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历史论坛]理性讨论,宣和年间的女相武长安和朱长春到底是什么关系?
1L楼主历史系在读:
最近写论文研究宣和新政,越看史料越觉得这对君臣不简单。
正史上记载武长安是明朝唯一一位并未科举而官至首辅的女性,朱长春甚至为她特设参议大夫职位。
野史更是离谱,有说她其实是朱长春的秘密情人,还有说她是穿越者的(大笑)。
大家怎么看这对传奇君臣的真实关系?
2L前排吃瓜:
啊啊啊啊!这对cp我磕了好多年!《长安风华》那部剧简直了,权谋,大爱,小情,都拍的好好看啊。
就是拍得太含蓄了,按野史记载,朱长春为了她空置六宫多年,这不是真爱是什么?
3L严肃考据党:
楼上少瞎说了,你看的野史也太野了。人家朱长春有皇后有贵妃的好吧,后宫妃嫔不多,但孩子也不少啊。
而且根据《宣和实录》记载,武长安的爹是燕王福的护卫,因为护持朱长春他爹有功,太宗才将其点位朱长春伴读的。
后来武长安屡屡立功,朱长春作为明君才破格提拔的,是用人唯才罢了,所谓空置六宫纯属后世演绎,朱长春有记载的后妃就有八位。
4L楼主历史系在读
回复3楼,可《明史·长安传》确实记载过,“帝常召入内殿议事,至夜分乃出”,这样的话啊。
而且她终身未嫁,同时期的官员笔记里也有“帝待长安殊异”的记载,这种特殊待遇确实引人遐想啊。
5L什么热闹都凑
你们看过去年展出的《宣和御笔集》吗?
里面有朱长春写给武长安的诗,“卿如明月照九重,朕似清风绕玉阶”,这暧昧程度简直了!而且朱长春去世后,武长安亲自撰写祭文,后又一病不起,谁看了不说是伤心过度啊。
6L大明光辉永驻
说句公道话,从武长安之后,虽然还有几个女首辅,但只她格外传奇,不过5L提到的诗,学界有争议,可能是后人伪作的。
倒是武长安主导的改革确实厉害,不夸张地说,能给王朝续命三百年了。
7L经济学小白
弱弱问一句,武长安的经济政策真有那么神吗......
8L楼主历史系在读
回复7楼,这就是学界争议点了!近年出土的《宣和政事录》证实,当时的很多改革,其实都是武长安主导的,比如市舶司新制就使宣和年间海外贸易收入翻了三倍,但是一些人总认为那都是朱长春一人的功绩......
9L我也想穿越
说到这个,最近有篇论文超有意思,对比了武长安的政策和现代经济理论,发现她提出的商农并重和以工代赈等理念,超前得可怕,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她是穿越的。
10L文物修复师
我在修复宣和年间的一批奏折时发现个细节,武长安的奏折笔迹会突然变化,前期是工整的馆阁体,后期却夹杂一些奇怪的简化字,最神奇的是有份水利图纸,标注方式与现代工程图极为相似......
11L侠骨柔情
细思极恐啊,难道真是穿越者?话说她搞出的乡学试点,的确是太现代了。
12L楼主历史系在读
冷静各位,史学界对穿越说当然是否定的。
比较靠谱的解释是,武长安出身市井,思想不受传统束缚,加上朱长春的开明支持,才能突破时代局限。
他们共同开创的宣和盛世被严重低估了,人口增长35%,国库岁入翻三倍,还编纂了《永乐大典》的续编。
13L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同意楼主,这对君臣最神奇的是互补性,朱长春善决断,武长安善谋划。
看他们处理安南问题的奏折往来,一个主张怀柔,一个坚持震慑,最后折中方案完美解决危机,这种政治默契历史上罕见。
14L海外明史研究者
国际学界有个新观点,武长安可能是朱长春的\"政治面具。当时士大夫反对女性参政,所以朱长春借她之手推行改革,既避免直接冲突,又能试探反应,这解释了为何她去世后,大部分政策仍得以延续。
15L我也想穿越
楼上可拉倒吧,那为何朱长春还允许武长安青史留名啊,还在各种能留下痕迹的资料里,写到武长安的功绩,总不能是闲得慌吧。
而且《明实录》记载朱长临终前,最后的一句话可是说给武长安的,政治盟友需要这样?
16L爱咋咋
话说武长安到底怎么死的?正史只说积劳成疾,但民间传说她是为救朱景霄挡箭而死......
17L医学史爱好者
根据太医院档案,武长安确系病逝,而且也没有中过箭。
18L磕学家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的考古,抢救式挖掘了一个古琴师的墓,那里面全都是缠绵悱恻的曲子,据说是武长安的爱慕者写的,期待解密的那日。
............
22L楼主历史系在读
各位讨论越来越离奇了......
综合可靠史料,武长安享年69岁,临终前完成《治国疏》呈交给朱景霄。
朱景霄尊朱长春的遗诏,特许武长安以亲王礼下葬,墓碑刻辅国文正,附塟皇陵,牌位入太庙,这样的荣誉,无论他们私交如何,在政治上绝对是相互成就的典范。
23L爱咋咋
突然感动,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走到这个高度,朱长春的信任至关重要。
而她也用毕生才华回报了这份知遇之恩,还为后面那么多女官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比起八卦他们的私情,这种君臣相得更值得铭记吧。
24L磕学家
同意!看宣和年间的民生记载,路不拾遗外户不闭,还出现了最早的养老院和孤儿院,这样的盛世,是明君与贤臣共同缔造的,性别反而不重要了。
25L无名氏
何止啊,还有世界各地的自古以来,哈哈哈哈,你敢信,那些人前脚叫嚷着,后脚就挖出来记载着宣和年间事迹的古碑古书,真的是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啊!
............
122L楼主历史系在读
总结陈词,无论武长安与朱长春是否存在私人情感,他们在政治上无疑是天作之合。
武长安突破性别限制的从政经历,以及他们共同开创的宣和新政,以及如今无处不在的自古以来,和中文是主要用语,都在提醒我们,人才不分性别,明君与能臣的相遇,是一个时代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