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辽阳州内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
先是“振兴商行”大掌柜于冲汉被人杀死于自家仓库内,连同手下二十多人没一个活口留下。
而就在于掌柜出事的第二天,大孤山那边也出了人命,整支倭国的调研团队被屠杀,又死了几十人。
同一日的中午,“镰田商行”的老板镰田弥助也惨死于一家居酒屋内,据说连脑袋都被人给打碎了,那酒屋的老板也够倒霉的,经过这事一刺激,人已经疯傻掉了。
尽管上头不希望事情发酵,但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条条消息还是快速在大街小巷间蔓延开来。
一些吃饱了撑着的老头子们三三两两聚到一起,便开始议论起这前前后后的诡异事,没曾想竟渐渐地让他们猜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
难道,是于家兄弟跟镰田那小鼻子火拼了?
可谁都知道,于冲汉和镰田弥助那可是异父异母异种的亲兄弟,若要说能闹到这般地步,就只能是为了利益了。
你看,大孤山的矿可不就是大利益嘛。
于是几个能白话的老头们,就跟写小说的一样开始对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还原。
事情的经过肯定是这样滴。
先是镰田弥助拜托于冲汉去搞地皮,同时还从倭国找了一批专家前来考察大孤山矿产的价值。
可于冲汉那也不是个傻帽啊,办事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荒山头竟可能是个小金库,于是就坐地起价,想用手中拿到的地皮反过来要挟镰田小鼻子。
这一来二去,矛盾可激化升级了。
镰田弥助先下手的为强,于冲汉后下手的就遭了殃。
你就说于冲汉那么横的人,手下还有几十弟兄保护,除了小鼻子外还有谁能全灭了他们?
可惜,镰田小鼻子也是百密一疏,让人家弟弟于冲文给跑了,这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于冲文和他哥哥残党兵分两路,自己带着巡警队哥们去大孤山,而他哥的人则留在辽阳埋伏镰田。
时机一到,管它三七二十一,嘁哩喀嚓一顿杀。
什么镰田,什么调查队,统统都给他们宰了。
这就是以往的经过,你就说分析的对不对吧。
反正街头巷尾的老头们是都信了,于是他们奔走相告,很快就将结论传给了身边的其他人。
而事情的后续发展还真就有佐证这些结论的趋势。
听说于冲文在大孤山被警务学堂督办王永江捉拿,而他在被带回到辽阳后第二天,就在狱中畏罪自杀了。
最后就连警务局总局董袁金凯也受牵连了,几次三番地主动向知州大人请辞,但最终都被驳回了。
可闹归闹,在老百姓眼里,这些事都不过是狗咬狗罢了,和他们的苦日子能有啥关系呢?
也还真别说,有件事还真跟他们有关系,那便是继“振兴商行”突然倒闭后,又有一家新商行就要开张营业了。
那商行的总部,就设在辽阳城最繁华的“大什街”上,据说未来要经营的业务范围可老广了。
它不但合并了原来的于家粮铺,还收购了振兴商行倒闭后留下的所有分号,甚至以后都还可能搞矿业呢。
这几天,那商行总部外大街上,几十名伙计们“哐哐”地向百姓们发放着“优惠券”,有粮油的、有服饰杂货、有烟酒茶的、有澡堂子的,只要在开业当天去光顾,所有商品、服务都一律七折,还有礼品赠送。
这可是这些年来都没遇到过的大便宜啊,百姓沸腾了。
于是乎短短几日,整个辽阳城的百姓都记住了这家新店的名字。
“华霖商贸行”。
................
大什街,“华霖商贸行”总部后院。
伙计们正里出外进的忙活着,有人在搬桌椅,有人在端花盆,有人登高挂着牌匾,有人蹲低修葺这地砖。
杜玉霖在于文斗、杨越帆的陪同下从外面缓缓走进院来。
“哎,你看着点。”
杨越帆推了下一个差点撞到于文斗身上的伙计,那人见是东家一行人到了,急忙一脸歉意的弯腰鞠躬。
于文斗瞪了杨越帆一眼,随后笑着挥手让伙计离开,才转头看向杜玉霖。
“这院子可是附近最大的了,要不是振兴商行突然出事,买下这地方恐怕得多花一倍的价钱,看着如何啊?”
