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理论学习,终于宣告结束。
但这仅仅是特训计划的第一阶段。
为的是给何雨柱建立新的厨艺体系,让他知道厨师做饭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其背后都有科学原理的支撑。
在不知道这些之前,他只是照葫芦画瓢。
但知道之后,才明白了自己每个行为的意义,这在短时间内对何雨柱的厨艺提升不大,但对未来而言....却是影响巨大的。
接下来,就是更加艰苦、更枯燥的第二阶段——磨炼基本功。
对于这个阶段,何雨柱一开始是充满了信心的。
理论知识,他承认自己差得远。
可要论这手上的功夫,颠勺、配菜、切墩......那可是他练了十几年、吃饭的家伙!
尤其是在刀工方面,他更是颇为自得。
想当年,他在丰泽园当学徒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切上百斤的土豆、萝卜,练的就是一个稳、准、快。
何雨柱认为自己的刀工,不说是多么的顶级吧,但就算是放眼四九城的一票大饭店里,也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然而,当他把这份自信表露出来的时候。
陈宇凡淡淡的瞥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摇了摇头。
“何雨柱,你那点刀工连门都还没入,还远远不够。”
说这话,不是陈宇凡刻意打击他。
而是何雨柱的水平,是真的不够。
这其实也不能不怪他。
在这个五六十年代,整个华夏的烹饪界,对于刀工、火候这些基本功的要求,其实都不算太高,和以前是没得比的。
绝大多数的厨师,基本功都谈不上扎实。
原因很简单——物资匮乏。
这个年代,许多普通人连饭都吃不上。
大家的一门心思,都花在了怎么用有限的食材,填饱更多人的肚子上。
在这种大环境下,哪里还有功夫去精益求精,去考虑什么刀工、什么火候?
有吃的,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何雨柱之前的经历,也决定了他眼界的上限。
他在丰泽园的时候,只是个最底层的学徒工。
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杂、切配,根本接触不到那些真正考验技术的“硬菜”,师傅们对他刀工的要求自然谈不上多高。
后来进了轧钢厂,当了食堂的大厨,那就更不用说了。
食堂大锅饭,讲究的是分量足、油水够。
至于菜品的精细程度,那从来就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说到底了,他何雨柱,就是一个野路子出身的食堂厨师。
就连他爸何大清跑的也早,也没有系统性的教过何雨柱练习基本功。
这就导致......
何雨柱没有真正厉害的名师传承,也没有经历过系统性的、高强度的专业训练。
他过去的那些经验,做个普通的伙夫,确实是足够了。
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厨艺大师,还有着巨大的不足。
而陈宇凡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他缺失的这些短板,一块一块的重新补齐!
陈宇凡看着何雨柱这幅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也没有多做解释。
他只是平静地说道:
“你既然觉得自己的刀工不错。”
“那你就去做一道文思豆腐给我看看。”
说完,陈宇凡便转身离开。
片刻之后,他提着一个篮子过来,里面放着几块用纱布包着的、白白嫩嫩的内酯豆腐,还有一些香菇、火腿、冬笋之类的配料。
陈宇凡把篮子递给何雨柱,便转身走了,一句话都没多说。
“做好了,就拿到后院给我。”
何雨柱把篮子放在桌上,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彻底的被激发了出来!
不就是一道文思豆腐吗?
能难得住他何雨柱?
他还真就不信了!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