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雨过天晴禾苗壮,家风吹彻示范园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东篱示范园的泥土里翻涌着清新的气息。李渊蹲在1号智能大棚前,指尖拂过刚冒尖的生菜苗——经过农残风波后,这批新培育的菜苗长得格外精神,叶片上的水珠顺着叶脉滚落,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
“爸,食药监局的王局来了,还带了几个记者,说要做个专题报道。”李阳推着眼镜跑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刚收到的园区监控截图。李渊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知道了,让你妈先去接待着,我把这棚的温湿度调完就过去。”
话音刚落,苏瑶的声音从大棚入口传来:“不用等你,我已经把人领过来了。”她穿着浅蓝色的牛仔外套,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身边跟着王浩和三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王局说,想让你给记者们讲讲咱们示范园的种植标准,也给其他农场做个榜样。”
王浩笑着走上前:“老李,这次专题报道可是市里重点安排的,就是要让老百姓都知道,东篱示范园的蔬菜是真安全、真靠谱。”
李渊点了点头,领着众人走进大棚。棚内的智能温控系统正缓缓运转,墙上的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他指着悬挂在植株上方的黄色粘虫板:“我们全程采用物理防治,这些粘虫板能粘住大部分害虫,再配合天敌昆虫,根本不用化学农药。”
一名年轻的女记者好奇地问:“李总,之前的农残风波,会不会让您对有机种植产生怀疑?”
李渊的目光落在远处正在检查滴灌系统的苏瑶身上,眼神柔和下来:“怀疑倒没有,只是更清楚了肩上的责任。我和我爱人当年建这个示范园,就是想让大家吃上放心菜。就算遇到再多困难,这个初心也不会变。”
记者们跟着李渊在园区里走了一上午,从育苗室到有机肥发酵区,从智能监控中心到产品检测室,每到一处,李渊都能详细说出技术参数和管理标准。当看到检测室里摆满了各种精密仪器,而且每一批蔬菜都有完整的检测记录时,带头的男记者忍不住感慨:“李总,您这哪是农场,简直比科研机构还专业!”
苏瑶笑着补充:“这些仪器都是我们去年刚更新的,每一批蔬菜采收前,我们都会先自检,合格了才会送到合作商那里。之前的风波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以后会做得更细致。”
中午,李渊留王浩和记者们在园区的食堂吃饭。餐桌上的蔬菜全是示范园自己种植的,清炒时蔬、凉拌黄瓜、番茄炒蛋,简单的菜式却透着新鲜的清甜。李悦端着一盘刚摘的圣女果过来,分给大家:“叔叔阿姨,尝尝我们的圣女果,特别甜!”
女记者咬了一口,眼睛一亮:“真的好甜!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
李阳坐在一旁,推了推眼镜:“这是我们新培育的品种,甜度能达到12度以上,而且富含维生素c。之前农残风波的时候,好多老顾客都打电话问我们啥时候能恢复供应,说就爱吃我们家的菜。”
王浩放下筷子,感慨道:“老李,苏老师,你们这示范园不仅菜种得好,家风也正。俩孩子这么小就懂这么多农业知识,将来肯定有出息。”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这些年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下午,记者们离开后,李渊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邻市“惠民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想组织合作社的农户来东篱示范园参观学习,希望李渊能给他们讲讲种植技术。
“当然可以!”李渊一口答应,“随时欢迎你们来,我会把我们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模式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挂了电话,苏瑶走过来:“又是来取经的?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三批了。”
李渊笑着点头:“说明我们的示范园越来越有影响力了。能帮助更多的农民提高种植技术,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放心菜,这就是我们建示范园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和苏瑶忙着准备接待惠民农业合作社的事宜。李阳主动承担起了整理资料的任务,他把示范园的种植技术、管理标准、检测流程都整理成了图文并茂的手册,方便农户们学习。李悦则跟着张婶一起,在园区里采摘新鲜的蔬菜,准备招待前来参观的农户。
惠民农业合作社的农户们来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三十多个农户骑着电动车,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东篱示范园。李渊和苏瑶亲自在门口迎接,领着他们参观园区。
农户们一边走,一边惊叹。当看到智能大棚里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而且全是自动化管理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忍不住问:“李总,这么先进的设备,得花不少钱吧?我们小农户哪能买得起啊?”
