”
老陈背着电脑包进门,一听就皱眉:“没样品,没参数,光靠招聘和专利猜人家产品力,这跟算命有啥区别?”
“不是算命,”刘好仃走到白板前,用笔圈住“龙岗客户突击下单”这条,“三个月没动静的人,突然要货还催得急,说明他在抢时间。他在等什么?很可能就是在等新玻璃上线。”
老周插嘴:“可咱们现在这款,用得好好的,客户也没说不行啊。”
“以前吃饭用搪瓷缸,现在都用保温杯,”刘好仃笑了笑,“不是缸不好,是杯子更能耐热保冷。人一旦知道有更好用的,就不会回头了。”
屋里安静了几秒。王姐低头翻资料,忽然抬头:“最近两周,问‘节能认证’的电话多了快一倍,还有三个写字楼项目主动要求提供K值检测报告。”
“这就是风向。”刘好仃点头,“他们不问价格了,开始比性能。我们要是还拿三年前的配置去拼,就像骑自行车参加电动车比赛,跑得再卖力,也是慢的。”
老陈摸着下巴:“按他们专利里写的‘多腔体密封’,理论上能把传热系数压到1.3以下。咱们现在的主力款,实测是1.6左右。”
“低了0.3,听起来不多?”王姐问。
“省电差不多两成。”老陈说,“一栋楼一年电费十万,省两万,谁不动心?”
老周咂了下嘴:“那人家定价哪怕贵百分之十五,客户也算得过来账。”
“所以问题不在贵不贵,而在我们有没有准备。”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性能、定位、价格,这三个角缺一个,都会塌。我们现在服务响应快,这是优势,但人家要是产品一推出来,直接对标商用升级市场,主打‘省电+长寿命’,咱们光靠‘师傅笑得暖’撑不了太久。”
王姐苦笑:“你是说,以后客户不要笑脸,要数据?”
“不是不要笑脸,”刘好仃摇头,“是先看数据,再看你笑不笑。信任得建立在东西靠谱的基础上。”
老陈敲了敲桌子:“可我们连对方样片都没见过,所有推演都是纸上谈兵。万一他们技术没达标呢?”
“那就按最保守的情况想。”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假设他们的玻璃只做到宣传效果的七成,传热系数降到1.5,节能率大概十二个点。这种水平,已经能打动一批对能耗敏感的小型企业客户。这类客户决策快,用量稳,一旦转过去,不会轻易回来。”
“照你这么说,咱们至少得准备好应对方案。”王姐掏出手机,“我可以调客服记录,看看最近哪些客户反复问节能指标,列个重点名单。”
“好。”刘好仃记下来,“老陈,你尽快模拟一套成本模型。如果对方用常规材料搭配新结构,量产后的出厂价大概多少?能不能做到比我们高但不到离谱的地步?”
“我试试。”老陈点头,“不过原材料最近涨得厉害,铝条和分子筛都贵了。”
“那就更得算清楚。”刘好仃转向老周,“你这两天带队跑几个工地,特别是那些正在换窗的共享办公和连锁门店,拍点现场照片,听听施工方怎么说。别问厂家选谁,就聊‘现在装玻璃都看重啥’,自然就能套出话来。”
老周咧嘴一笑:“这我熟,跟工头蹲一块儿抽烟,啥都能聊出来。”
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白板上的内容密密麻麻。刘好仃最后把三大维度的结果汇总:
产品性能方面,对方极可能实现行业领先水平,尤其在隔热与隔音上有明显突破;
市场定位清晰指向商用升级需求,避开低端混战,专攻愿意为长期效益买单的客户群;
价格策略虽无确切信息,但从招聘方向和专利投入看,大概率走“中高端定价+规模摊本”路线,短期内不会打低价战,但性价比依然突出。
他合上电脑,在会议纪要末尾写下结论:“新产品具备明确市场竞争力,预计短期内将分流15%-20%商用订单,长期可能改变本地市场需求标准。我方当前服务优势难以完全抵消技术代差风险。”
打印出来的纸还带着温热,他拿在手里翻了翻,确认没有遗漏。王姐收拾包时说:“要不要先跟销售部通个气?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先不急。”刘好仃摇头,“消息放太早,容易乱。等管理层看过这份报告,定下调子再说。”
老陈临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你说他们为啥现在才出手?前几年一直悄无声息。”
“可能是等技术成熟,”刘好仃站在门口,“也可能是在等市场醒过来。现在人终于意识到窗户不只是挡风遮雨,还能省钱,他们就来了。”
“那咱们怎么办?”王姐问。
“先看清对手在哪,再去想怎么接招。”他说完,把文件夹夹在腋下,“我现在去趟厂办,这份东西得让上面看到。”
走廊灯光有些晃眼,他抬手挡了一下,脚步没停。保安老李在值班室探头:“刘师傅,这么早就来开会?”
“昨儿没开完,今早接着理。”他笑笑,“人老了,记性差,事儿得一件件捋。”
走到办公楼台阶前,他停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便签,是昨天飘到打印机底下的那张。上面圈着几个词,最大的那个还是“节能”。
他盯着看了两秒,折起来塞回兜里。
二楼主管办公室的门关着,他抬手准备敲,又放下。转身走向旁边的资料室,想找找最近半年的产品反馈汇总表。刚推开门,手机震了一下。
是系统提示:**今日首批安装任务已出发,确认卡上传成功87%。**
他点开详情,看到一条来自福田的记录,客户备注写着:“师傅走前让我看了照片,挺清楚,放心。”
他回了个“收到”,锁上手机。
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晨光,照在墙上的厂区平面图上。他站了一会儿,又往主管办公室走去。
这一次,他敲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