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林策划美食节
八月的西江镇热浪滚滚。孙少林站在餐馆门口,抹了把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望着镇上其他餐馆和夜市摊稀稀拉拉的顾客,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老板,今天又满座了!\"服务员小张兴冲冲地跑过来报告。
孙少林点点头,却没有多少喜色。自从当选为镇餐饮协会主席,他肩上的担子就重了许多。镇上二十多家餐馆、夜市摊和农家乐,除了自己的店和几家老字号,大多数生意都不景气。
\"这样下去不行啊......\"孙少林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柜台。他意识到这个餐饮协会主席不光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下午三点,孙少林来到镇政府。他想组织一个美食节来带动全镇餐饮业,希望能得到镇政府的支持。站在镇长办公室门前,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孙镇长洪亮的声音。
推门进去,孙少林看到孙镇长正伏案批阅文件。看清来人后,孙镇长立刻露出笑容:\"哟,这不是小孙主席吗?快请坐!\"
孙少林局促地坐在沙发上,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膝盖:\"孙镇长,打扰您工作了。\"
\"哪里的话!\"孙镇长揉了揉鼻梁,\"餐饮协会主席亲自登门,肯定有重要事情。来,先喝口水。\"说着亲自给孙少林倒了杯茶。
孙少林捧着杯子,感受着温度透过陶瓷传递到掌心:\"孙镇长,我有个想法......想组织一次全镇的美食节。\"
\"美食节?\"孙镇长眼睛一亮,身体微微前倾,\"详细说说看!\"
孙少林放下杯子,双手比划着:\"我想把镇上所有餐馆的特色菜集中展示,搞个三天活动。现在各家生意冷热不均,我想让大家都能受益......\"
\"好!好主意!\"孙镇长突然拍案而起,把孙少林吓了一跳,\"镇党委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你这想法和我们不谋而合啊!\"
孙镇长快步走回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我这就叫财政所和分管经济的刘副镇长过来商量!\"
不到十分钟,财政所李所长和分管经济的刘副镇长就赶到了办公室。
\"老李,从旅游发展专项经费里拨3万给餐饮协会办美食节!\"孙镇长直接下达指示,\"老刘,你负责协调场地,就用广场新修的那片区域!\"
李所长看了看孙镇长:\"3万够吗?\"
\"先这些,不够再说。\"孙镇长转向刘副镇长,\"老刘,你下午亲自把钱送过去,再把场地范围指给小孙看。\"
刘副镇长爽快地点头:\"没问题!我这就去办。\"
孙少林激动得站起来连连道谢:\"谢谢孙镇长!谢谢李所长、刘镇长!\"
\"别客气,\"孙镇长拍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期待,\"这是双赢的好事。你回去抓紧组织,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当天下午四点,刘副镇长带着3万元现金来到孙少林的餐馆,又拿出一张广场平面图铺在桌上:\"这块区域都给你们用,水电都通好了,摊位怎么布置你们自己设计。\"
孙少林接过钱,诚恳地说:\"刘镇长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送走刘副镇长,孙少林立即通知镇上所有餐饮业主下午五点来店里开会,包括他的老对头——李记饭庄的李老板。
晚上六点整,孙少林的餐馆里陆续来了二十多位老板。最后到的是李老板,他在靠门的位置坐下,明显和其他人保持距离。
孙少林清了清嗓子,站在餐厅中央:\"各位前辈、同行,感谢大家百忙中抽空过来。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商量办个全镇美食节的事......\"
一阵沉默后,出乎所有人意料,李老板第一个开口:\"我支持。\"
这三个字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在座所有人都知道,李老板和孙少林素有嫌隙,两家餐馆打价格战、抢客源的事没少发生。
李老板站起来,走到孙少林面前,伸出手:\"小孙,以前是我小心眼了。你当上协会主席后,不但没打压我,还处处为全镇餐饮着想......这次美食节,我全力配合!\"
孙少林握住那只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李叔言重了,都是为了西江镇好。\"
看到这一幕,其他老板纷纷表态支持。当晚,二十多位老板围坐一桌,吃了一顿热闹的晚饭。李老板喝了几杯酒后,主动挨个敬酒。他拍着孙少林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年轻人有胸怀啊!我老李以前......唉,不说了,以后协会有什么事,我第一个响应!\"
接下来的五天,整个西江镇的餐饮业者都忙碌起来。孙少林每天早出晚归,协调摊位分配、设计宣传海报、联系食材供应商......忙得脚不沾地。
美食节前一天的下午,林小华和两名县电视台记者来到广场采访。孙少林正在指导工人搭建舞台,看到记者来了,连忙迎上去:\"欢迎记者朋友们!\"
面对镜头,孙少林有些紧张,但说到美食节,他的话就流畅起来:\"我们西江镇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各家都有拿手好菜。举办美食节,就是想把这些美味集中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西江、喜欢西江......\"
采访结束后,记者看了看热火朝天的筹备现场,若有所思:\"孙会长,我有预感,这次活动会火。明天我通知更多同事来报道。\"
8月7日,星期六,西江镇美食节开幕的日子。晨光中,二十多个摊位整齐排列,舞台上的红色横幅\"首届西江镇美食文化节\"格外醒目。
\"会长,都准备好了!\"李老板走过来报告。
上午九点,开幕式正式开始。县政协陈主席、孙镇长等领导剪彩后,美食节正式开始。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不到十点,广场就已经人满为患。不仅有本镇居民,还有从县城甚至邻县赶来的游客。
\"老板,我们的招牌红烧肉卖完了!\"
\"孙会长,我们准备的五百份凉粉已经没了!\"
......
各种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孙少林穿梭在人群中协调,衬衫后背早已湿透。
林小华和电视台的六名记者分散在各个摊位采访,摄像机记录下了一个个热闹的场景:孩子们举着糖葫芦欢笑着奔跑;老人们围坐一起品尝传统糕点......
第二天晚上,县电视台播出了西江镇美食节的专题报道,时长足足十五分钟。第三天早晨,林小华撰写的《西江镇美食节吸引游客2万人》登上《安城日报》头版,还配发了大幅照片。
报道一出,游客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省城的大巴一辆接一辆驶入小镇,甚至还有外省牌照的私家车。街道上人头攒动,各家餐馆门口排起长队。
\"孙会长,这情况完全超出预期啊!\"第三天下午,孙镇长紧急召见孙少林,\"镇党委研究决定,把美食节延长到十天!你有什么困难现在提,镇政府全力解决!\"
孙少林想了想:\"主要是人手和物资供应问题......\"
\"这个简单!\"孙镇长当即拍板,\"我组织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再联系县里的供销联社保障物资供应!\"
就这样,原定三天的美食节延长到了十天。据统计,十天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创造了西江镇历史上大型活动的新纪录。
美食节最后一天晚上,林小华拿着一叠稿纸找到孙镇长:\"孙镇长,我写了篇纪实通讯,想请您过目。\"
孙镇长接过稿子,标题是《一场美食的盛会——西城县西江镇美食节见闻》。他仔细阅读,文章生动记录了美食节的盛况、游客的赞誉、摊主的笑容......还有一小段专门描写了孙少林和李老板从竞争到合作的故事。
\"写得真好!\"孙镇长由衷赞叹。
孙镇长看完稿子后,只改了几个小细节,大笔一挥签了\"同意发表\",称赞这是宣传西江镇的好文章。
第三天,《安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通讯,并配发了六张彩色照片。省电视台闻讯赶来做了专题报道,西江镇一夜之间成为\"美食旅游\"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