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升暗中偷瞄了一眼李氏手里的银子,没顶嘴,让咋写便咋写,很快便洋洋洒洒的写满一整张纸。
李氏是识字的,等顾连升写完,她仔细的看了两遍,随后便让顾老爷子等人一一签字按手印。
轮到顾连升签字时,顾连升拒绝往卖身契上签字,他一本正经的道:“我是四丫的大伯,我签字不合适,还是让我爹娘签字的好,他们是祖父祖母,卖了四丫也算是有理有法。”
顾老爷子觉得这话在理,便没让儿子签。
可李氏却不愿意了,“让你们一家子都签字,为的就是防你们反水。签了这字,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别想算计谁,有力都往一处使。你若心里没鬼,你怕个什么?”
这话堵的顾连升没法辩驳,他能说他不想沾手这事吗?
毕竟自个儿好歹也是个读书人,签了这字,那就是留下了把柄,这于他可是不利的。
顾连升磨磨蹭蹭,就是不想上前签字。
李氏不惯着他:“你若是不签,那这价钱就得减半!”
价钱减半就是十两变五两。
顾连升贪财,自是不愿意价钱减半,他将目光移到冯氏身上,向老娘求救。
冯氏心里还是有气,但这气她是不会向儿子使的,此时见儿子被为难,她只有心疼的份。
她想开口与李氏商议,可还未等她开口,李氏似是猜出她想说什么,抢先开口说死了这事。
“大娘,知道您心疼儿子,但这事没得商量。咱们合伙偷卖人家的闺女,这屋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连你闺女也是一样,都得签字!只有咱们全都签了字,我这心里才能踏实下来,我才敢找人去绑你家四丫!”
冯氏顿了顿,李氏这话算是非常直白,这事是真没得商量,都得签字。
她瞅了一眼闺女,问道:“你咋说?愿意签字不?”
这事与顾枝儿没有一点儿关系,不管是娘家的十两银子,还是李氏那边的五十两银子,这两方的银子她都享受不到。
但李氏为了压制顾家,将她也拉下了水。
顾枝儿但凡有点脑子,此时都该严词拒绝,可偏偏她是个蠢的,一心向着娘家人,为了不让娘家人难做,她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签,签了大家都放心。就像我三弟妹说的,签了后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有力全往一处使,一起瞒着我二哥,任凭他怎么想也想不到四丫是我三弟妹绑走的。”
这话惹得顾连升非常不满,刚想开口训斥顾枝儿两句,就听冯氏喊了他一声:“老大,你妹子说的有几分道理,这字你就签了吧。
我知道你怕什么,可这卖身契上,不止有咱自家人的名字,还有你李妹子的名字,没什么好忧虑的,签吧。”
听到这话的李氏笑的一脸谄媚,对冯氏奉承了两句:“还是大娘明事理有见地,我就是图一个安心,可不会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真要那般做了,我这生意还做不做了?你家四丫再值钱,也不能让我一辈子衣食无忧。
我屋里还有一屋子的闺女小子们要养呢,还有大哥一家、二哥一家、公婆小姑子等,全等着我拿银子出来养活呢。我比你们要注重名声!”
这话是实话,人牙子多的是,你要是坏了名声,谁还往你这卖人?
没了生意来源,那就干等着饿死吧。
顾老爷子也劝了儿子一句,让他别的都不要想,只想眼前的好处——那白花花的银子!
签了,十两银子到手。
不签,那就价钱减半,十两变五两。
顾连升不是个心性坚定之人,被几人这么一劝,先前的那点儿个不安,此时消散大半。
“……那就听爹娘的,儿子签了就是。”
拿起笔,顾连升在卖身契上写下自个儿的名字。
待墨汁干透,又在上面按了一个红色手印。
李氏接过纸,仔细的看一遍,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
她也不用顾家人催,等顾枝儿签完,她接过顾枝手里的笔,利索的签上自个儿的名字,同样按了手印。
签名处,还有一处空白,那是留给顾棠的。
“等我将你家四丫弄到手,按着人在这上面留个手印,这事就算是稳妥了,等我将人转手卖的远远的,你家老二这辈子都别想找到人。”
冯氏点头,胖了两圈的老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那丫头不是个好的,天生就是来讨债的。留她在老二身边,只会搅和的全家不安生,卖了她也是给她自个儿积福,等下辈子投胎做人时,没准能投个好人家。”
“是是是!借您老吉言!”李氏笑着附和,实则心里不断地骂着老虔婆,心毒的很!
卖身契的事了了,那银子也该给了。
李氏手里的两个小银锭没有一下子全给出去,而是给了一半。
顾家人立马变了脸,目光不善的瞪向李氏。
李氏也不惧,直言告诉他们:“这是行规,人到手,银子可一把付清。人未到手,银子只能给一半,只因早些年时,有拿了银子带人跑路了,让不少做这行的都吃了大亏,后来便立了这个规矩。
你们若是不信,只管另找人打听去,我说的句句是真。您这闺女也是知道的,去岁的时候,山里有户人家卖家里的孙女,也是跟你们一样,偷摸卖的,人让我自个儿想法子弄走,我也是先付了一半银子,等人到手后,这才付了另一半。”
听到李氏提起顾枝儿,顾老爷子等人齐齐望向顾枝儿:“你三弟妹说的可是真的?”
顾枝儿回想一番,随后点头:“是真的,去岁那买卖我在后面帮着打下手,那事我亲眼所见,确实是真的。”
说到这,顾枝话头一转,竟是劝起了爹娘:“我三弟妹又不是摸不着根儿的人,不管是先给一半,还是一把全给了,这都是自家亲戚,中间还有我在,您有什么可担心的?
再说了,这先给一半也不全是坏处,银子全给了你们,万一全花了出去,明年开春后,家里该怎么办?到那时,我大哥读书要银子,我那侄儿读书也要银子,你们上哪弄银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