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没女知青,李忠权大队长八成也会想法子调几个过来。
眼下知青点要是再来七个男知青,十三个人挤一间屋,哪还住得下?
咱俩搬回原先那屋吧,这样只用收拾一间。”李泽华灵机一动。
搬回旧屋,让丁华独住现居,新来的就跟丁华凑合。
这主意不赖,就这么办!
李泽华刚说完,多数男知青立马赞同。
谁都不想跟丁华或新人同住,宁可与相熟的挤一块儿。
梅伟冲张志成使个眼色,俩人悄悄溜了,没掺和李泽华他们的盘算。
师凌薇和杨秀兰问了梁丹陈凤要不要帮忙打扫,见她俩婉拒,便跟着梅伟他们走了。
梁丹和陈凤对视一眼,各自苦笑。
唉,没法子,先拾掇屋里东西吧。
就盼着新来的女知青好处些。
要是个有钱的主儿更好,巴不得她们自个儿掏钱盖房搬出去。
梅伟回屋就用灵泉水熬粥。
晌午要去大队开会,今天不进山寻宝了。
吃完饭就在屋里忙活,东收西捡,擦擦洗洗。
万一新知青串门瞧见不该看的可不好。
连挂着的腊肉都收起来了,防着有人眼红。
这还是回来路上师凌薇提醒他和张志成的。
张志成他们晓得梅伟底细,自家条件也不差,对梅伟没啥歪心思。
可新来的啥德行谁说得准?
要有人眼红去举报,不光恶心人,处理起来也麻烦。
收拾完屋子,也该去大队开会了。
锁上门,叫上张志成和师凌薇杨秀兰,几人一道往大队院里去。
到了大队院子,早有不少村民聚着唠嗑。
梅伟几个找个角落站定,等着开会。
梅伟他们虽躲在角落,还是不断有人来搭话。
头一个来的是李忠国:梅伟知青,护粮队的事儿你有想法没?
忠国叔,您气色越来越好了,看来是真大好了!梅伟笑着寒暄,护粮队我还不太清楚,但要能出力,我肯定乐意。”
多亏梅知青啊,要不老汉我早成山里一堆白骨喽!
听说今年护粮队算工分,凭你的本事,当个小队长都够格。”
梅伟知青要当小队长,我头一个报名!崔大壮凑过来拍拍梅伟肩膀。
梅知青,你组个队吧,咱们都乐意跟你干护粮队。”
陆陆续续又过来好些村民。
梅伟一头雾水地听着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护粮队的事,他完全搞不清今年的安排。
这时知青点的李泽华等人也到了,自然地站在梅伟身旁。
安静!现在开会。”李忠权大队长高声宣布,没来的邻居麻烦各位转告一下。”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今天召集大家是为了护粮队的事。”李忠权继续说道,去年的事大家应该都记得,特别是崔大壮同志。”
哈哈哈......那次差点被野猪吓破胆,能不记得吗?有人打趣道。
崔大壮涨红了脸,想起那惊险的一幕仍心有余悸。
要不是梅伟及时出手相助,后果不堪设想。
肃静!李忠权重重拍桌,今年我们决定调整方案,只组建两支精锐护粮队轮流值守。”
这样队员岂不是太辛苦了?
又累又危险,谁愿意干啊?
村民们小声议论着。
当然不会让队员们白干,每晚记10个工分。”李忠权提高嗓门。
10个工分?我报名!
我也参加!
刚才还在抱怨的人立刻转变了态度。
总共需要30人,想报名的找崔会计登记。”李忠权话音刚落,人群就涌向崔会计。
我先报名的!
我有经验!
我和梅知青一起抬过野猪!
都排队!不排队的不给登记!崔会计扯着嗓子喊道。
见没人理会,李忠权宣布散会,但所有人都留在原地看热闹。
伟哥,你肯定要参加吧?有人对梅伟说,以你的本事准能选上,一晚上就是满工分呢!
“10个工分算什么?我可不在乎。”
梅伟漫不经心地耸了耸肩。
他确实懒得挣这点工分,在屋里睡大觉不舒服吗?
这点收入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张志成:“……”
该死,又让这家伙出风头了!
“我去报名护粮队,现在的身手肯定够格!”
何建军快步走向报名处。
梅伟看不上10个工分,但他需要啊!