李渊笑着解释:“这些设备看着贵,但从长远来看是划算的。它能提高产量,减少人工成本,而且种出来的蔬菜质量好,能卖个好价钱。如果你们合作社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合作,批量采购设备,能节省不少费用。”
老农眼前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们早就想搞智能化种植了,就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苏瑶补充道:“除了设备,我们还可以帮你们制定种植计划,提供技术指导,甚至帮你们联系销售渠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蔬菜种好,卖个好价钱。”
在育苗室,农户们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育苗盘,里面的菜苗长得格外健壮,纷纷围上来问东问西。李阳拿着育苗手册,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育苗技术:“育苗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在25度左右,湿度保持在60%到70%,还要注意通风,防止病虫害……”
农户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一位年轻的农户感慨道:“原来育苗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们都是随便撒种子,难怪菜苗长得不好。”
在有机肥发酵区,李渊给农户们讲解了有机肥的制作方法:“我们用的有机肥都是自己发酵的,用的是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和菌剂,不仅环保,而且肥力足,种出来的蔬菜口感好。”
一位农户疑惑地问:“李总,发酵的时候会不会有臭味啊?我们村之前有人搞过,臭得邻居都投诉了。”
李渊笑着摇头:“不会的。我们用的是封闭式发酵罐,还加了除臭菌剂,不仅没有臭味,还能生产出沼气,用来做饭、取暖,特别环保。”
参观结束后,李渊和苏瑶在园区的会议室给农户们做了详细的培训。他们从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到产品销售,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农户们踊跃提问,李渊和苏瑶都一一耐心解答。
培训结束时,惠民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握着李渊的手,激动地说:“李总,苏老师,太感谢你们了!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我们回去后就按照你们说的方法试试,以后还请你们多指导。”
李渊点了点头:“放心吧,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都是农民,就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把农业做好。”
送走农户们,李渊和苏瑶回到办公室,累得直接坐在了椅子上。李阳端着两杯温水进来:“爸,妈,你们辛苦了。今天来的农户们都说,这次没白来,学到了好多东西。”
苏瑶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累是累,但心里高兴。能帮助更多的农民,让他们通过种植蔬菜过上好日子,这比什么都强。”
李悦也跑进来,笑着说:“爸,妈,张婶说今天采摘的蔬菜特别受欢迎,农户们都想买点带回去尝尝。”
李渊笑了笑:“让张婶给他们装一些,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东篱示范园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周边的农户纷纷来取经,还有不少外地的农业企业也来洽谈合作。李渊和苏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用心地经营着示范园。他们不断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他们还积极帮助周边的农户,带动大家一起发展有机农业。
这天,李渊和苏瑶正在大棚里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李阳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爸,妈,好消息!我们示范园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了!刚才省里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下周要来给我们授牌呢!”
李渊和苏瑶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和激动。他们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是对他们这些年努力的肯定。
“太好了!”苏瑶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眼中满是坚定:“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示范园做得更好,帮助更多的农民,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李悦也跑过来,抱着李渊的胳膊:“爸,妈,你们太厉害了!我为你们骄傲!”
李渊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这不是我们两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员工们的辛勤付出,没有农户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示范园的今天。”
授牌那天,省里的领导亲自来到东篱示范园,为他们颁发了“省级农业示范园”的牌匾。园区里的员工和周边的农户都来祝贺,热闹非凡。
领导握着李渊的手,感慨道:“李总,苏老师,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三农’情怀。你们不仅自己把农业做得风生水起,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渊点了点头,郑重地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东篱示范园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业示范园,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授牌仪式结束后,李渊和苏瑶站在示范园的门口,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夕阳的金辉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李阳和李悦站在他们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爸,妈,以后我们的示范园会越来越有名的。”李阳轻声说。
苏瑶笑着点头:“是啊。但不管名气多大,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这片土地,对得起信任我们的百姓。”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眼中满是温柔:“放心吧,我会永远记得。有你,有孩子们,有这么多支持我们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渊和苏瑶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耕耘着这片土地,也耕耘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家风,如同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他们的示范园,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随着示范园的发展越来越好,李渊和苏瑶也更加忙碌了。他们不仅要管理好园区的日常运营,还要经常去周边的村庄,给农户们做技术指导。李阳和李悦也越来越懂事,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李阳负责园区的技术研发和资料整理,李悦则跟着苏瑶,学习如何与农户沟通,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有一次,周边的一个村庄遭遇了洪涝灾害,农户们的蔬菜大棚被淹,损失惨重。李渊和苏瑶得知消息后,立刻组织园区的员工,带着水泵、种子和肥料,前往村庄帮助农户救灾。他们和农户们一起,清理大棚里的积水,修复受损的设施,重新播种蔬菜。
在救灾的过程中,李阳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指导农户们如何科学排水,如何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李悦则给农户们送去食物和水,安慰他们不要灰心,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农户们的蔬菜大棚终于恢复了生产。当看到重新长出的菜苗时,农户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向李渊和苏瑶表示感谢。
“李总,苏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位农户握着李渊的手,哽咽着说。
李渊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不用谢我们。我们都是农民,应该互相帮助。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苏瑶也补充道:“以后如果遇到什么问题,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们。”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信任李渊和苏瑶,纷纷加入到有机农业的种植队伍中来。东篱示范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
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李阳看着天上的星星,说道:“爸,妈,你们说,我们的示范园会不会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农业示范园?”
苏瑶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但最重要的不是名气,而是我们能为农民做多少实事,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少安全、健康的蔬菜。”
李渊点了点头:“你妈说得对。我们做农业,就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悦靠在李渊的怀里,轻声说道:“爸,妈,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更多的人。”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他们的精神,将会在儿女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渊和苏瑶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亲情。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歌谣,在乡村的田野上,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着。而他们的示范园,也像一座灯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更多的人指引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