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又有消息传来,一个月前皇帝李渊禅位,太子李世民即位。
不过李渊禅位之后没有搬出太极宫,而且霸占着不走。好好的皇帝才做了九年,权利还没享受够。李世民可是个大孝子,于是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这也是唐代为数不多不在太极殿即位的皇帝。
不过不管长安风云如何变幻,老臣如何人人自危,秦王府旧部如何扬眉吐气,对远在河北之地的葛明毫无影响。
孙思邈算是在葛家庄子扎根了,每天恨不得都能碰上有外伤的患者。也正因为孙神医在葛家庄子的消息传了出去,不少人前来寻医问药。开始人不多,后来人越来越多,比来葛家庄子上货的商贩还要多。
这老道对于患者来者不拒,竭尽所能,人格之高尚让人折服。只是葛明看着孙思邈居然日渐消瘦,劝了几次每天少看一些都没效果,也只好拿起自己做饭的能力,变着花样给孙思邈做些可口的饭食。
同时葛明也放出消息,非重症之人不治,孙神医最近非常辛苦,希望大家能够体谅。奈何效果根本不怎么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就是重症。
人就是这样,虽然很多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都喜欢找医术更加高明的人看。孙老道不能累坏了,这是老宝贝啊。
后来实在没办法,葛明就想起后世的排队取号来。每天只发放十个号,先到先得,优先重症患者。这样孙思邈才算稍稍有点空闲时间,否则非要累坏了不可。
开始葛明本来想要打算通过提高诊金的方法减少来看病的人,但是被孙思邈痛批了一顿。
“医者父母心,难道没钱就不能看病?你小子钻到钱眼儿里了,摸摸你良心还在不在。”
葛明摸了摸,好像还在,涨价这是后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提高门槛完全可以做到名医和普通医生分流。后世不光是看病如此,医保的报销也因为医院等级越低报销的比例越高。
好在放出的消息和排号还是有效果的,一些并不算重症的人来的就比较少了。难道头疼脑热也找神医来看不成?普通大夫就能解决了。
葛明原本很清闲,但是此时居然有些忙碌,因为又要到了秋收的时候了,但是现在禄伯还没回来,只能福伯帮忙操持,难免辛苦了很多。
在城里木匠坊做工的人也回来了,秋收可是大事,绝对耽误不得。哪怕是朝堂之上,同样还有“农忙假”。
葛明看着满头白发,不过五十岁的福伯,有些于心不忍。于是试着跟福伯说,:“福伯,不要太辛苦了,找其他人帮帮忙就是了。”
这受到了福伯的强烈反对。
“小郎君,秋收可是大事,其他人不配帮忙。”这老头子就是如此,只有主家的人才能主持秋后。
其实此时河北的秋收比较简单,因为最重要的作物就是小麦。而小麦是秋天种初夏收,都是冬小麦。秋季收的基本都是后世认为的杂粮,但是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依旧非常重要。在外面做工的全都要赶回来,这是比过年还要大的事。
哪怕是守着酒楼的张春来,秋收往往离不开吃,如果没有张春来这样的名厨在,饭菜的味道起码少了一大半。
跟葛明主持夏收的时候不同,此时庄子上人欢声笑语更多了起来。不但是即将到来的秋收,还有不少去城里做工的回来了,把赚到的工钱随便扔给几个老婆。
全家人自然欢声笑语,想着婆娘家能在庄子上的工坊做工,工钱只比男人家少了一点,今年怕是能过个好年。于是男主人家晚上多做了几次新郎,次日早上扶着腰走的人不在少数。
别看葛明年纪不大,但是这种事还是懂得。葛明甚至想要去找孙思邈开个方子,以福利的方式买点药材发给庄户,以免这么多老娘们儿把庄子上的男丁霍霍的干不了活。后来一想还是算了,这帮扶着腰走路的货肯定摆手说不用。