守一夜抵得上干一天农活,这买卖太划算了。
更何况他苦练的箭术总算能派上用场,那把咬牙买的弓箭终于不用吃灰了。
梅伟心里门儿清,就算自己不报名,李忠权大队长迟早也得找他。
去年李忠国一场大病至今没缓过劲来,如今长白村论打猎本事,除了民兵队长李爱军就数他最厉害。
搞不好李忠权会让李爱军带一队,自己单独领一队。
果然,李忠权安顿完新知青就找上门来,特意请他带队。
梅伟爽快应下——大队长的面子得给,再说能让知青当小队长可是破天荒的待遇。
他挑了崔大壮和何建军进队,其余人手交给大队长安排。
崔大壮进护粮队毫无悬念,有他会计叔叔打点,肯定跟着梅伟干。
何建军听说自己被选中,见了梅伟一口一个“伟哥”
喊得亲热,活像认了大哥。
护粮队白天不用上工,梅伟乐得自在:晚上带队巡逻,白天就溜进长白山深处寻宝。
新来的七名知青三女四男,算是理想配置,老知青们勉强接受。
梅伟估摸这是李忠权跟知青办周旋的结果。
女知青吴秀莲、龙群、刘佳佳搬进梁丹她们的屋子,正好五人一间。
四个男知青来自天南海北:魔都的黄向前、四九城的陈文超、江南的孔援朝、河北的谭奇峰,全挤在丁华屋里。
丁华听说黄向前是老乡,殷勤地帮忙搬行李借粮食,对另外三人却冷着脸。
陈文超他们憋着火没发作——初来乍到摸不清底细,暂且忍了。
李泽华本想训丁华几句,见新人都不吱声也作罢了,直接带他们去找崔会计借粮。
至于迎新聚餐?压根没人提。
老知青们早就离心离德,李泽华也懒得再费这个劲。
梅伟和张志成他们已经搬离集体宿舍,不太愿意与新来的知青们过多接触。
日后若能相处融洽自然最好,若合不来也无所谓。
梅伟实在没精力应付这些新人,关于他们的消息都是从张志成那儿听来的。
自从当上护粮队小队长后,他不得不认真筹划各项工作。
多亏有崔大壮和何建军协助,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准备工作。
首夜由李爱军带队值守,梅伟他们得以在家好好休息。
次日下午,梅伟便率领护粮队出发了。
值守地点仍是去年的老位置,但这次要驻守到秋收结束,不能再像去年那样围着篝火熬通宵。
他们需要搭建临时窝棚,这样夜间无事时就能安稳睡觉。
因此梅伟特意提早带队过来。
山间最不缺的就是木材,梅伟示范完搭建标准后,开始动手搭建自己的窝棚。
大家都看到李爱军他们搭的窝棚了吧?虽然还行,但我觉得还不够好。”梅伟指着不远处说道,山里材料充足,建议大家选用结实木材,把窝棚搭得更牢固些。”
梅知青,反正也住不了几天,像李队长那样简单搭一个就行了吧?有人提出异议。
那种窝棚太简陋了,几根树干随便绑在一起,既防不了野兽,也挡不住雨水。”梅伟耐心解释,搭建得结实些,明年还能继续用。
住着也舒服。”
都别废话了,按梅知青说的做!崔大壮瞪了那人一眼。
我支持梅知青!何建军立即表态,考虑得很周到。”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窝棚很快搭建完毕。
梅伟动作麻利,还在窝棚里做了张简易木床。
其他人见状纷纷效仿:还是梅知青会过日子,有床睡着舒服,还不怕虫子。”
夕阳西下时,所有窝棚都已完工。
随着夜幕降临,大伙儿燃起篝火,分享带来的干粮。
梅伟特意带了二十斤土豆埋在炭火里烤。
早知梅知青带这么多土豆,我就不带这么多吃的了。”
哈哈,我还能再吃点,多谢梅知青!
就是些零嘴,漫漫长夜慢慢吃。”梅伟笑着说。
约莫晚上九点,梅伟安排大部分人休息,只留下何建军、崔大壮和自己值夜。
白天搭建的窝棚很结实,周围还设了不少陷阱,只需留几人守夜,其余人可在棚内休息。
梅伟将15人分成5组,每组3人轮班值守两小时,既不影响白天劳作,又能让大家充分休息。
若遇山中野兽来袭,再唤醒众人共同应对。
对于这个安排,无人提出异议。
众人暗自欣喜——来此睡一觉就能赚10个工分,岂不美哉?只要野兽不下山,便是稳赚不赔。
即便野兽真来了,有梅伟在也不怕。
谁不知他早有预判野兽的本事?去年野猪群来袭,正是他率先察觉异样,才让大家及时防备。
梅伟敢如此部署,自有底气。
即便睡梦中未能提前预警,窝棚也能抵挡片刻。
换作李爱军带队,最多分3组轮流,每组5人。
护粮队首夜平安度过。
天亮后,梅伟率众返回。
白天无需值守,生产队自会派人巡视。
况且白昼时分,野兽鲜少下山。
回家吃过早饭,梅伟佯装补觉,实则已潜入长白山深处寻宝。
今日寻宝处是片幽暗山林,参天大树遮蔽阳光,地面阴凉无暑气。
可惜此地走兽绝迹,梅伟步步谨慎——林中遍布地雷与陷阱,唯有飞禽穿梭枝头。
虽见野山鸡掠过,他却未出手:空间里养殖的已吃不完,更怕击落猎物时触发地雷。
一小时内,他排除了十余枚地雷,避开上百处陷阱。
此林凶险远超周边,梅伟直觉此处定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