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之后,他才重新拉起范杰,俯身大声呵斥道:“银子藏哪儿了?快说!不然我今天非淹死你不可!\"
\"咳……咳咳……将军饶命啊……咳咳……小的这就去取银子……咳咳……\"
箱。
曹变蛟听完不仅没有提绳,反而松手再次将范杰按入海中:”本以为给你求情能换来好结果,没想到你竟敢欺骗于我!看我不淹死你!\"
曹变蛟心中怒火中烧,那种好心反遭埋怨的感觉让他极为不满,尤其是听到范杰说自己去取银子时,若非顾忌到银子的事,他早就直接将范杰抛入海中喂鱼了。
再浸了一阵后,曹变蛟才将范杰拖回船上。
范杰刚趴在地上剧烈咳嗽,曹变蛟便一脚踢了过去:\"银子在哪里?赶快给我拿出来,别在这儿装死!\"
\"要说这些海商确实狡猾,他们的银子全都藏在水舱里。
每艘船的淡水舱都有暗格,若无人指引,根本难以察觉。
\"
\"就连海盗劫船时,都不敢贸然破坏水舱,毕竟淡水在海上最为珍贵,谁也不敢拿淡水舱开玩笑。
\"
靠岸之后便无妨,放空淡水打开暗格取出银子,然后各忙各的去了。
这就是银子的优点,泡在水里安然无恙,既不会生锈,也不会污染水源。
三条船的收获十分丰厚。
范家船搜出白银十万八百余两,黄金两千七百余两。
靳家船搜出白银五万七千两,黄金一千一百两。
田家船搜出白银五万三千两,黄金一千五百余两。
这样的收获连杜寒都觉得惊讶,他原以为船上的银子不会少,却没想到数量如此庞大。
\"看来果然是不少,这些银子恐怕不是本金吧。
让我猜猜,这些银子是从哪里来的。
\"看着堆积如山的金银,杜寒看向三位商人的目光带着几分阴沉,\"这些钱,应该是建奴给你们的货款吧?让我猜猜你们都卖了些什么,武器、盐铁、还有情报,当然,最值钱的恐怕还是情报。
\"
\"将军,将军,这些都是我的血汗钱啊,求您放过我,小人真的不敢和建奴做这种生意。
\"
三位掌柜与几位管事听罢,急忙伏跪于杜寒身前。
钱款来源,他们心中自明,却绝无胆量承认,纵使杜寒翻脸斥责,他们也宁肯咬紧牙关。
此刻损失的是钱财,若认下罪责,便是性命堪忧。
“我素来言而有信。”杜寒忽而展颜一笑,气度豁然开朗,“三位慷慨解囊,资助官军粮饷,实为义士!在此感谢诸位!”他说话时,双手抱拳,缓缓绕范杰等人一圈。
“该当……该当如此……”众人见杜寒行礼,忙不迭回礼,几句客气话亦不由自主地说出口。
“诸位富甲一方,胸怀仁义,些许银两想必不值一提。
然则于我而言,此事重大!”杜寒面色凝重,话语铿锵有力,“各位只需写下捐资文书,署名按印,待后呈报朝廷,也好替各位谋得功名。
请吧!”
范杰等人顿时僵住,方知杜寒用心。
杜寒此举,将抢夺化作善举,断绝了他们日后报复的可能。
一旦文书签署,无论将来官司如何发展,杜寒皆可翻脸否认。
几人面面相觑,犹豫不决,不敢贸然回应。
杜寒闲适地一指仍在海浪中摇摆的范大虎:“今日酷暑难耐,诸位是否愿意下水陪伴他?”
“将军,小人愿写,这就写,成否?”几人闻言即刻跪下,想起先前痛楚的经历,谁也不想再尝一遍。
文书落笔飞快,待他们签字画押完毕,杜寒便将三份文书收入囊中,随后命人将奄奄一息的范大虎拉上船。
方才的威猛气势已然全无。
金银财宝尽数装入大木箱,足足十余箱。
杜寒吩咐留下三位掌柜与部分水手,其余人全部关入船舱。
待准备就绪,他才下令再次扬帆起航。
水手们在骑兵严密监控下升起风帆、解开缆绳,三艘战船朝觉华岛驶去。
杜寒心情畅快,与三位掌柜谈笑风生,而掌柜们则愁眉苦脸地站在一旁,笑容扭曲得比哭还要难看。
福船抵达觉华岛港口,此地名为“靺鞨口”。
船停靠在靺鞨口码头后,杜寒并未急于下船,而是让王鹏先行前往西山营地召集人手搬运货物。
不到半时辰,李政驱赶马车来到码头,不知王鹏是如何传达命令的,竟一口气调来了几十辆大车。
随同李政而来的还有庞宇率领的二十多名骑兵。
与杜寒带来的骑兵汇合后,共计百余名骑兵。
杜寒将二十多万两银子全装上了二十辆大车,剩下的几辆车依然空着。
既然这样,他也不再推辞,把船上的剩余货物尽数取走,不过是些熊胆、熊皮、虎骨、虎皮、鹿茸、人参、党参以及貂皮之类的物品,这些东西虽然看似不起眼,却价格不菲,是时代的奢侈品。
三位掌柜的脸色惨白,眼中布满血丝,但杜寒毫不在意。
直到将船搜刮一空,仍有十几辆车未装载货物。
杜寒跃上码头,翻身上马,向船上的三位掌柜抱拳致谢:“多谢各位慷慨相助,日后若有差遣,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办到,定当赴汤蹈火。
诸位请回,我们后会有期。”话毕,他调转马头,在众人的怒目之下扬长而去,数十辆大车缓缓跟随,两百多名骑兵左右护送,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靺鞨口。
经过屯粮城时,杜寒让李政、曹变蛟带人先行,命王鹏带领手下进城拜见金冠。
虽说金冠难以自控,但他毕竟是觉华法的大哥,自己前来若不主动拜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在见到金冠前,杜寒已备好诸多言辞,他也有一疑问要问金冠:为何觉华岛水师未出现在柳河口,是因客观因素,还是根本未曾前往?然而,与金冠会面后,杜寒准备的说辞一句也没用上。
金冠的状态比之前更差,两人寒暄几句后便气喘吁吁,面色苍白,几乎无力开口。
闲聊之后,杜寒送上十株极其粗壮的老山参。
这些参是从三艘船上找到的,杜寒以此借花献佛,每株参的品质皆属上乘,按照“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标准,每一株都是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