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住在后院的女子是谁?”
叶匪在仆人的引导下,来到老夫人房间。
老夫人刚要躺下,闻言轻叹。
“你这孩子,刚回来便不让我安生,唉。”
话虽如此,还是让叶匪扶她到桌前坐下。
老夫人摆摆手。
一旁伺候着的几个婢女躬身退去。
“那女子,你见过了?”
“见过了。”
“生的如何?合不合你心意?”
“这才见过两次,哪里谈得上合不合我心意,再说了,您老人家说这个是不是过早?”
叶匪将今天两次相遇的情况老老实实的告诉老夫人。
老夫人听完笑了。
“哟!果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看来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喽。”
叶匪眉头一跳,忍不住问道。
“祖母,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夫人微微笑了笑。
“这丫头不仅长得标志,性子也温柔,知书达理,那是正经自小调教出来的大家闺秀,不过当年可是入不得你眼,怎的现在又动心了?”
叶匪撇撇嘴,心里嘀咕:去年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之前的叶匪干的。
“说来也巧,差不多也是去年这个时候,文家欲将嫡次女嫁入叶家,你爹与国子监文大人连草帖都已经换了,接过准备定帖之时,你却跳出来不同意。”
“因为此事,你们爷俩又吵闹起来,结果便是你负气而走,一直拖到了现在。”
“不过你爹也是倔脾气,认定了这个儿媳妇。这不去年我回了老宅,文家姑娘为了陪我解闷,半年前也来此住下,没想到让你遇见了。”
说罢她打趣道。
“怎么?现在又后悔了?”
叶匪挠挠头,原来这便是古代的指腹为婚,万恶的封建礼节,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虽然他很喜欢这种强人所难。
见叶匪怔怔不语,老夫人轻轻拍了他头一下。
“我枕头下面放着东西,本想今晚给你来着,你且拿过来。”
叶匪起身,伸手摸向枕头,取来两张烫金红帖,怎么是两张。
老夫人却不接。
“斐儿,你自个看看吧。”
叶匪打开第一张。
龙图阁学士兼户部侍郎叶谦
谨以长男斐(熙宁七年九月乙卯生)
凭媒意求聘
国子监文效嫡次女弱(熙宁十年冬十一月丙辰生)为妇。
伏惟
尊慈俯赐允诺
绍圣元年二月乙丑
父:叶谦 谨状
叶匪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忍不住问道。
“文家姑娘叫文弱?”
老夫人笑道。
“自然,帖上不是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丫头的生辰八字都在上面,你还看不清?”
原来,自己遇见的小姐,是一年前被自己推掉的媳妇。
他抚摸着草帖,在这个时代,这应该就是根正苗红的大房正妻吧。
忽然他心头一动,鬼使神差的问道。
“文家次女?那是不是说她还有个姐姐?”
老夫人笑骂道。
“怎么?出了次远门,连她的姐姐都忘记了?”
叶匪老老实实道。
“孙儿此次外出,受了些伤,有些事情都已经记不清楚。”
老夫人眉宇间闪过一抹心疼。
“这些事,阿福都已经与我说过啦!倒是苦了你了,不过咱们叶家的男儿,吃些苦又算得什么!”
“祖母说的是,孙儿谨记。”
老夫人指了指另一张帖子,叹气道。
“你再瞧瞧这张吧,等你看完了,我再与你说。”
叶匪顺从的打开第二张。
这一张与方才那张又有些不同。
之前那张叫做草帖,是双方父母初次定下所写。
而这一张则是定帖,是官府统一印制的“龙凤帖”,右下角刻着大宋官府钤印。
维
熙宁七年七月初一日
汴京叶氏(公 道卿)与汴京文氏(公 彦博)
今凭媒木易为证,立此婚书。
将嫡长孙斐(年三岁)与嫡孙女柔(年一岁)
缔结秦晋之好
聘礼:
金镯一对、玉环一对、彩缎二十匹、银五百两
俟及笄冠,择吉成礼;天作之合,立此鸳谱;
山河可改,此约不移;各贮此帖,永为姻眷!
见人:木易
熙宁七年七月初一日
立婚书人:
文彦博
叶道卿(已故,由子谦代签)
一时间,大量的信息涌入叶匪脑海。
他晃晃脑袋,努力理清思绪。
一个一个来。
文柔!
竟然是她!
怪不得在山上总感觉这丫头跟有心事一般,原来有这么一出娃娃亲摆着。
这个时代的娃娃亲,可不是后世可比。
这是官府所承认。
文柔,文弱。
文家姐妹俩,竟然都跟他有婚约,到底怎么回事!
还有木易木老头。
他竟然既是媒人又是见证人,可为何老爷子当初不说此事。
叶匪深吸一口气,眼巴巴的看着祖母。
“这个....这个.......”
一时之间,他竟然不知该如何开口说。
“算了,奶奶告诉你吧。”
老夫人幽幽一叹。
“当年叶、杨、文三家交好,你祖父与文家曾定下亲事,双方后辈子孙联姻。然而......”
老夫人面色一暗。
“你祖父因病缠身,五十岁便过世,不过两家的姻缘却定了下来。”
“一直到你三岁那年,文家有了第一个孙女,便是文柔啦,便是她出生那一天,杨四哥,也就是木易,你既然去过辽国,肯定知道他的事情。”
叶匪点了点头。
“木老爷子将孙女许给了我。”
老夫人哑然失笑。
“他倒是麻利,唉,也难怪,我叶家子孙,哪家不抢着要?斐儿,可知当年你刚刚出生,来咱们家说亲的媒人便险些踏破了门槛。”
“不过因为与文家有约在先,所以奶奶全部给你推了,什么苏家、包家,全部推得干干净净。”
说起此事,老夫人似乎颇为得意。
叶匪苦着脸,原来冥冥之中,自己错过了无数女子。
老夫人没察觉到他的神色,继续说道。
“在杨四哥的见证下,叶、文两家定下娃娃亲,你祖父已逝,便由你的父亲代签。”
“便是这一年,文弱丫头又出生。”
“打小两个丫头跟在你后面,跟两个跟屁虫似的,一口一个官人叫着,这么说起来,你们倒也算青梅竹马。”
“甚至外人还打趣,叶家这是娶了文家两个姑娘嘛。”
“一直到了你十岁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