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渎水,位于徐州广陵郡与扬州京口之间,是一条人工修建的运河,它曾是连接长江与淮河的动脉,商船往来,桨声欸乃。
然而随着河道自然的泥沙淤积、堵塞,再加上孙权与曹操时代刻意的破坏与废弃之后,让这条运河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孙权时期的中渎水河道淤塞,水流不畅,两岸芦苇疯长,几乎湮没了它曾经的繁华。
若非后来汉魏联合灭孙,曹操为方便调兵防御江东,稍稍投入人力进行了疏浚,恐怕这中渎水早已彻底沦为一滩死水,被世人遗忘。
待到刘瑁尽取江东之地后,有着后世眼光的他便把主意打在了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水道上。
在与几位丞相商议之后的他自然明白中渎水潜在的巨大战略价值。
于是,一道密令下达,荀攸不敢怠慢,立刻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了清淤拓宽。
历时将近一载,耗费无数钱粮,这条沉寂多年的水道,终于被再次唤醒,恢复了基本的通航能力。
虽然如今的中渎水,河道依旧算不上宽阔,无法容纳如楼船、龙船那般庞大的战舰,但对于寻常的艨艟、斗舰来说,却已是畅行无阻。
而这条水道此刻就成为了汉军南线奇袭计划中的关键。
秋日的阳光洒在微波荡漾的中渎水之上,反射出粼粼波光。
一支规模庞大的汉军船队,正沿着中渎水蜿蜒北上,衔尾而行。数百艘艨艟、斗舰构成了船队的主力。
甲板之上,站满了身披坚甲、手持利刃的汉军水师,他们皆是太史慈麾下久经战阵、水性精熟的一等一锐卒。
而在河道两侧的堤岸上,更有数不清的步卒与骑兵,紧紧护卫着船队,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每一个角落。
这支水陆并进的大军,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徐州广陵郡的重镇,亦是中渎水北端起点的战略要地,淮阴城!
旗舰的船头,征东将军太史慈正迎风立于甲板之上。
他身形挺拔,虽已年过半百,鬓发与颌下短须都逐渐变得花白,但那双眸子却依旧锐利如鹰,闪烁着慑人的光芒。
他的目光遥遥望向北边的清徐之地,一股压抑了多年的豪情壮志,终于在此刻喷薄而出!
“广陵……淮阴……”
太史慈低声呢喃,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虽时隔多年,但他的斗志与杀气却没有一丝减少,反而越发的汹涌澎湃!
想当年,他初投孙策,便有渡江北击之志,想要与孙策一同一同饮马中原,建功立业。
可惜天妒英才,孙策遇刺意外身亡,江东基业落入孙权之手。
自那以后,他太史慈便被猜忌、闲置,名为建昌都尉,实则被孙权打发到海昏,蹉跎了多少宝贵的岁月,这其中的苦涩与不甘,又有谁能体会?
直到汉帝刘瑁入主江东,慧眼识珠,没有一丝芥蒂,对他太史慈委以重任。
先是定鼎之战,后又剿灭孙权,再到如今,陛下更是将这奇袭徐州、直捣广陵的重任交予他手,让他一偿昔日夙愿,这怎能不让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将军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多年的等待,多年的隐忍,终于在今日,化作了手中紧握的长枪,直指曹魏!
“呵呵,子义将军,多年夙愿,今日得偿,看你这神情,怕是恨不得肋生双翅,立刻飞到那淮阴城下吧?”
太史慈闻声回首,只见跟随大军来到此地的庞统,不知何时已来到他身后。
这位被世人称为“凤雏”的顶级谋士,此刻也披上了一层轻便的软甲,整个人都干练了起来。
他脸上依旧带着那份标志性的、似乎永远不会消失的自信笑容,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狡黠的光芒,仿佛天下之事,皆在其掌握之中。
显然,自从诸葛亮被调离前线之后,庞统的心情好了很多,毕竟自从诸葛亮因江东大捷的连环计而声名鹊起后,已经隐隐有了“小丞相”之称。
如今诸葛亮不在前线,这南线战场,便成了他庞士元大展拳脚,证明自己能力的绝佳舞台。
“士元说笑了。”
太史慈微微一笑,收敛了一身意气,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慈不过是想起往昔,略有感慨罢了。”
太史慈伸手指向前方蜿蜒曲折的河道,神色明显凝重了几分。
“要知道这中渎水陛下下令疏浚,但毕竟是废弃多年的旧河道,比起大江来,实在太过狭窄。
其中水情复杂之处甚多,暗礁浅滩,更是防不胜防,再加上两岸地势平坦开阔,芦苇丛生之处亦多,极易遭到敌军埋伏。
我军如今数万大军,水陆并进,目标庞大,行踪极难完全隐匿。
一旦被魏军探知虚实,提前设下埋伏,扼守住某处狭窄河段,我军便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前功尽弃不说,后果不堪设想啊!”
庞统顺着太史慈手指的方向望去,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脸上罕见的出现了一丝凝重。
“将军所虑极是,统亦深知,此行之关键,在于‘奇’与‘快’。
既为奇兵,便要出其不意;既要功成,便需速战速决。稍有迟滞,便可能被曹休察觉,到那时,合肥之敌若分兵来援,我军腹背受敌,则危矣!”
他踱步上前,与太史慈并肩而立,眼中却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不过,将军也无需过分担忧。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曹魏上下如今定然都被兴霸将军在濡须口闹出的‘天大动静’所吸引。
恐怕根本也想不到我们会以此为通道,直插他广陵腹心!曹休此刻,恐怕正为如何抵挡兴霸将军的水师主力而焦头烂额,哪还有余力顾及这偏僻的中渎水?”
庞统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智珠在握的弧度。
“不过就算他们发现了,也没什么可怕!我军锦衣卫已经彻底打了入徐州内部,化作渔民、樵夫,先行探查沿途水文地貌,标记险要之处。
至于两岸护军的斥候,更是前出三十里,日夜巡查,遇有任何风吹草动,立时回报。
同时,我已令步卒备下冲车、撞木,随船队行进,一旦发现魏军设置的障碍,立时清除,绝不耽搁。
只要我们动作够快,在魏军反应过来之前,兵临淮阴城下,此战便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