总算可以开始秋收了,这跟夏收可是完全不同。庄子里居然有了不少布置,虽然谈不上张灯结彩,但是感觉到处都透露出一点喜庆来。
葛明是主家的代表,同样以吉祥物的身份出席了秋收仪式。穿着非常正式,仪式非常复杂,反正葛明只记得不停的对着各种假人磕头,真是脑袋瓜子嗡嗡的。
等到各种仪式做完,葛明手拿一把镰刀,随便在谷草上割了一把,这就算开始秋收了。
之后就如同夏收一般,每家派出青壮先把葛家的的田收了,其实葛家种的全是豆子,豌豆和黄豆而已,这是以后做粉丝和豆制品的原料。虽然产量不高,但是总比全都花钱买要节约不少成本。
种豆子的好处就在于豆子的根系比较浅,根部的根瘤有固氮的作用,这样还有肥田的功效,来年麦子长得也会更好。
等到秋收全部完成,都已经接近中秋节了。
颗粒归仓之后,才是秋收仪式的高潮。根据汉民族什么节日都跟吃有关的特点,秋收之后全庄子人自然要聚在一起大吃一顿。
葛家买了不少猪和羊,只是现在淘汰的母猪基本买不到了,只能吃吃腥臊的公猪肉,这让葛明非常不喜。但是庄户人家不在乎,只要是肉吃起来都香。
聚餐这种事不用专门选其他地方,就在庄子公用的晾晒场。每家把自己家的门板都卸了下来,垫上石头、土块就成了桌子。葛明以为长街宴只存在于后世的少数民族,原来古代的汉民族也是这样做的。
每当此时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看着大人忙忙碌,娃子们成群结队到处跑。看看这边,看看那边,一会跑到做饭大婶的旁边,大婶偷偷让嘴里塞上一块肉。还没等开席,不少娃子都已经吃饱了。
等到要开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点上无数篝火准备开席。
气氛更加热闹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按照惯例葛明应该给所有庄户敬酒,粮食丰收之后每家也会酿上一点米酒,几天就能成,敬敬祖先和谷神,顺便自己也能解解馋。
葛明年纪小,碗里倒上一点清水就全当酒了。葛明虽然年纪小,但是这些日子在庄子上做的事情不少,目前最大的贡献就是弄个几个作坊,让庄子上的人农闲的时候有个赚钱的地方。
每家猪圈里都有好些猪崽,不但能吃还能睡,关键拉的也多。猪圈里全是猪粪,虽然臭气熏天,但是庄户人家不在乎,这到了来年都是上好的肥料,明年庄稼还不蹭蹭的涨?
庄子里抽调的青壮去了草原,带着小郎君做出来的烈酒、洗面奶、饴糖去换牛马,这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说不定过了中秋节就能回来了。
庄户人家自然都念着葛明的好,走到哪里敬酒都收获了无数的感谢,这让葛明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一些年长的庄户,拉着葛明的手不愿放,脸上的笑容刻在了黝黑的脸上。
庄子上的无数大婶也都大着胆子上来,想要近距离看看葛明,看着葛明白白胖胖唇红齿白,想着要是自己娃子也这么富态就好了。
赚钱能够使人开心,如果还能帮助人,那就满足感可不光是翻倍了。
等到挨家挨户敬完了酒,这才算是正式开席。这顿饭虽然只是大锅饭,但是葛明吃的非常香甜。因为葛明的饭食是张春来给开的小灶,自然与其他人的饭食完全不同。对于吃好像不挑剔,但是又十分挑剔,这是张春来对葛明吃饭习惯的总结。
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让葛明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
后世人常说,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五十五个聚餐喝酒之后唱歌跳舞,有一个民族只喜欢酒后吹牛。可是没想到古代汉人跳舞跳的这么欢快,怎么到了后世这项技能就没有了呢?