“嗯,确实不错。”
杜玉霖环顾一圈后满意地点点头。
这么个两进大院子,少说有七、八百平,还地处辽阳城内最繁华的大什街上,三千两白银真的不算贵了,何况这还是自己这一世开的首家买卖,可不能太寒酸了。
开商行这事是他和于文斗合计后做的决定,既然想拿到大孤山那边的地,和官面沟通时总得有个正当的名号。
开公司本来就是杜玉霖的老本行,即便是在这个时代,若能有个自己的买卖也是心安的事,毕竟将来总不能啥事都挂靠到粮铺上吧,业务面太窄了。
正好于冲汉兄弟“意外”身亡,“振兴商行”下面的各分号是一片混乱,他索性就都底价给接手过来,作为自己商行底盘业务。
而此时,暂时不杀袁金凯的好处之一就显露出来了。
在这位“大能耐”的协调下,杜玉霖几乎是以白菜价就得到了于氏兄弟多年积攒的家业,转眼间就成了这辽阳城内的头号大商人。
当然在外人来看,商行仍是由于文斗这个大股东负责具体事务,至于背后的大老板的身份小老百姓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年头,名字里带“霖”字的人可也太多了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可是杜玉霖前世反复学习过的考点,意思就是你有想法、有抱负没问题,但前提是得有钱、有实业才行。
而这一切,就从这家“华霖商行”开始吧。
以大孤山铁矿、天宝山银矿为基础,以白城黑市、海参崴港口为渠道,再在未来几年在白城和青马坎两地陆续建设起钢铁厂、兵工厂,搭配上系统发的武器、设备的设计图,何愁东北的整体实力不提高?
几年后,欧罗巴大战就要开打,一旦那些列强的视线从此处移开一些,便是此处一飞冲天的最好机会。
杜玉霖的脑海中,一张清晰且可行的工业路线图成型了。
看着牌匾上的“华霖”二字,他露出满意的笑容,刚要带于文斗和杨越帆进屋去,门外就又进来了几个人。
回头一看,那正是许振远和他几个老手下。
他们这一身打扮可太有意思了,完全没了之前江湖人的气质,而都是一身闲散老汉的模样。
见到杜玉霖后,他们就都是“嘿嘿”一笑。
几人刚去了北城那头,一顿白话后,可又骗了不少的老头。
............
一九零八年,十月一日。
位于辽阳大什街的“华霖商贸行”,正式开张营业。
这一天,手拿优惠券的百姓冲入商行下属的各分店疯狂购物,满城一片欢腾景象。
这就好似今天是什么大节日一样。
………………
说几句心里话。
写这本小说啊,对我来讲就跟玩游戏差不多,更多的是一种空想的释放,真的,从小每次一想到抗日时期的东北那都是疼啊。小时候读到这段历史,我是真的被气哭过。
所以,年初就琢磨写一写玩玩。
说实话,没想到会有人看,这就得再次真心感谢所有跟读、催更的朋友了。
不是我在写东西给你们看,而是你们的阅读、催更、打赏在鼓励着我完成着梦想,十分感谢。
像喵喵个咪、泥头君、安凡、连长二号、祸害人间帅哥、机智葵葵、墨潍、二十年书爷、炸天帮帝煌、爱吃美食的曹子玉、我媳妇开天灵盖、不专业差评等等。
都是从好早就一直看,我都会看你们还跟没跟,感谢你们的支持,让我没有放弃。
当然,所有跟着读过来的读者,我都是真心感谢的。
我八零后,也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还能追求点自己的梦想挺幸福的。
但毕竟写书不是主业,我主业是老师,平时还要给学生们上课,每天五个多小时的写作、几个小时讲课是真挺累的。
所以,未来可能无法保证每天都保证更新两章了,在这里跟各位说声抱歉。
但我保证,只要有时间就会坚持写,绝不烂尾,还要收复外蒙、打退小鬼子呢,除非被封了,o(n_n)o哈哈~。
希望各位能理解,并仍抽空来支持我,真的,番茄给的那点钱真不算啥,远不如你们催更重要。
望各位身体健康,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