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小心翼翼地接过文章,应声道:“奴婢遵命!”说罢,便躬身退了出去。
李川负手而立,目光深邃。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几日后,和珅府邸。
“砰!”
和珅将一沓厚厚的纸张重重地拍在桌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他满面红光,激动得浑身颤抖,声音都有些变调:“殿下!殿下!成了!成了!《大炎周报》初版,成了!”
李川端坐于太师椅上,神色淡然,似乎早已料到。
他接过和珅递来的《大炎周报》,目光缓缓扫过。
头版头条,赫然便是他亲笔所书的那篇文章——《论大炎之未来》。
遒劲有力的字体,如龙蛇飞舞,气势磅礴。
文章开篇,便以一种振聋发聩的姿态,直指大唐积弊,痛陈改革之必要。
“……夫天下之事,非大破不能大立。大唐承平日久,积弊丛生,若不痛下决心,革除弊政,则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李川的目光在文章上停留许久,嘴角微微上扬。
他能够想象到,当这篇文章刊印发行,传遍大炎的每一个角落,将会引起何等轩然大波。
和珅站在一旁,兴奋地搓着手,滔滔不绝地汇报着:
“殿下,这《大炎周报》初版,我们可是费尽了心思。除了您的文章,还有郭守敬郭校长关于水利建设的真知灼见,李时珍李神医关于草药研究的心得体会……每一篇,都是干货满满,绝对能让大炎的百姓受益匪浅!”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头版头条,之所以放上您的文章,是因为您的文章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为整个周报定下了基调。而且,您的‘晋阳居士’之名,也足以吸引眼球,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我们的周报。”
李川点点头,表示认可。
他翻阅着手中的周报,纸张带着淡淡的油墨香气,触手细腻。
虽然只是薄薄的几页,但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和希望。
“嗯,总体来说,还不错。可以直接刊印发售了。”李川放下周报,缓缓说道。
和珅喜出望外,连连点头:“是!是!殿下英明!我们这就安排人手,连夜刊印,争取明日一早,就能让《大炎周报》出现在大炎的每一个角落!”
李川却摆了摆手,说道:“不急。和珅,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招聘一些编辑,专门负责周报的编撰工作?”
和珅一愣,有些不解:“招聘编辑?殿下,这周报的内容,不是由您和郭校长他们……”
李川打断了他,说道:“周报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几个人。我们要广开言路,让更多的读书人参与进来。我们可以向他们征集文章,只要内容优秀,就可以刊登在周报上,并且给予一定的报酬。”
和珅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办报纸竟然还能这么操作。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李川看着和珅震惊的表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我们要让《大炎周报》成为一个平台,一个让所有有识之士都能发声的平台。我们要让大炎的百姓,都能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最新的政策,学习到最新的知识,感受到大炎的进步。”
和珅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激动地说道:“殿下,您的想法……实在是太……太……”
他“太”了半天,也没“太”出个所以然来。
李川看着和珅那副激动的模样,心中暗自得意。
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步棋,走对了。
他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 缓缓开口道:
“若是日后文章增多……”和珅张大了嘴巴,仿佛能吞下一颗鸡蛋。
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日、日报?殿下,这……这可能吗?”在他看来,周报已经是极限了,日报,简直是天方夜谭。
李川却胸有成竹地一笑:“有何不可?只要我们组织得当,人手充足,日报也并非不可能。试想,若是每日都能让百姓看到新鲜的资讯,了解到最新的动态,那将会是何等盛况?”
和珅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声音都有些沙哑:“殿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完成殿下的嘱托!”
李川满意地点了点头:“嗯,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先从青州试点,若是效果良好,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州府。另外,发行之后,在青州招募一些宣传员,负责向百姓讲解周报的内容,解答他们的疑问。”
“臣领命!”和珅躬身行礼,而后匆匆离去,仿佛生怕耽误了时间。
李川望着和珅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青州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自己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的风暴积蓄力量。
窗外,春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李川深吸一口气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五月。
炎驰道,终于彻底铺设完成。
一辆崭新的马车,稳稳地行驶在平坦的道路上。
车厢内,李川抱着女儿李莹莹,感受着轻微的颠簸。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李莹莹粉嫩的小脸上。
她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父皇,这是什么?”李莹莹指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树木,奶声奶气地问道。
李川温柔地笑了笑,说道:“这是树,莹莹。我们现在坐在马车上,所以树看起来就像是在往后退。”
李莹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指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问道:“那是什么?”
“那是山,莹莹。山很高很大,就像父皇一样,可以保护莹莹。”
李莹莹咯咯地笑了起来,伸出小手,想要去抓窗外的山。
李川轻轻地握住她的小手,说道:“莹莹,山是抓不住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爬到山顶,去看更远更美的风景。”
李莹莹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马车平稳地行驶着,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轻微的“咔哒咔哒”声,仿佛一首舒缓的乐曲。
李川轻轻地拍着李莹莹的后背,他心中默默地想着:莹莹,父王一定会为你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个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未来。
马车缓缓驶入炎驰车站。
李川抱着李莹莹走下马车,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车站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
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辆造型奇特的马车,
“这马车……怎么没有马拉?”
