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星火照九州,初心铸丰碑
晨曦微露时,李阳的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北京-公益联盟”字样让他瞬间清醒。接通电话,联盟秘书长陈岚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李总!好消息!经过联盟理事会全票通过,‘星火公益’正式成为国家级公益示范单位!下个月的全国公益大会,想邀请你和李悦总作为代表发言,分享你们的经验!”
李阳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转头看向身边还在熟睡的妻子林晚,她的眉头轻轻蹙着——这段时间为了筹备“星火”十周年庆典,她跟着熬夜改方案,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黑。他放轻脚步走到阳台,望着远处渐渐亮起的天际,想起二十年前父亲李渊带着母亲苏瑶回到家乡的那个清晨。那时父亲刚从部队退役,背着半旧的军用背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说:“咱别的没有,就用这双手,给孩子们建个能读书的地方。”如今,“星火”从一座小小的希望小学,长成了覆盖三十个省份、两百多所学校的公益联盟,父亲当年种下的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陈秘书长,谢谢联盟的认可,我们一定准时到。”挂了电话,李阳转身时撞进一个温暖的怀抱。林晚揉着眼睛,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什么事这么开心?笑得像个孩子。”李阳把她揽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星火’成了国家级示范单位,下个月要去北京发言。”林晚眼睛一亮,踮起脚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兄妹俩的坚持不会白费。对了,悦悦那边知道了吗?她要是知道,肯定比你还激动。”
正说着,李阳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李悦打来的,她的声音隔着听筒都能感受到雀跃:“哥!你收到消息了吗?国家级示范单位!我刚跟小张说,让她把这个好消息挂在官网首页,再发个公众号推送,让所有支持我们的人都知道!”李阳笑着说:“知道了,你这急性子,跟妈当年一模一样。对了,十周年庆典的方案怎么样了?”李悦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方案差不多定了,打算在希望小学的操场上办,邀请所有捐赠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我还想在庆典上建一个‘星火墙’,把这些年帮助过我们的人的名字都刻上去,让大家知道,‘星火’的今天,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这个主意好。”李阳点点头,“另外,我想在庆典上播放一个纪录片,记录‘星火’这十年的历程,从爹和妈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始,到现在的两百多所学校,还有那些孩子们的故事。你觉得怎么样?”李悦立刻附和:“我也是这么想的!已经联系好纪录片团队了,他们这几天就会过来采访,拍摄素材。对了,哥,赵总那边也说了,启明集团会全额赞助这次庆典,还会捐一笔钱,用来成立‘星火助学基金’,专门资助那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
挂了电话,李阳和林晚一起下楼准备早餐。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照片,是十年前“星火”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学时拍的——李渊站在最中间,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衬衫,笑得一脸灿烂;苏瑶站在他身边,手里牵着两个孩子,正是刚上小学的卓玛和格桑;李阳和李悦站在后排,那时的他们还很年轻,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林晚指着照片里的苏瑶,笑着说:“妈那时候真漂亮,眼里有光。”李阳嗯了一声,伸手抚摸着照片:“妈这辈子,就想让孩子们能读书。她常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公平的路。”
早餐后,李阳驱车赶往公司。刚到楼下,就看到一群记者围在门口,看到他的车,立刻涌了上来。“李总,请问‘星火’成为国家级示范单位,您有什么感想?”“李总,听说‘星火’这十年帮助了上万名贫困孩子,您觉得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李总,接下来‘星火’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李阳停下脚步,对着记者们笑了笑:“首先,感谢大家对‘星火’的关注和支持。‘星火’能有今天的成绩,不是我和我妹妹两个人的功劳,是所有捐赠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最难忘的事,应该是每次去山区学校,看到孩子们拿着课本认真读书的样子,看到他们眼里的希望,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接下来,‘星火’会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建希望小学,同时开展教师培训、校园设施升级等项目,还会成立‘星火助学基金’,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学业。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个想读书的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
走进公司,办公室里已经一片沸腾。员工们看到李阳,纷纷围上来祝贺。小张拿着一份文件跑过来:“李总,这是刚统计出来的捐赠数据,自从我们成为国家级示范单位的消息公布后,已经有两百多家企业和个人联系我们,想要捐赠资金和物资,现在捐款已经超过五百万了!还有,好多高校都发来邀请函,想和我们合作开展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到山区学校支教、调研。”
李阳接过文件,翻了几页,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突然想起父亲当年说过的话:“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就能汇聚成燎原之火,照亮更多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李阳和李悦忙着接待记者、筹备庆典、对接捐赠项目,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但他们从不觉得累,因为每次看到捐赠数据不断攀升,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的队伍,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天下午,李阳正在办公室里审核庆典方案,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您是李阳叔叔吗?”女孩怯生生地问。李阳点点头:“我是,你找我有事吗?”女孩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我叫李念星,是昆仑小学的学生。我听说‘星火’要办十周年庆典,想把这个笔记本送给您。这里面写了我们班所有同学的愿望,我们希望‘星火’能越来越好,帮助更多的孩子。”
