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备的命令,刘备军各方都开始行动起来,黄河上往来船只不断,粮草不断集中。而关羽和他的精锐步骑兵团也是迅速开始向着河东挺进,蛰伏许久已经重整军备的于禁等人也整顿兵马,开始向着巩县发动进攻。
这样大的动作根本就是藏不住,曹操和孙坚两家自然是能够从中嗅到刘备军毫不掩饰的野心。
毕竟,当对方有这么大动作的时候,这些人杰可不是什么摆设。
相比于孙坚,直面刘备军攻势的曹操,更是知道了配重式投石机的可怕威力,以及刘备军攻势到底有多猛烈。
所以,如何应对刘备军的攻势就成了曹操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其实,所谓的应对策略在曹操看来,无非是两种,要么集中兵力,放弃河东和河南,在关中入口的潼关与刘备军大战一场,挡住刘备军的兵锋。
要么是分散兵力,处处设防,靠着城池不断消耗刘备军,迫使刘备军耗尽力量,最终放弃进攻关中。
这两个办法各有利弊,所以曹操不得不把自家谋士都找到身边,商议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没想到,司马懿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曹操,正是所谓:“君子务本而道生。”
这话司马懿本来的意思是想劝说曹操集中兵力在潼关与刘备军决战,而不是把兵力消耗在一路上,让刘备能够各个击破,甚至直扑潼关,拿那个什么投石机真的攻取了潼关,让其他所部失去后援。
可是曹操却因为这话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来势汹汹士气正盛,又有攻城神器相助。
这样看,如果长安失守,失去了汉帝,他们曹氏怎么继续立足呢?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马上做出了应对,任命自己儿子曹丕为益州牧,统领益州,并且派司马懿入蜀配合。任命曹植为荆州刺史,程昱为襄阳太守,加固襄阳城防,以备不测。
至于凉州,那是马腾的地盘,曹操只能是升马腾为太尉,年轻的马超为凉州牧,但是军政请人代掌,作为手段控制。
然后,曹操才开始正式做决定,如何迎击刘备军的进攻。
只不过在决定之前,他回头问郭嘉:“奉孝(郭嘉的字),我意集结大军于潼关,与刘备决一死战,你意下如何?”
郭嘉对道:“丞相此乃上策。我等去年一战尽疲河东、河内之地。刘备大军远来,必不能支其久战,潼关城高池深,退可固守。进,则是可以一举席卷河东河内,刘备非得退到冀州就食不可。若彼退兵,我以当地之人守城,刘备军退,我军正好重夺领地,亦是无损。”
听完郭嘉所说之后,曹操点点头问:“只是,听闻刘备那新式投石器威力巨大,恐怕难以应对,当如何?”
“刘司空(指曹操谋士刘晔)已经传回此物之利弊。此物诚然巧夺天工,不过终究射程有限,发射极慢,于野战无用。我军可先行野战,若胜则无需多虑,若败亦可以加厚城池应对。河东河南本就粮食不济,他刘备又能坚持多久呢?”
听到郭嘉的解释曹操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郭嘉的观点。
连续两年在河东和河南之地动兵,这两个地区钱粮人口早就已经耗空。据守这个区域无异于浪费粮食,将关中积累也消耗一空。
相反,要是刘备军大军接手这个区域,那么消耗大量粮草的就变成了刘备。
刘备进攻,那就不得不面对补给匮乏的局面,要是不进攻,这些城池地盘大多数还是曹操的,甚至有可能顶不住曹操下一次的进攻。
所以,曹操最终也是接受了郭嘉的建议,决定集中兵力,在潼关与刘备军决一胜负。
为此,他向还在晋阳往临汾路上设防的曹仁和车胄下令。留下杂兵和无用之人死守各地城池和关隘,精锐即刻前往潼关方向上汇合。
调许褚和夏侯惇的禁卫军五万,出关中集中到潼关。调马腾和马超所部步骑三万,从凉州前往潼关集结。调夏侯渊在北地训练的虎豹骑五千入潼关集结。调张绣带领的南阳精锐三万步骑进入潼关。
这样,曹操调动了十万步军,加上近三万骑兵的庞大阵容,摆出了一副要与刘备军决一雌雄的大战架势。
不仅仅是军队人数庞大,猛将谋臣也是极多,堪称是曹操全力出击的一次。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孙氏对此的反应冷淡。
孙坚不咸不淡的写信给曹操,表示道义上的支持,同时给刘备去信,指责他不尊汉统。但是实际行动上,孙坚军还是一副看戏的样子,丝毫没有动员军队的行动。
不管是他真的集中力量在发展江南,还是已经年高丧失了锐意进取的气质,但整个江东出人意料的平静是事实。
而另一方面,孙策和周瑜,最坚定的主战派,时刻想着控制青徐的两人,如今也一动不动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
可是,军队集结行动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资,这是瞒不过别人的。
就像曹操调集兵马,在潼关囤积接近十五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动员的民夫已经不可计数,天下皆知。
相对的,孙策他们是安安静静,丝毫没有动作。
只不过,这些也不过是表象罢了,孙策和周瑜在薄县吃了大亏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
只是,他们如今比此前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刘备军比想象中的要强,强很多。孙氏的士兵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在野战中与刘备军对抗。
所以,孙策和周瑜正在考虑如何应对刘备军和曹操军可能的进攻。
对他们来说,北方曹操获胜自然更好,可是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只要取得了胜利,那么下一步必然是要来进攻士兵素质不佳的孙坚军。
为此,孙策一方面积极训练新军,尤其是由在寿春的吕布负责锻炼的骑兵部队和在江夏与柴桑的水军部队,另一方面则是开始根据淮水等河流的地形,部署新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