唐诗中很多关于唱歌跳舞的诗句,比如李白乘船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就是手拉手、双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跟后世少数民族没什么区别,可见在这个时代男女老幼开心了都会唱歌跳舞。
载歌载舞可不是少数民族的专利,汉族人也是如此,一直到了北宋都是这种传统。据说让汉族人不再载歌载舞是从南宋开始的,或许跟国仇有关,还有说跟朱熹有关的。到底如何,反正葛明不知道,至少现在的载歌载舞就很好。
除了葛明之外最受人欢迎的是孙思邈,这个老道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收获无数人的尊敬。品格高、医术好,也满足了葛明对医生的所有幻想。
葛明不能陪着庄户人家喝酒,福伯就“在劫难逃”了,他也算主家的代表,受到了庄户的轮番轰炸,结果酩酊大醉。
葛明看着眼前的一切真实又陌生,只是在心里感慨道:多好的一个时代啊。
次日一早,等到葛明出了房门的时候难得没看到福伯在外面守着,看来宿醉未醒。
孙思邈正在打太极拳,葛明见状带着丁香等人站在身后,先运动运动再说,毕竟昨日进食太多,到了早上依旧有些积食,尤其是小猴子和小丫,别看瘦,比谁都能吃。
等到太极拳打完,葛明对孙思邈说到:“孙道长,小子打算今日就回县城,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家里需要做做准备。”
孙思邈瞟了葛明一眼,不屑的说到:“府里过中秋节,有仆人忙碌就是了,跟你小子有什么关系?”
葛明尴尬的说到:“中秋节要弄点好的吃食不是?小子要是不在怎么行?”
孙思邈摇摇头说到:“哎,好好的一个小子,每天就想着吃。看你这一身肥肉,要不要老道给你开上几个方子,把这身肥肉去去?”
葛明眼前一亮,着急的问到:“难道有减肥的良药?”要是真的有方子一定要记录好收藏起来,留给后世子孙,到时候一定能够大卖。但是唐代就没什么市场了,虽然还没到以胖为美的盛唐,但是胖点能撑是普遍的想法,这要是闹饥荒也能多活几天,说不定就得救了。
孙思邈说到:“开上一个方子,让你三月不想肉吃,说不定就不会这么痴肥了。”
葛明眼中的亮光马上就消失了,不能吃肉还活个什么劲儿?人类进化到现在不就是为了吃口肉吗?
葛明说到:“孙道长,其实不吃肉并不能变瘦,不吃米面才能变瘦,反而要多吃瘦肉才行。”用后世减肥的方法来看,只要能不吃碳水不吃糖,多吃瘦肉和水果蔬菜,不用几天就能变瘦不少,葛明可是亲自尝试过的,不然也不可能几后世几个月时间减了三十斤。
孙思邈差异的问答:“还有这种说法?”
葛明回答道:“又不是吃什么长什么,反正小子只要不吃米面就能瘦。但是不吃米面的话吃多少肉都不觉得饱,奈何忍不住啊。”
孙思邈笑着说到:“让你控制住嘴确实比较难。”
葛明笑着答道:“孙道长,不如暂时不在庄子上了,跟小子回府住上一段时间。小子看您最近又消瘦了不少,应该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不然您怕是活不过两百岁啊。”
孙思邈笑道:“两百岁不是成了怪物了?老道确实想多活几年,倒不是老道怕死,而是最近对治疗外伤又有了很多跟原来不同的想法,老道想要把这些东西研究透彻,将来也好传给后人。”
葛明赶紧给孙思邈施礼,说到:“孙道长让小子折服。”
孙思邈接着说到:“人要是能够切开肚子缝合起来还能活,很多以前用药解决不了的病说不定以后都能治疗。”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全天下都要感谢你小子了。谁能想到阉猪而已,让老道获益颇多。”
这话说的葛明非常尴尬,阉猪确实不太体面。
这时候张春来带着几个人送来了早饭,葛明招呼孙思邈做好,然后才一起用早饭。葛明又接着说到:“孙道长,刚才小子说回府住上一段时间,您意下如何?”
孙思邈喝了一口小米粥,擦擦嘴说到:“也好,老道也应该把最近所得总结总结了。”
葛明开心的说到:“那用过饭之后看看福伯醒没醒,醒了让他吃点东西咱们就出发。”
孙思邈点头,继续喝粥吃包子,葛家的包子孙思邈怎么都吃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