李阳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画满了孩子们的涂鸦和稚嫩的字迹。“我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老师,回到昆仑小学教书。”“我的愿望是让‘星火’建更多的学校,让所有山区的孩子都能读书。”“我的愿望是李阳叔叔和李悦阿姨永远开心,不要那么辛苦。”……李阳的眼眶湿了,他蹲下来,摸了摸李念星的头:“谢谢你,念星。叔叔答应你们,一定会让‘星火’越来越好,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愿望。”
送走李念星,李阳拿着笔记本走到李悦的办公室。李悦正在和纪录片团队讨论拍摄细节,看到他进来,笑着说:“哥,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李阳把笔记本递给她:“你看看这个,是昆仑小学的孩子送来的,里面写满了他们的愿望。”李悦接过笔记本,认真地翻看着,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这些孩子真懂事。哥,我们一定要好好办这次庆典,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庆典的日子越来越近,希望小学的操场上也越来越热闹。工人们在搭建舞台和“星火墙”,志愿者们在布置场地,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笑声传遍了整个校园。李阳和李悦每天都要到学校查看进度,有时候忙到晚上,就在学校的宿舍里休息。
这天晚上,李阳和李悦坐在操场的台阶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李悦突然说:“哥,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爹带我们去山上看星星吗?他说,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虽然离开了,但会在天上看着我们,保佑我们。”李阳点点头:“记得。爹还说,我们做公益,就像在天上种星星,每帮助一个孩子,就种下一颗星星,等我们老了,抬头看到满天空的星星,就知道自己这辈子没白活。”
“是啊。”李悦靠在李阳的肩上,“有时候我会想,要是爹和妈还在就好了,他们看到‘星火’现在的样子,一定会很开心。”李阳握住妹妹的手:“他们一定在天上看着我们,为我们骄傲。”
庆典当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希望小学的操场上挤满了人,捐赠人、志愿者、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笑容。舞台上,巨大的屏幕播放着“星火”十年的纪录片——从李渊和苏瑶在废墟上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到李阳和李悦带着志愿者在山区奔波,再到孩子们在新校舍里读书、写字、玩耍……一幕幕画面,让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
纪录片播放结束后,李阳和李悦走上舞台。李阳拿起话筒,声音有些哽咽:“今天,是‘星火’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我的父亲李渊和母亲苏瑶,用他们的退休金和抚恤金,在这片土地上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他们说,要让孩子们有书读,有学上,要让爱和温暖传递下去。十年后的今天,‘星火’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了两百多所希望小学,帮助了上万名贫困孩子。这十年,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有资金短缺的压力,有别人的质疑和误解,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肩上扛着的,是孩子们的希望,是父亲和母亲的嘱托。”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的捐赠人、志愿者和孩子们。是你们的支持和信任,让‘星火’走到了今天。你们的每一笔捐款,每一次付出,每一个笑容,都是‘星火’前进的动力。”李阳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孩子们,“孩子们,你们是‘星火’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星火’的精神传承下去,让爱和温暖永远传递下去。”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子,喊着:“谢谢李阳叔叔!谢谢李悦阿姨!我们会好好学习的!”
接下来,李阳和李悦为“星火墙”揭幕。“星火墙”是用汉白玉砌成的,上面刻满了这些年帮助过“星火”的人的名字,从捐赠一元钱的小学生,到捐赠百万元的企业家,每一个名字都闪闪发光。李阳和李悦拿起刻刀,在墙上刻下了李渊和苏瑶的名字——这是“星火”最应该记住的两个人,是他们点燃了第一把火,照亮了孩子们的路。
庆典的最后,所有的人一起合唱《星火之歌》——这是李悦专门为“星火”写的歌,歌词里唱着:“一颗星,点亮一片天;一束火,温暖一座山;我们手拉手,心相连,让爱传遍人间……”歌声在操场上回荡,飘向远方,像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星火墙”上,洒在李阳、李悦和所有在场的人身上。李阳看着身边的妹妹,看着台下的孩子们,看着墙上父亲和母亲的名字,突然觉得,父亲和母亲从未离开过。他们的精神,就像这金色的余晖,永远照耀着这片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公益的道路上勇敢前行,让爱和温暖永远传递下去。
多年以后,李阳和李悦已经老了,但“星火公益”却越来越壮大。他们的孩子,李念安和李念希,接过了他们的接力棒,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奔跑。每年的庆典,他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回到希望小学,在“星火墙”前缅怀李渊和苏瑶,讲述“星火”的故事。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李念安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星火墙”前。孩子指着墙上李渊和苏瑶的名字,好奇地问:“爸爸,这是谁呀?”李念安蹲下来,温柔地说:“这是你的太爷爷和太奶奶。他们是‘星火’的创始人,是他们点燃了第一把火,照亮了孩子们的路。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记住‘星火’的初心,把爱和温暖永远传递下去。”
夕阳的光芒洒在孩子的脸上,洒在“星火墙”上,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这一刻,岁月静好,温暖如初。李渊和苏瑶的故事,如同这永恒的金辉,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用爱和责任去守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