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闻可以考虑将它们独立划为话事人的地盘,方便手下晋升。
若不如此,他也可将地盘归入自己名下,再安排人代为打理。
无论如何,他都有自主决定的权力。
至于社团内是否有人反对,这对他而言不成问题。
洪兴内部超过半数的人支持苏子闻,加上他与靓坤已有约定,靓坤也不会出面阻挠。
龙头不加干涉,而苏子闻又在下面掌握一半以上的话语权,自然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八爷对此一无所知。
他以为苏子闻是看在静香的面子上,才让龙帮占了便宜。
毕竟,尖东的地盘与苏子闻所付出的铜锣湾部分相比,价值差距甚大。
实际上,铜锣湾的商业区集中在西侧,也就是苏子闻目前保留的地盘内。
而苏子闻从铜锣湾划分出去的区域,大部分被运动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占据。
最优质的地块换给了东星的骆驼,但骆驼所付出的地盘也毫不逊色。
至于邓伯和八爷得到的地盘,整体条件相差不大。
最终各方都感到满意。
他们各取所需,苏子闻也顺利按计划获得了需要的地盘。
“忠哥,这位新来的组长是什么来头?都这么晚了,还让我们在警署干等。”
湾仔反黑组办公室内,李伟乐朝陈国忠问道,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悦。
本来没什么事,大家早已该下班。
但上头派来一位新组长,据说名叫廖志宗,是一名高级督察。
这倒不算什么,关键在于,对方要求他们全体在反黑组待命,从下午两三点一直等到晚上七八点。
“是啊,忠哥,”
陆冠华接着问陈国忠,“这位廖志宗到底什么背景?也太摆架子了吧。”
对方甚至没有亲自露面,仅派人传话,要求所有人原地待命。
他不出现,谁也不准离开。
虽然大家心里不情愿,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只能继续等下去。
他们原以为等一两个小时总该够了,结果一小时过去,连个人影都没有。
再等一小时,依然如此。
他们从午后两点多一直等到晚上八点半,整整六个钟头过去了,连对方的影子都没见着。
不仅如此,除了最初有人来传过一次话之外,就再也没人露面,连一次传话也没有。
陆冠华和李伟乐开口问陈国忠,陈国忠却只是闭着眼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
不是陈国忠不想说,而是他不能说。
有些话,陆冠华能说,李伟乐也能说,但他说不出口。
因为陈国忠是督察,不像陆冠华他们只是员佐级警员。
“阿琛,你消息一向灵通,知不知道新来的组长是什么来头?”
见陈国忠不出声,陆冠华转头去问郭子琛。
郭子琛虽然警衔和陆冠华一样是警长,但论打探消息和人脉关系,陆冠华可比不上他。
“这个我还真知道。”
郭子琛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他整个下午到现在一句怨言也没发,就是因为他清楚这位新组长的来历。
“廖志宗,五年前就是黄大仙区反黑组组长,警衔一度升到总督察。
他在的时候,黄大仙的混混个个不敢嚣张,可以说完全压制了当地的社团。
但两年前,他因为办案过猛,不慎导致疑犯死亡,结果被降职成督察,调到大屿山警署当重案组组长。
你们也晓得,大屿山那地方能有什么大案?都是些村民间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是今天谁家的牛丢了,就是明天谁家媳妇偷人。
这三年来,廖志宗几乎没了消息。”
郭子琛语气平静地说着。
听他这么说,连陈国忠都睁开了眼,把椅子挪近了些。
“怎么会这样?事情怎么会这么严重?”
陈国忠不解地看向郭子琛。
按理说,以廖志宗的能力,就算失手打死犯人,也不至于罚得这么重。
最多降职或降级,怎么会从总督察一路降到督察,还从黄大仙调到大屿山,简直像被放逐一样。
“唉,”
郭子琛苦笑一声,“听说当时是有人故意整他,因为他以前跟过‘前探长’。”
知道当年那件事的人都明白廖志宗是被冤枉的,可那又能怎样?
“那这次是……?”
陈国忠继续问。
“这次,听说是有个朋友把他调出来的,”
郭子琛缓缓道,“至于是谁,我就不清楚了。”
按理来说,当年那件事发生后,廖志宗本该在大屿山待上一辈子。
可或许是遇到了贵人相助,他最终被调出了大屿山。
“据我所知,廖志宗并不是那种摆架子的人,肯定是有什么事耽搁了,才没及时赶到。”
郭子琛开口向其他人解释道。
“阿琛,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郭子琛说完,陈国忠看向他,略带好奇地问道。
郭子琛只是一名警长,在员佐级中要到警署警长才算顶级。
而陈国忠已是督察,消息却不如郭子琛灵通。
“忠哥,别忘了我在警队待了多少年。”
郭子琛笑了笑,随口答道。
在警队里,资历长并不等同于警衔高、职位高。
就像郭子琛,入行近二十年,连金钱帝国时代都经历过,却仍停留在警长职位,可见能力确实有限。
但也正因年资久,他对警队内部了如指掌,知道的事情自然更多。
陈国忠虽是督察,实际从警还不到十年,而且一直驻守香江岛,几乎没去过黄大仙区,自然没听说过廖志宗这个人。
“大家还在啊?”
