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对能量与物质本源的探索,”柯国龙的声音在略显昏暗的实验室里回荡,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与一丝追索真理的激情,“多种认知体系交相辉映。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华夏的五行八卦体系。”
他走到一块相对干净的白板前,拿起笔,开始勾勒思想的脉络: “然而,其他体系同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源自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土、气、水、火),以其简洁与对物质形态的直观把握,在西方哲学与早期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笔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土、气、水、火。
“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经过长期的观测与实验,”柯国龙的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仿佛穿透了物质的表象,“证实了大自然中确实存在着这四种基础性的、活跃的能量形态——或者说,构成我们可见世界的‘基石’。我们所感知的一切物质形态,其底层都源于这四种元素的相互作用与转化。”
他进一步剖析两者的差异与关联:
· 四元素论(形态视角): 着重描述物质的基本状态。
· 土 (Ge):代表固态,稳定、厚重、承载。
· 水 (hydro):代表液态,流动、适应、滋养。
· 气 (Aero):代表气态,轻盈、扩散、连接。
· 火 (pyro):代表等离子态\/能量释放,炽热、升腾、转化、驱动。
· 五行论(属性\/功能视角): 则更侧重于物质和能量的运动特性与相互作用关系。
· 金 (metal):属性肃杀、沉降、收敛。其肃杀收敛的意象,与四元素中气 (风) 的寒凉、清肃、切割特性最为接近。
· 水 (water):属性封藏、润下、寒凉。与四元素水基本对应。
· 木 (wood):属性生发、条达、舒展。其生发、舒展的生命力与能量,可以部分融入四元素中代表能量与驱动力的火的范畴。
· 火 (Fire):属性炎上、温热、发散。与四元素火高度一致。
· 土 (Earth):属性承载、受纳、化育。与四元素土的稳定承载核心地位一致。
“因此,”柯国龙总结道,“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理解:五行中的 金,其核心属性由 气 (风) 元素承载;水 与 土 在两套体系中基本对应;而五行中 木 的生发之机与 火 的炎上之性,可以共同视作 火 元素力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木为生之火(生命能量),火为烈之火(转化与破坏能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苏远,强调道: “抛开西方文明不谈,当我们聚焦于东方自身的智慧传承,其实也有对类似‘四元素’的阐述。在道家玄学中,‘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不仅代表星宿方位,其象征意义——风(气\/青龙之动)、金(白虎之肃杀)、火(朱雀之炎)、水(玄武之渊)——暗合着支撑世界的根本力量。佛家则直接称之为‘四大’——地、水、火、风。”他再次在白板上重重写下:地(土)、水、火、风(气)。
“无论称之为‘四元素’、‘四象’还是‘四大’,”柯国龙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笃定,“其指向的核心是同一的:土(地)是承载万物的根基,水是流动变化的韵律,风(气)是流通传导的媒介,火是驱动转化的引擎。 它们是构筑现实、驱动能量的最底层‘砖石’。”
他的笔尖猛地顿在代表“火”的符号上,眼神变得无比灼热: “那么,苏先生,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将这些存在于理论、感知于自然、甚至可能蕴藏在某些特殊物质中的元素本源能量,安全、高效、可控地抽取并且储蓄出来?”
柯国龙转身,指向实验室中央那些简陋的设备核心区域,那里连接着几个密封的、闪烁着微弱不同光芒的容器: “如何将狂暴的地脉之力、奔涌的水流之势、无形的飓风之速、爆裂的熔岩之炎,转化为可供一套套精密铠甲稳定调用的能源,并且使整套铠甲能够有效率的将能量运用到全身?这不仅仅是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更涉及到如何‘驯服’这些桀骜不驯的自然伟力!”
他的语速加快,充满了挑战的兴奋: “如何构建一个能量回路,让土之厚重、水之绵长、风之迅疾、火之爆裂,在铠甲内部达成动态平衡,既能瞬间爆发,又能持久作战?”
“而且铠甲合体和纳米技术又有不同,纳米是像水一样流动着装,铠甲合体则是需要存储空间,这又涉及到了玄幻小说里面的空间……”
苏远听着这些完全听不懂的话 ,有些昏昏欲睡。心中对柯国龙的敬意却是又添了几分。
(柯教授真牛逼,讲话和我上辈子的数学老师一样,自带催眠效果。)
苏远看着白板前,目光扫视着那些公式和图纸,虽然许多专业符号他无法完全理解,但那些能量流图的核心框架——
以地、水、火、风为基元,构建能量回路、构建能量转化、驱动核心引擎、生成铠甲武装和攻击模块——却清晰地展现着柯国龙天才的构想。
“教授,您的基础理论非常完备,远超我的预期。”苏远由衷赞叹,随即话锋一转,指向最核心的问题,“那么,目前最大的技术瓶颈在哪里?或者说,启动我们的项目,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
柯国龙拿起一张张画着复杂能量矩阵的图纸,手指重重地点在中心那个代表“调和\/转化核心”的复杂结构上: “这,就是我们‘研发四元素’计划面临的最核心、最艰深的技术堡垒!也是决定您的铠甲能否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关键所在!苏先生,我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设备……”
他直视着苏远,目光如炬: “我需要能承载这种极端能量冲击的未知材料!打个比方就是:可发射压缩类似于纳米级别抗热抗击打且随召唤器拆除即使完成回收的材料!需要能理解并优化这种复杂能量交互的尖端算法!需要能模拟四元素极端环境的测试场!甚至可能需要理解元素能量与特定生命体之间共鸣适配性的生物学线索!甚至……”
“攻克它,铠甲可成。失败,一切皆为空谈!”
柯国龙的声音斩钉截铁,将最核心的挑战,如同战书一般,摆在了他和苏远面前。
柯国龙教授继续详细解释道:
1. 元素能量的狂暴性: 自然界的地脉震动、海啸狂澜、火山喷发、飓风肆虐,都显示了元素力量的原始与狂暴。如何将其驯服,转化为可供铠甲稳定输出的可控能量?
2. 能量转化效率: 现有的材料和技术,无法高效地将元素能量转化为驱动铠甲的能量流。损耗巨大,且不稳定,极易导致核心过载甚至爆炸。
3. 核心材料: 需要一种或多种能够承受元素能量反复冲击、具有极佳能量导性和稳定性的核心材料。他尝试过多种合金、晶体甚至特殊陶瓷,但效果都不理想,要么承受不住高温高压(火、土),要么在能量高频震荡下(风)或强腐蚀环境(水)中迅速劣化
苏远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白板上那个代表能量核心的复杂符号上划过。他脑中飞速运转,结合着前世记忆中对铠甲勇士世界的设定理解以及手中的土影石。
片刻后,苏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教授,关于能量核心,我或许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路,以及关键的材料线索。”
柯国龙猛地看向他,带着难以置信的期待:“请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