“是啊,这轮子怎么是铁的?”
“这马车……莫非是神仙的座驾?”
人群中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李川抱着李莹莹,面带微笑地向众人点头致意。
这时,一位身穿铠甲的护卫统领快步走上前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陛下……”
与此同时,郭守敬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快步走向李川……
“陛下……”
李川抱着李莹莹,面带微笑地向众人点头致意。
他能感受到百姓们眼中的好奇与期待,这种目光让他感到一种责任,一种推动时代进步的责任。
这时,一位身穿铠甲的护卫统领快步走上前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陛下,马车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与此同时,郭守敬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快步走向李川,激动地说道:
“陛下,这马车……这马车真是巧夺天工!臣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设计!这炎驰道,更是平坦如砥,简直是人间奇迹!”
紧随其后的,是和珅。
他一路小跑,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顾不得擦拭,便迫不及待地开口:“殿下,这马车的速度……臣方才粗略估算了一下,若是全力奔跑,怕是比最快的千里马还要快上几分!这……这简直是神速啊!”
李川微微一笑,将李莹莹交给身旁的侍女,然后转头看向郭守敬和和珅,说道:“这马车,乃是集合了众多工匠的心血,耗费了无数时日才打造而成。至于速度,日后你们自会知晓。不过,这马车可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速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的百姓,继续说道:“这马车,更重要的用途,是运输。它可以运送大量的货物,可以运送更多的人。有了它,大炎的各个州府之间,联系将更加紧密,物资流通将更加便捷,百姓的生活也将更加便利。”
郭守敬和和珅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能够想象到,当这马车在炎驰道上飞驰,将会给大炎带来何等巨大的变化。
“陛下,”和珅搓着手,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这马车……何时才能开动?臣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李川,他们虽然不知道这马车究竟有何妙用,但看到这么多官员如此重视,想必一定不是凡物。
李川环视四周,朗声说道:“诸位莫急,这马车何时开动,还得问问我们的列车长。”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马车驾驶室的方向。
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年轻人,正站在驾驶室门口,紧张地等待着命令。
李川看向那年轻人,问道:“准备好了吗?”
年轻人深吸一口气,大声回答道:“回陛下,一切准备就绪!”
李川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周围的百姓,高声说道:“诸位,请稍安勿躁!马车马上就要开动了!为了安全起见,请大家退后一些,不要靠近轨道!”
话音刚落,负责车站安保的自卫军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手持长枪,维持着秩序,将围观的百姓劝离到安全区域。
“都退后!退后!不要挤!”
“小心!别踩到孩子!”
“马车要开了!大家都让一让!”
士兵们的呼喊声,百姓们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车站变得热闹非凡。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那辆静静地停在轨道上的马车。
他们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众人的注视下,那名年轻的列车长深吸一口气,转身跑进了驾驶室。
片刻之后,驾驶室内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
紧接着,马车开始微微震动起来。
“动了!动了!”
“马车真的动了!”
“快看!它真的自己动了!”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声,所有人都兴奋地指着马车,大声喊叫着。
马车缓缓启动,速度越来越快。
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响亮。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马车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沿着炎驰道,飞驰而去,瞬间便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外。
人群中,一位老者看着马车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道:“这马车……怕是有几千斤重吧……”
旁边一位中年人接话道:“何止几千斤!我看,怕是有上万斤!”
老者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么重的东西,也不知道是怎么动起来的……陛下这次,怕是……”
“慎言!”中年人连忙打断了老者的话,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圣明,岂是你我能够妄议的?”
老者自知失言,连忙闭上了嘴巴。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哎,你们说,这马车要是拉满了货物,还能跑得这么快吗?”
这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是啊,这马车这么重,要是再装上货物……”
“这铁轨……能承受得住吗?”
“陛下这次的项目……怕是不太……”
人群中,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
“都让让!都让让!别挤着了!”
“哎呦!谁踩了我的脚!”
“别挤了!再挤我就要掉下去了!”
喧嚣声、叫嚷声、抱怨声,混杂在一起,如同煮沸的开水,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辆停靠在木轨上的庞然大物——大炎第一车。
这辆车,与寻常马车截然不同。
它通体由钢铁打造,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车身巨大,足有三丈长,一丈宽,高度也超过了两丈。
车头呈流线型,如同蓄势待发的猛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车身下方,并非寻常马车的两个车轮,而是八个巨大的铁轮。
这些铁轮,并非随意排列,而是两两一组,分别卡在那两条平行的木轨之上。
“这就是陛下新造的马车?好家伙,真够大的!”
“这哪是马车啊,简直就是一座小房子!”
“你们看,这车轮子,竟然是卡在木头上的,怪不得要铺这种奇怪的轨道。”
“是啊,这轨道只能走这种车,别的马车可走不了。”
百姓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