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于梅妈妈在场,梅文华只得端起公式化的微笑应付。
这番作态倒让邻居们产生了错觉,纷纷夸赞他平易近人。
瞧瞧咱们小文华多有出息,年纪轻轻就当上科长,待人还这般和气!
我早说过这孩子是块料子,咱院里就数他最成器!
乖儿子可得学着点,往后要像文华哥看齐!
这些奉承话听得梅文华脚趾抠地。
什么早看好?当年他们可是追着喊他丧门星的!整个四合院谁家不是严禁孩子跟他玩耍?如今倒成了模范典型。
梅妈妈倒是笑得合不拢嘴:大伙儿太抬举了,华儿就是运气好遇上贵人帮衬,还得继续用功呢。”见母亲高兴,梅文华把到嘴的嘲讽咽了回去。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梅文华感觉才从乡下返岗不久,转眼已近年关。
放寒假的梅兰包揽了家务,厨艺精进到快超越梅 水平。
为嘉奖妹妹,梅文华特意从系统空间挑了件礼物。
饭桌上梅妈妈提起年货:华儿今年有空置办吗?要不让兰儿去?
我和哥哥一起!梅兰跃跃欲试,白天执勤时我能溜出来帮忙。”
最终采购任务落在兄妹俩肩上。
次 们直奔百货大楼,虽需排队但两小时便置办齐全。
梅文华清点着战利品:再想想可还缺什么?去年我和妈买的还没今年一半多呢。”
“钱够用,怎么不多置办些?”
“人少,买多了浪费。”
梅兰瞥了哥哥一眼,“你下乡,爸部队忙,今年就我和妈。”
梅文华拎着年货往外挤,懒得理会妹妹的眼神。
父亲信上说近日回家,估摸着快到了。
想到家里要来客,兄妹俩特意多采购了些。
正愁打不到车,陈立民的车恰巧路过。
“梅科长,顺路去南锣鼓巷巡查,捎你们一程?”
梅文华用系统扫描确认周边无异常,这才点头。
王府井到四合院不过几公里,十分钟便到。
卸完年货,梅文华随车返回岗位。
中午自掏腰包请同事下馆子,众人吃得满嘴流油,下午巡逻愣是没让他下车——反正系统地图比人眼靠谱。
下班时,院外停着辆 吉普。
推门进屋,笑声戛然而止。
梅父、龙卫东、张平安三双眼睛齐刷刷盯过来。
“哟,老梅同志回来啦?”
“没大没小!”
父亲皱眉,“下乡半点长进没有!”
梅文华蹿进厨房:“菜够吗?来客人了。”
“够的,等妈回来就炒。”
梅兰掀开纱罩,案板上鱼肉俱全。
“臭小子过来打招呼!”
父亲在客厅吼。
梅文华忙不迭递烟:“张哥龙哥辛苦!”
父亲一把夺过整包烟:“学什么不好学抽烟!”
——这兔崽子烟档次倒比老子的高。
老梅同志,我在乡下的表现可圈可点,乡亲们都夸赞有加。
这烟是备着待客的,我自己不抽。”梅文华神色认真地说。
少糊弄人,赶紧说实话!梅父迅速将烟揣进兜里。
兰儿,是你爸回来了吗?屋外传来梅母的声音。
妈,爸回来啦!妹妹梅兰雀跃地跑去开门,帮母亲把自行车推进屋,靠墙停放妥当。
龙卫东和张和平见梅母归来,立即起身行礼问候。
梅母见到丈夫真的回来了,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与龙卫东二人寒暄几句后,便转身进了厨房准备饭菜。
梅文华识相地跟进厨房给母亲打下手。
父亲一回家,他明显感觉自己的家庭地位骤降。
晚饭后,梅父让梅文华带龙卫东和张和平去娄晓娥家休息。
两人轮换开车赶路早已疲惫不堪,吃饭时都是强打精神。
见他们状态确实不佳,梅文华便领着他们安顿下来。
安顿好二人后,梅文华也没回自己家,特意给父母留出独处时间。
听着隔壁传来的鼾声,梅文华放出大白守护,闪身进入系统空间。
有大白在外警戒,他不必担心被发现。
先在空间演练一遍五形拳,随后取来麻袋去仓库装肉。
父亲归来后家中访客会增多,得多备些猪肉等食材。
无人时可直接在厨房补充物资,有客来访则需多做些准备。
提着食材从这边过去是个不错的主意。
备好食材后,梅文华在灵泉边开始观想,淬炼精神力。
从冥想中苏醒,他查看精神力数值,发现增长了2点。
虽然精神力持续增长,但尚未引发质变,仍需积累。
离开系统空间后,梅文华很快进入梦乡。
一夜安眠。
次日清晨,梅文华早早起床,听见隔壁仍在打鼾,便奖励大白一只兔子,提着麻袋返回家中。
梅母和妹妹已在厨房忙碌早餐,梅父还在熟睡。
梅文华将麻袋中的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兔肉等一一取出摆放整齐。
哥,有熊肉吗?没有的话鹿肉也行!
