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这人打小就聪明,五岁开始读书,但他也并不是一个天才,相反康熙不仅仅是聪明还相当的努力。这也就导致了康熙在教育他的皇子学业上是相当的关注,并且都超级严格。是真的将他的皇子全部都教导成才】
【要说别的皇帝的皇子之中基本上都有那么一两个不成才的,或者是别的皇帝的儿子只有那么一两个出名的,但是康熙不一样,那是个个都出才,个个都有名,还爆发了众人都熟知的“九龙夺嫡”】
清朝诸位皇子:没错,我们就是这么的有才,你们完全不知道我们小时候经历了什么!!!
【康熙读书真的是非常的努力,他曾谈到自己读书时的情况,每每读到深夜,也不知道疲倦。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因为读书过度劳累,直到吐血也不肯定下来】
【史书曾记载:“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辞”】
看到这里,各朝人士都非常动容,毕竟作为一个皇帝,这么的好学真的时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毕竟也没听说过哪位皇帝爱学习啊。
“他都是一位皇帝了还这么努力学习,一位皇帝都努力学习到那种程度,而你,我的朋友,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没有理由!!!”
正在奋笔疾书的各位考科举之人,听到此,更加努力的去读书了,没错,一位皇帝都努力到吐血还不肯放弃学习,何况他们这些要考取仕途的学子呢。
【顺治临死之前给康熙留下了四大辅臣,分别是遏必隆与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在这四人中鳌拜逐渐占据上风并且逐渐专权。一人独大的局面肯定是任何皇帝都不想要看到的情况】
【估计顺治帝也是因为此,四人能够相互牵制,虽说康熙还小,加之有孝庄在背后支撑也不是不行,但是一人独大就威胁到康熙的统治了。在康熙八年,大婚之后开始亲政,而一直不肯归还政权的鳌拜也就成为了康熙心中的一根刺】
【时刻想着怎么除掉对方】
康熙想到当时鳌拜专权的情形,朝中无一人与之对抗,而且先不说鳌拜的专权,就他嚣张跋扈的太对,他不将自己放在眼中的态度,也是要除掉他的,更别提他还死死的握住权力不肯放手,他大婚之后也不愿意归还给他。
这说说,不除掉他除掉谁。
【主要是鳌拜这人太嚣张了,他和其他掌权者不一样,其他掌权者对于皇帝好歹还有点尊重,但是鳌拜不一样,鳌拜是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中,完全是拿着鼻孔去看康熙,这康熙是忍不了一点】
“这搁谁都忍不了一点”
诸位皇帝吐槽,怎么说好歹也是皇帝,是这个国家明面上的主人,好家伙,在众人面前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这不除掉你除掉谁,所以说鳌拜的死亡也许就是他自找的,太嚣张的人总是会被削。
【在鳌拜还沉浸在自己权力的幻想之中,康熙每天想着的都是怎么去除掉鳌拜,随着鳌拜渐渐老去,他的战绩也被他的傲慢所取代,年轻一辈的只记住他的傲慢无礼,对于鳌拜自然也是没有过多的崇拜】
【让康熙决定除掉鳌拜的不仅仅是因为鳌拜不肯放权、傲慢无礼。更是因为康熙身边的人都对鳌拜的惧怕要大过他这个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决定要组建自己的侍卫。康熙选择了一群胆大的、擅长扑营的年轻少年,每天进行训练。当然这里少不了孝庄的支持】
【还有索尼的支持,这群少年每日和康熙玩乐,让鳌拜放松警惕,实则是偷偷训练,为鳌拜准备了一场好玩而精彩的游戏】
鳌拜是真的没想到康熙这小子可以这么的诡计多端,他看着每日在和少年们玩游戏的康熙,完全没想到这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游戏。
而被天幕揭露的小康熙却非常冷静,因为他知道鳌拜不敢对他下手,天幕的讲述也许是一件好事,鳌拜也许会主动放下权力。
因为不放下,就只有一个结果,死!!!
鳌拜可不想死,他还没享受够呢。
【1669年6月14日,这个对于康熙和鳌拜都非常特殊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的命运将发生巨大扽改变。他们和鳌拜玩了一场摔跤的游戏,鳌拜注定要为他的轻视付出代价,在这场游戏之中康熙利用着鳌拜的轻视将其捉拿】
鳌拜或许是没想到小皇帝康熙居然这么胆大。
【康熙细数着鳌拜的罪责,鳌拜根本没想到平日中软弱可欺的皇帝还有这么强势的一面,当即一拳头挥过去,但被周围的侍从一拥而上,将鳌拜掀倒在地】
【在鳌拜被捉拿之后,康熙并没有去沾沾自喜,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鳌拜的党羽一一捉拿】
皇太极和福临都不由得赞叹起康熙的表现,真的是太棒了。相当的胆大,要知道鳌拜是一个权臣,权臣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搞掉的。
而康熙无疑是相当会洞察人心的,还会掩饰自己,用一场“游戏”将鳌拜捉拿,这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份相当好的答卷。
【朝中大臣也没想到鳌拜居然就这么栽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手中的同时他们也为康熙果断的行事感到意外,康熙一共列了鳌拜三十多条罪责,考虑到鳌拜身上的战功和自己初掌权,根基不稳。康熙对鳌拜的同党展现出高超的容忍度。而鳌拜也侥幸免于一死】
皇太极和福临对于康熙的处事非常满意。
“大清真的是后继有人啊”
而布木布泰觉得这个孙子手段可以,倒是显着比她的儿子还要聪明,看起来这点就像她。
“皇三子,玄烨吗?”
(祝:各位宝子除夕快乐(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