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天降贵女(2)
沈从心还俗后第一次赚到银两,便是替一个难产的妇人续命。
主家因他是男子,十分忌讳,但妇人命悬一线,大夫又迟迟不到,不得已只能让沈从心进去。
把脉都是隔着一块临时搭起来的麻布。
这家人看上去并没有太好的条件,就连执意要救这妇人也并非因为夫妻情深,纯粹是因为娶妻已经耗费太多银钱,不愿浪费而已。
最后收他们三十文钱,给了沈从心安家立命养女儿的本金。
没过两年,沈从心就攒够了回京的银子,这时候小女儿已经会说些简单的句子,知道叫“爹爹”了。
沈培风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取针线来”。
这是她爹爹救人时常说的话。
沈从心没有多余的钱雇人看孩子,是以每次出诊时,都带着女儿。
因此沈培风不论是学会的第一句话,亦或是学会做的第一件事,都用救人有关。
她与别的女子都不一样,手中握针线,并非为刺绣,而是为救人。
只是大楚民风虽开放,却远不至于开放至此,沈从心究竟是如何用针线救人的,他自己不说,主家更不会透出消息去,一来二去的,等他们到京中落户时,沈从心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神医了。
沈培风长到六岁时,第一次被爹爹叫去跟前:“跪下。”
沈从心从来没有对她这样严厉过,但沈培风也不知随了谁,年龄虽小,却非常擅长察言观色,立即收起了平日里的嬉皮笑脸,严肃地跪下了。
“今日起,爹爹要将这门绝学传授与你,”沈从心道,“这是你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若是爹爹这个医馆能开大些,也是你将来继承衣钵的本钱。”
于是沈培风六岁这年正式拜入父亲门下,开始学……
学刺绣了。
对外只能声称学刺绣。
无论如何,到最后刺绣的确也算是能拿得出手。
只不过绣品比起京中最火爆的迎春笑,那还是差远了。
长到十四岁时,沈培风意外得知了自己并非是父亲的亲生女儿。
沈从心问:“伤心吗?”
沈培风仔细体会了一下心中的感受,然后老老实实地摇头:“爹爹一直待我很好,没什么可伤心的。”
虽然不是亲爹,但给了亲爹都比不上的关心和爱护。
虽然没有亲娘,但有排着长队想当后娘的姨姨们照拂。
沈培风后来时常想,就算是高门大户里的姑娘,日子也未必有她过得逍遥。
谁能在如此年纪就已经走南闯北过,还有一门隐秘的手艺,能安身立命,还能治病救人呢?
沈培风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追求沈从心的小娘子们能从家门口排到城门外去,可沈从心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要娶亲的意思。
许多小娘子们纷纷来讨好沈培风,所有人都认为沈从心从不松口娶亲,是因为女儿不同意。
天地良心,沈培风从小就很期待能有一个娘,她甚至还在偷偷盘算着,爹爹娶谁进门最好。
到时候娘还能给她再生几个弟弟妹妹,家中就热闹了。
可是爹爹好像真的一点儿也没有要娶亲的意思。
沈培风被怂恿着去问他:“爹爹,你喜欢哪个姨姨来当我娘呢?”
于是就得到了沈从心明确的答复:“爹爹不会娶亲的,若非有了你,爹爹如今还是个和尚。”
“啊?”
沈培风完全没想到会得到这个答案,她来了兴趣,追着沈从心问:“爹爹当真当过和尚?”
“自然当真,”沈从心笑道,“后来蓄头发都蓄了好一阵。”
沈培风很难想象父亲光头的样子,甚至提出来:“爹爹那时候是光头?穿袈裟?”
沈从心双手合十,朝她微微弯腰:“贫僧见过女施主。”
还挺像那么回事的,沈培风被他逗乐,笑嘻嘻地说:“爹爹当年若是不还俗,岂不就是老和尚养一个小尼姑了?”
“爹爹当年并非没有这样想过,只是化缘本就不易,养不活你的。”
沈培风顿时觉得爹爹捡了她,牺牲可是太大了。
她挺了挺腰背:“现如今我已经长大啦,爹爹可以再出家了!”
我要将爹爹原本古佛青灯的人生还给他!
沈从心:“……倒也不必。”
他自幼便是和尚,小时候遇见迎程程与单子寅时,也并未觉得自己与他们有何不同。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单子寅是可以入朝为官的,哪怕是迎程程,她也开了大楚先例,成了第一位女将军,能卫国戍边,驰骋沙场。
唯独和尚不行。
沈从心还是小林师父的时候,不是没有努力过,他一度想通过单子寅与迎程程帮忙,能够入宫为太子太傅,哪怕只是其中一个太傅,可也不行。
本朝并没有和尚为太傅的先例,并且陛下并没有打算打破这个传统。
女子可以参加科考,可以为官,但和尚不行。
到那时候,小林师父也只是遗憾而已,他根本没想过还能有另一种选择。
直到他救下沈培风。
直到他被迫还俗。
这时候再去参加科考也不现实,他还有嗷嗷待哺的女儿要抚养,必须要努力赚银子。
现如今最赚钱的行当,自然是大楚首富迎春笑,但小林师父不能去。
否则要如何解释他忽然还俗,又忽然有了个女儿?
他捡到沈培风最初那段时间,还是想过要替她寻亲的,可是后来发现,民间那时对女儿的态度并不珍惜。
这女娃娃很可能正是被她的父母双亲遗弃的,送她回去岂不是再次将她推入火坑?
然后就是还俗,从医,养女。
做了这么多之后,再想让他把女儿还给人家父母,却也是舍不得了。
人有了私心,就没法儿再谈六根清净了。
沈从心道:“爹爹此生有你,已是命运馈赠,但心中并无男女情爱俗事,日后不必再提。”
沈培风记下了,心中不无得意地想:“爹爹可是为了我才重新沾染这凡尘俗事的,他至今仍在悬壶救世,啊不,救生产的妇人的!”
救下了一个母亲,就等于救下了她的孩子。
沈从心救下沈培风后,又在救着千千万万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