就在此时,一道陌生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
几人闻声迅速回头,只见一位头发微白的高级督察站在身后。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廖志宗高级督察,从今天起担任湾仔反黑组组长。”
廖志宗神情严肃地站在四人面前说道。
“是,廖。”
陈国忠、陆冠华、郭子琛和李伟乐四人立即立正敬礼。
“正好大家都在,我简单说几句。”
廖志宗一脸正色地说道。
“都坐下吧。”
廖志宗说着,挥手示意众人就座。
“是,廖。”
几人应声缓缓坐下。
对廖志宗而言,眼前四人都是初次见面的陌生面孔。
但对这四人,尤其是郭子琛来说,他们其实对廖志宗有所了解——尽管廖志宗可能并不认识他。
郭子琛曾在黄大仙区待过一段时间,虽未直接跟随廖志宗,但也听闻过他的名声。
廖志宗接到调令、得知将担任反黑组组长后,便开始着手调查组内情况。
无论是前任组长李贤之死,还是督察黄俊德的离世,他都抱持着一些怀疑。
反黑组向来不受待见,但蓄意谋害警务人员是重罪,寻常人既没胆量也没能力动手。
这两起案件因缺乏线索与证据,始终被搁置在档案室积灰,只盼有天能出现转机。
或许是当局者迷,廖志宗这个局外人发现李贤与黄俊德遇害前,都曾与同个关键人物产生交集——洪兴社铜锣湾话事人苏子闻。
卷宗记载显示:黄俊德在查封苏子闻场子后不久,便当街遭远距离狙杀。
现场无人目击凶手,最大嫌疑人苏子闻及其手下却均有完美不在场证明。
经数月侦查无果,警方推测可能是苏子闻的仇家借机栽赃,但追查众多潜在仇家后仍无线索,最终只能悬案处理。
李贤之死更为蹊跷。
他失踪前正策划逮捕苏子闻的行动,遇害时无人知晓其行踪,更无目击证人。
尽管重启调查,依旧石沉大海。
廖志宗反复研读卷宗后断定:苏子闻即便不是直接凶手,也必然与命案存在某种关联。
赴任前,廖志宗专程前往总部拜访同期警员许大卫。
如今已是记副科长的许大卫,正是将他从大屿山调任至反黑组的关键人物。
记下设两个分支,组与组。
组主理有组织罪案,组则专注三和会相关案件。
各组由一名警司出任组长,统筹全组事务。
各组之下分设两个小队,各由一名总督察领导;小队之下再设两个分组,各由一名高级督察负责。
换言之,记共辖八个分组,组成两个小队与两个大组。
当然,此乃记总部之架构。
至于地方警署,则设有反黑组,负责辖区内涉及三和会及有组织罪案的事务。
通常而言,地区警署下设重案组、扫毒组及反黑组三大部门。
重案组职责不言自明;扫毒组之上设有毒品调查科,反黑组之上则隶属记。
地区警署之反黑组与扫毒组,仅能处理辖区内的一般案件。
若遇涉及三和会或有组织罪案之重大案件,则须由记接手。
扫毒组情况亦同。
日常仅负责清理辖区毒品,拘捕小型毒贩或吸毒者。
若遇重大毒品案件,须由毒品调查科直接介入。
至于商业罪案调查科,通常不设于地区警署内。
由此观之,许大卫这位高级警司,职权之重可见一斑。
若非如此,亦不会将他从大屿山调任至此。
“老同学,别来无恙。”
许大卫望着眼前的廖志宗,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尤其当他看见廖志宗鬓角已现斑白,心中更是唏嘘不已。
当年警校时期,廖志宗无论哪一方面都胜他一筹。
可惜如今境遇悬殊。
廖志宗的白发,想来与先前遭贬的经历不无关系。
“大卫。”
廖志宗注视着许大卫,同样心生感慨。
昔日警校中那个处处不如他、常跟随其后的许大卫,如今已贵为高级警司。
若非对方相助,他此生或许就将终老于大屿山。
“许,此次前来有一事申请。”
廖志宗向许大卫敬礼,神色肃然。
方才叙旧可直呼其名,但公务当前,须公私分明。
“何事?”
许大卫注视着廖志宗问道。
“我申请逮捕苏子闻。”
廖志宗正视许大卫,语气坚定。
正如前文所述,反黑组实际权限有限。
涉及像苏子闻这种身份的人物——洪兴的话事人之一,廖志宗需要向上级提交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