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稻浪翻涌丰收曲,家风绵延代有人
金秋九月,东篱示范园的稻田里翻涌着金色的麦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李渊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丰收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衬衫,袖口卷起,露出小臂上那几道熟悉的疤痕——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疤痕早已不再狰狞,反而像是刻在他身上的勋章,见证着他从兵王到新农人的蜕变。
“爸,收割机已经调试好了,明天就可以开始收割了。”李阳推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走过来,车上放着刚采摘的水稻样本。他穿着和李渊同款的衬衫,只是比父亲更显年轻挺拔。“我刚才测了一下,今年的水稻产量比去年高了10%,而且口感也更好,达到了优质米的标准。”
李渊接过水稻样本,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的稻香扑面而来。他笑着说:“好!太好了!这都是你和农业专家们一起研发的功劳。想当年,我们刚承包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如今却变成了高产的稻田,真是不容易啊。”
苏瑶提着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做好的米糕。她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连衣裙,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你们父子俩别光顾着说话,快尝尝我做的米糕。这是用今年的新米做的,看看味道怎么样。”
李渊和李阳接过米糕,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带着浓郁的稻香。李阳笑着说:“妈,您做的米糕越来越好吃了!比城里蛋糕店卖的还好吃。”
苏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孩子,就会哄我开心。对了,悦悦呢?刚才还看见她在稻田里拍照,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我在这儿呢!”李悦拿着相机跑过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她穿着一件粉色的外套,扎着马尾辫,看起来活力十足。“妈,我刚才拍了好多稻田的照片,还拍了爸爸和哥哥的合影,等会儿我就发到网上,让大家都看看我们示范园的丰收景象。”
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女儿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自从李悦成为一名农业记者后,就经常在网上分享示范园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有机农业的魅力。
“对了,明天收割水稻,村里的王大爷他们要来帮忙。”苏瑶想起了一件事,对李渊说,“你等会儿去村里一趟,和他们说一下明天的具体安排,顺便把我们准备的礼物给他们带过去。”
李渊点了点头:“好。我现在就去。阳阳,你在家和你妈一起准备明天收割需要的工具,悦悦,你继续拍照,多记录一些丰收的瞬间。”
“好!”李阳和李悦齐声应道。
李渊骑着电动车,朝着村庄的方向驶去。一路上,他看到村民们都在忙着秋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自从东篱示范园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有机农业后,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来到王大爷家,王大爷正在院子里晒稻谷。看到李渊,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迎了上来:“老李,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明天收割水稻的事?”
李渊点了点头:“是啊,王大爷。明天我们示范园要收割水稻,想请您和村里的乡亲们来帮忙。这是我们准备的一点心意,您收下。”他从电动车上拿下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米糕和新米。
王大爷接过袋子,笑着说:“老李,你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明天我们一定准时到。”
李渊笑着说:“那就多谢您了,王大爷。明天早上七点,我们在示范园门口集合,到时候我会安排具体的分工。”
从王大爷家出来,李渊又去了其他几户村民家,和他们一一交代了明天的安排。村民们都很乐意帮忙,纷纷表示明天一定会准时到。
回到示范园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苏瑶和李阳正在整理收割工具,李悦则在电脑前编辑照片。看到李渊回来,苏瑶问道:“怎么样?都安排好了吗?”
李渊点了点头:“都安排好了。村里的乡亲们都很乐意帮忙,明天一定会准时到。”
“那就好。”苏瑶松了口气,“明天的收割任务很重,有他们帮忙,我们就能轻松一些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清蒸鱼、炒青菜、红烧肉,还有苏瑶做的米糕。李悦一边吃,一边给大家讲述她今天在网上看到的评论:“今天我发的稻田照片,好多网友都评论说我们示范园的稻田太美了,还问我们的大米什么时候上市,他们都想买来尝尝。”
李渊笑着说:“等水稻收割完,加工成大米后,我们就会在网上销售。到时候,让更多的人都能吃到我们示范园的优质大米。”
李阳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和快递公司合作,提供包邮服务,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方便地购买到我们的大米。”
苏瑶点了点头:“好主意。我们还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大米,了解我们的有机农业。”
吃完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李悦靠在李渊的怀里,看着天上的星星,说道:“爸,妈,你们说,我们的示范园会不会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李渊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但最重要的不是规模,而是我们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少安全、健康的食品,能帮助多少农民增收致富。”
苏瑶点了点头:“你爸说得对。我们做农业,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阳看着父母,眼中满是敬佩:“爸,妈,你们是我的榜样。我以后要向你们学习,努力研发更多的优质品种,帮助更多的农民。”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他们的精神,将会在儿女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示范园的门口就聚集了很多村民。他们都穿着整齐的衣服,带着镰刀、锄头、麻袋等工具,准备帮忙收割水稻。李渊和苏瑶热情地迎接他们,给他们分配了具体的任务。
随着李渊的一声令下,收割工作正式开始。村民们分成几组,有的负责割稻子,有的负责捆稻子,有的负责运稻子,还有的负责脱粒。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整个收割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
李阳带着几个农业技术员,在稻田里穿梭,指导村民们正确的收割方法,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李悦则拿着相机,在稻田里跑来跑去,记录着丰收的瞬间。她一会儿拍村民们收割水稻的场景,一会儿拍饱满的稻穗,一会儿拍大家脸上的笑容,忙得不亦乐乎。
苏瑶则在示范园的食堂里,为大家准备着午饭。她和几个员工一起,洗菜、切菜、做饭,忙得满头大汗。看着大家在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她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中午,大家回到食堂吃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红烧肉、炒青菜、炖鸡汤,还有苏瑶做的米糕。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位村民笑着说:“老李,苏老师,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带动我们发展有机农业,我们现在还过着苦日子呢。现在,我们不仅能吃上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和大米,还能赚不少钱,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李渊笑着说:“不用谢我们。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互相帮助。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把有机农业做好,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下午,收割工作继续进行。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大部分水稻都已经收割完毕。看着堆积如山的稻子,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傍晚,夕阳的金辉洒在示范园的稻田里,给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李渊和苏瑶并肩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片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李阳和李悦走过来,分别挽住他们的胳膊。
“爸,妈,今天真是太辛苦了,但也太开心了!”李悦兴奋地说,“我们收获了这么多水稻,还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李渊笑着说:“是啊。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示范园一定会越来越好。”
苏瑶点了点头:“嗯。我们还要继续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有机农业,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渊和苏瑶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耕耘着这片土地,也耕耘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家风,如同金色的稻浪一般,在秋风中翻滚,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他们的示范园,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谱写着属于他们的丰收乐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篱示范园的大米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他们的大米,订单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李渊和苏瑶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在周边的村庄建立更多的水稻种植基地。
李阳负责新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他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村庄作为新的种植基地。在规划过程中,他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利益,采用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李悦则负责新基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她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在网上和线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新基地的情况。她还组织了几次“有机大米品尝会”,邀请消费者和媒体记者前来品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水稻种植基地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周边的村民们积极参与到有机农业的种植中来,他们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增加了收入。
有一年,示范园的大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这是对他们多年来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有机农业发展的鼓励。李渊和苏瑶在颁奖典礼上,激动地说:“这个认证不仅是我们的荣誉,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继续努力,种出更多更好的有机大米,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中,李阳和李悦走上台,和父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知道,他们的父母是他们的榜样,他们的家风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渊和苏瑶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爱情,如同成熟的稻穗一样,在岁月的沉淀中,越来越醇厚;他们的家风,如同金色的阳光一般,照耀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房。他们的故事,将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着,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