既然你想吃,我想想办法。”梅文华抖了抖空袋子,又变出熊肉和鹿肉。
空间里鹿群繁盛,既能收获鹿茸,也可随时宰杀食用。
熊肉存货仅剩几百斤,本不想拿出,但想到龙卫东二人跟随父亲多年,也算自家人。
整理好肉类,梅文华又从空间取出大量蔬菜,将厨房堆得满满当当。
这些食材足够吃到过年了。
天气这么凉,饭菜放几天也不会坏。
梅妈妈和妹妹做好早饭时,梅爸爸还在熟睡。
梅文华去娄晓娥家那边一看,龙卫东和张和平也都没醒。
妈,龙卫东他们怎么还没醒?这也太能睡了吧?
别吵他们,你爸他们路上遇到些事,都没休息好。”梅妈妈边说边给梅文华盛粥,你先吃,我今天请假不上班了。”
梅文华匆匆吃完早饭,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反正家里有父母在,他去上班更自在。
晚上回家时,龙卫东和张和平已经坐火车走了,倒是大姨一家来做客,屋里顿时热闹起来。
梅妈妈和妹妹梅兰最高兴,去年过年只有她们俩,今年总算全家团聚了。
饭后两家人围坐着聊天,从部队生活聊到下乡经历,不知怎么就转到梅文华的终身大事上。
华儿下乡这一年多,确实稳重多了。”大姨笑着打量他。
乡下像他这个岁数,好多都当爹了。”刘奶奶慈爱地说,华儿喜欢什么样的姑娘?让你妈给你张罗。”
梅妈妈立刻来了精神:有中意的姑娘没?妈这就找媒人。
咱家现在不缺彩礼钱,明年就能给你办喜事。”
我还小呢!梅文华耳朵都红了。
小什么小?乡下比你小的都成家了!梅爸爸一锤定音。
大姨父也帮腔:先相看着,多相几个再挑。”
哥该不会惦记着乡下女知青吧?妹妹梅兰突然插嘴,跟你走得近的那两个,谁是我未来嫂子呀?
大人们顿时来了兴趣。
梅文华瞪妹妹一眼,可这小丫头仗着有人撑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把他气得直咬牙。
这丫头片子,以后得防着点。
那个师凌薇姑娘听着不错,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刘奶奶盘算着。
大姨爽快地说:回城好办,咱们都能帮着安排工作。
华儿要是中意,过年就带回来看看。”
明天就去接人!梅妈妈一拍桌子,争取年前带回来!
“连个影子都没有的事,带什么人?”
梅文华头疼不已,“我还年轻,结婚的事不急,等22岁以后再说!”
长大后的春节越来越无趣,被催婚更是扫兴!
“什么22岁以后?早点成家,早点让你妈抱孙子,趁她现在还有精力,能帮你带孩子。”
梅文华:“……”
“别打扰他们休息了,你爸他们路上遇到些状况,没睡好,让他们多睡会儿。”
“你先吃早饭去上班,我今天请假了。”
梅妈妈催促道。
梅文华点点头,匆匆吃完早饭,骑上自行车出门了。
家里有父母在,他也插不上手,不如照常工作。
晚上下班回家时,龙卫东和张和平已经各自离开。
两人都是乘火车返乡,部队的车并未开走。
张和平和龙卫东刚走,大姨一家就来了,屋里顿时热闹起来。
最高兴的是梅妈妈和妹妹梅兰。
去年春节只有她们母女俩在家,今年全家团聚,其乐融融!
晚饭后,两家人围坐闲聊。
话题从梅爸爸的军旅生活,转到梅文华的下乡经历。
说着说着,又绕回梅文华的终身大事。
“华儿下乡这一年多,确实稳重了不少,看着更成熟了。”
大姨笑着夸赞。
“乡下像他这个年纪,很多都成家了。”
刘奶奶慈爱地说,“华儿,你对媳妇有啥要求?让你妈给你张罗。”
这话立刻引起梅妈妈和大姨的兴趣。
“是该考虑了,华儿,有喜欢的姑娘吗?”
“要有中意的就跟妈说,家里不缺彩礼钱,明年就能给你办喜事。”
“妈,大姨,我还小,不急着结婚!”
梅文华满脸窘迫,他还没到法定婚龄呢!
“急不急?乡下比你小的都当爹了!”
梅爸爸冷不丁补刀。
“可以先相看几个,挑个合适的。”
大姨父也附和道。
“哥,你该不会惦记着下乡的女知青吧?跟你走得近的那两个,谁是我未来嫂子?”
妹妹梅兰笑嘻嘻地起哄。
长辈们一听,纷纷追问详情。
梅文华瞪了妹妹一眼,示意她闭嘴。
可梅兰仗着有人撑腰,毫不在意,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梅文华听得直皱眉。
这丫头片子,以后得防着点。
“那个师凌薇姑娘倒是不错,可惜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城。”
刘奶奶笑眯眯地说。
“回城的事好办,华儿要是满意,年后带她来见见。”
大姨胸有成竹。
以梅家和大姨家的关系,安排个工作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