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走到案桌前,妍清拿起墨条研墨,被站在一旁的昭昭接了过去,“额娘,儿子来吧。”
妍清没有拒绝,将墨条给了昭昭,自己拿起一支毛笔,手指微动,将手中的笔转了一圈,她其实心中也是有些紧张的,不过她还是决定信任儿子。
自己的亲生骨肉,再不信任的话,还能信任谁呢。
昭昭见到额娘的动作,什么都没说,只匀速的磨墨,心中想着额娘要和自己说什么,为什么要书房说?
“你可见过火铳?”见墨研的差不多,妍清握着笔询问。
“在阿玛那里见过西洋人带来的那种短火铳。”弘昭点头。
自明朝开始,热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就越来越大,明朝军队装备的大炮叫红夷大炮,到了清朝改良后叫神威大将军炮,就是靠着这款大炮,才能在抗俄战争中取得胜利。
枪只有火铳,能射杀飞鸟,因此也叫鸟铳,军队用的长管鸟铳,西洋人带来的舶来品中,是更为精美的短柄火铳。
西洋人不傻,不会好心的资敌,他们带来大清来的火铳,都是装饰了宝石,虚有其表,功能性较差的火铳。
热武器高速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一战和二战时期,一战出现了重机枪,改变了战局,二战时期出现了自动化武器,如冲锋枪、自动步枪。
现在时间还早,从明朝到现在,火铳在技术上基本没有改良。
妍清未出嫁时,也见过短火铳,是哥哥们从洋人手中买到的,她见过摸过,却没有上手过。
不是她不好奇,而是上辈子枪支威力太大,国内管制严格,普通人根本没有摸枪的机会,她本身对武器的兴趣也不大。
嫁给四爷后,就更没机会了,四爷给昭昭他们看过,却从来没给自己看过,也见在四爷心中,也觉得她一个女人,没必要见识这种东西。
“那你可是火铳的原理?”妍清继续问。
“知道一点,就是用火绳引燃火药,将枪中的弹珠打出去。”弘昭也只听阿玛讲解过,并未上手开过枪。
妍清颔首,如今这个时期,无论是大炮还是枪支,靠的都是火绳引燃火药,她提笔在纸上习字,一边写一边和昭昭讲解。
“枪支按照打火方式,可以分为最早的火门枪。”就是留有火门点火,这东西也就比鞭炮厉害一些,准头什么的都是很差。
妍清写下火门枪三个字后,画了一个箭头继续道:“火门枪经过改良就是火绳枪。”
火绳枪有枪管,有枪托,和现代人都在电视剧中见到的有弹夹的手枪不同,火绳枪是从枪口填充弹药。
发射之前,从枪口的位置倒入火药,火药的量太多太少都不行,然后放进弹丸用木棍捣实,并塞进布团和纸团固定,如此才算填充完毕。
火绳枪在枪管旁有一个小锅,里面放上火药,用火绳引燃火药,火药然后引燃枪管中的火药,冲击力将弹丸推出去完成发射,发射时会有十分明显的火花和硝烟。
“用燧石代替火绳,就是改良后的燧发枪。”
从本质上讲,燧发枪和火绳枪的原理是相同的,燧发枪只是增加了一个扳机,扣下扳机后,燧石会撞击火药引燃,为了提高引燃率,会在燧石外面包裹一小块浸过油的布料。
“进一步改良打火装置,用击发装置替代燧石,就是击发枪。”运动会所用的发令枪,就属于民用击发枪,不过发令枪没有枪管,不会射出子弹,因此不属于管制范围。
对于现代人来说,击发枪就比较熟悉了,左轮手枪就是早期的击发枪,电影或美剧中,西部牛仔用的就是多管击发枪。
“击发枪按装弹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全自动和单发射击的击发枪,若是从功能上区分,可以分为手枪、步枪、冲锋枪、霰弹枪等,也有很多种类。
也可以根据子弹大小来区分,分为小口径枪支和大口将枪支,额娘了解的也不多。”
没办法,谁让她是个连射击游戏都玩的很菜的菜鸡呢。
昭昭:“……”这还不多吗?他听都没听说过的事物,额娘居然都知道,还说自己知道的不多,他也就能理解燧石枪,之后的击发枪,脑子就有些跟不上了。
“额娘……”昭昭想问额娘怎么会知道这些,可是看到额娘平静澄澈的目光,他将问题咽了回去。
他感觉这个问题自己不该问,额娘说,他听着就好,额娘不说的话,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他也不该去追根究底,反正额娘不会害自己。
见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妍清低下头,在文字下面画了一幅手枪的测剖图,有弹夹、弹膛、膛线、扳机、击发装置和保险装置。
“这是一支半自动单发手枪,枪内有枪膛,枪管里有膛线,膛线可以让子弹旋转,使弹头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这种枪用的子弹,和现在的弹丸也不一样……”
妍清也有过中二的时期,她以前看美剧,美利坚不禁枪,就连没有枪支许可的人,都能从网上找到图纸,用3d打印机,自己在家打出一支枪,她就试着搜了一下。
国内不行,网上只有剖面图,结构图也有,不过都很模糊,而且连数据都没有,对于机械小白来说,根本就看不懂,她就是,就算能记住样式,想私造什么的,那就是白日做梦。
说完,她又画了一颗子弹的结构,“尾部是底火,中间是发射药,前面是弹头,击发引燃弹药后,弹壳从后面弹出,弹头从枪管发射。”
画完后,妍清想了想,枪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了,她知道的也就这些。
“火炮和枪差不多,点火装置都能用同样的原理改进,不过火炮的炮弹大,炮弹中需要有延迟装置。”
神威大将军炮三千八百斤,长八尺五寸,以铜铸成,配有炮车,威力巨大,不过重量太重,机动性就差,出海的话,小船只怕载不动。
“这个是掷弹筒,下面是击发装置,放在地上调整好角度,填充弹药发射就可以,随带随走。”
妍清这次画的是二战时期的八九式掷弹筒,掷弹筒也就轻型迫击炮,迫击炮有三角形支架和瞄准镜,重量也更重,掷弹筒是没有三角形支架和瞄准镜的,不过原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