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一个月之前,崇祯在扬州分别给军事委员会、北部战区和西部战区发出了电报。
内容很简单,就一件事情:
趁着建奴境内的夏粮即将收获季节,排出军队进入建奴境内,焚烧待收的粮食。
只烧粮,不攻城。
命令卢象升沿着皇太极叩关的路线,反向进入建奴境内。
命令曹变蛟从大同出关,扫荡建奴的右翼,毁粮。
军事委员会主席袁可立接到皇帝电报之后,立马安排关宁军和毛文龙部攻击建奴,掩护卢象升和曹变蛟的毁粮行动。
“大汗,祖大寿率领三万大军从宁愿出发;毛文龙率领三万大军从盖州出发,攻击辽阳。”
祖大寿和毛文龙大张旗鼓的准备了半个月的进攻辽阳,
所以大军刚刚出城,消息就到了皇太极面前。
经过遵化之败后,莽古尔泰和代善及阿敏现在越来越不把皇太极放在心上。
争吵了一年多,双方斗得不可开交。
“三位贝勒兄长,我们现在需要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否则,辽阳陷落,沈阳将直面明狗的危险!”
皇太极找到另外三大贝勒,希望大战关头,集合后金的力量。
皇太极从唇亡齿寒开始说起,最终说服了三位实权大贝勒共同御敌。
皇太极深知,明军的这次行动虽然看似简单,实则试探;一旦找到自己的弱点,就有可能发起总攻。
遵化之战后,自己的军队相对明军已经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确保后金能够集中力量应对明军的威胁,皇太极不仅亲自前往辽阳前线督战,还动员了后金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
在皇太极的指挥下,后金军队迅速调整了部署,加强了对辽阳和沈阳的防御,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对明军的行动进行骚扰和侦察。
皇太极还命令多尔衮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明军致命一击。
崇祯四年五月底日,大同镇外。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边关,曹变蛟抚摸着战马的鬃毛,望着北方隐约可见的草原轮廓。
他身后,一万勇卫军精锐静默如林,燧发枪的枪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司令,热气球侦察回报,五十里内无后金哨骑。\"
参谋长郑怀仁低声道。
曹变蛟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好,传令下去,一人二马,全速突进。所有人谨记一点—\"
\"不攻城,只烧粮!\"
众将士齐声低喝。
“出发!”
随着曹变蛟的大手一挥,
一万铁骑如洪流般冲出边关,曹变蛟一马当先。
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每人配备两匹蒙古战马,燧发枪、手榴弹、迫击炮一应俱全,更配有可拆卸的热气球用于侦察。
大军快速穿过内喀尔喀部,三日后,进入科尔沁草原。
热气球上的侦察兵打出旗语:
前方二十里,科尔沁部粮仓。
\"陈铭刃!\"
曹变蛟勒住战马,对着第十三师师长命令道:
\"你率所部袭击粮仓。其余人随我焚烧农田。\"
\"得令!\"
当夜,科尔沁部的粮仓突然陷入火海。
迫击炮的轰鸣声中,守军还没反应过来,数百枚手榴弹就已从天而降。
\"明军!是明军!\"
蒙古骑兵慌乱地大喊。
陈铭刃手持燧发枪,一枪击毙试图组织抵抗的百夫长:
\"速战速决!烧完就走!\"
与此同时,曹变蛟亲率七千铁骑在广袤的农田间纵横驰骋。
士兵们将特制的火油泼洒在即将成熟的麦田里,火把一扔,顿时烈焰冲天。
\"将军,这片田起码够万人吃一年。\"
亲兵兴奋地报告。
曹变蛟冷笑:
\"那就让皇太极的将士饿着肚子打仗吧!\"
第五日,部队遭遇了闻讯赶来的正蓝旗主力。
\"报!发现代善旗号,约八千骑!\"
曹变蛟眯起眼睛:
\"老狐狸终于来了。\"
他迅速下令,
\"迫击炮准备,燧发枪三段击阵型!\"
“不必恋战,我军的主要任务是毁粮!”
当后金骑兵进入射程,明军阵地上突然爆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
迫击炮弹在骑兵群中炸开,燧发枪的铅弹如雨点般倾泻。
但后金军毕竟人多势众,很快从两翼包抄过来。
曹变蛟临危不乱:
\"传令,热气球投掷火油弹,骑兵预备冲锋!\"
三个热气球缓缓升空,将特制的火油弹投向敌阵。
刹那间,后金军阵中燃起冲天大火。
\"现在!全军冲锋!\"
曹变蛟高举长刀,一马当先杀入敌阵。
锰钢铠甲在阳光下闪耀,明军骑兵如尖刀般刺穿了后金军的包围。
代善眼睁睁看着明军突围而去,气得将马鞭摔在地上:
\"废物!都是废物!\"
曹变蛟则带领军队,沿着后金国境一路烧杀抢掠,半个月的时间,转战了二千余里。
所过之处,皆是浓烟滚滚,烧毁良田,填埋水井。
建奴骑兵一直跟在身后追击,奈何明军如同入水的泥鳅,看到建奴的军队就跑。
根本就不和金军作战。
两日后,曹变蛟率军返回大同。
此役焚毁粮仓五座,焚烧农田一百多万亩,自身伤亡不足一百。
当捷报传到南京,崇祯拍案叫绝:
\"好!曹变蛟不愧是我大明虎将!\"
王在晋笑道:
\"卢象升、曹变蛟两路出击,这下够皇太极喝一壶了。\"
辽阳前线,皇太极看着各地送来的急报,突然一口鲜血喷出。
\"大汗!\"
范文程等人慌忙上前。
皇太极推开众人,咬牙切齿道:
\"崇祯小儿...好狠的手段!\"
他颤抖着手指向南方,
\"关宁军和毛文龙部是佯攻,崇祯小儿的真实目的是烧我粮食...这是要绝我后金的生路啊!\"
皇太极颓然坐下:
\"如今秋粮被毁,各部存粮不足...传令,收缩防线,准备过冬。\"
他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待来年春暖花开...必让崇祯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