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中央的沙发上坐着父亲、二哥,另外一侧则是三叔、四叔带着三个哥哥和女婿小温子。见子玉回来都是颔首示意。子玉一一打过招呼后,便被姐夫拉着坐了下来。
“谢县明天约你还得让我捎信儿,姐夫都成你的小跑腿了。”温杰甫抽了口烟,打趣着。这段时间他的日子很滋润,税务局和财政局一个收钱、一个花钱,地位可不能同日而语。作为政府的钱袋子,天然就是县长的心腹,家里又和县长有通家之好,哪能不春风得意。
“县长这么做,不也是显得和你亲近么!”子玉笑着说:“养殖场的常规审计弄得咋样了?”
“忙的要死!”温杰甫弹了弹烟灰道:“建成了六十家,本月还有十家,光投资就有四五百万,还有各种费用审核、人情处理,弄的我焦头烂额。”
“形成规范就好了。”子玉安慰。
其实温杰甫早就乐在其中,权力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与服从相关联,体现为政治或生活中的影响力。
“我爸和四叔他们说啥呢?”子玉见其他人各自沉思,便问温杰甫。
“四个老头儿回老家,又是拜祖先,又是扫墓,累的够呛。在商量以后咋整?奶奶和太爷、太奶的坟要不要迁过来。”
“爷爷葬在煤河,他们几个儿子应该把奶奶迁过来,合一下坟。不过太爷、太奶他们的,咱们这一支说了不算吧。”子玉也有点拿不准,上辈子二叔私自挪坟,给自己整的断了香火。这辈子这事还没有发生,他可不敢乱插言。
“明年把咱妈的坟先迁过来!”爸爸咬咬牙道:“老四,你是过继过来的,明年也把四爸、四妈的坟一起迁过来得了。至于咱爷爷、奶奶的坟,得找到二爸、三爸他们。”
“我的好解决,自己说了算!等明年一起找个风水先生看好就弄。可爷爷奶奶管着咱们几个,撂在那里总没有个香火也不行啊!”四叔挠挠头。
“我的意思是一起迁过来!咱们回家一趟费多少劲,二爸、三爸那两支走的更早,回来也更难。要是咱就把咱娘的迁过来了,爷爷奶奶还不得托梦折腾咱几个!村里的人也会戳咱后脊梁骨。”三叔说完,低头喝了口茶水,“以前我听咱爹说,二爸去了龙江,三爸去了辽省,现在没了地址,一时半会的也联系不上,没法商量。”
“也行,到时候咱留话给二爸、三爸那两支,要祭拜就来山城。不过挪过来以后葬在那?是仲道还是煤河。”爸爸也犯愁。
“按理说应该葬在煤河!现在咱家的生意这么好,轻易不能动风水。”三叔说的公允,他儿子比较本分,还在钢厂上班,可儿媳妇在御八珍,已经是山城片区的经理,于情于理都很希望御八珍越来越好。
“其实在三江也行,以后咱们祭拜啥的都方便。至于三哥说的那种情况,可以找个本事大的风水先生,好好弄一下,没准儿家业能更兴旺。”也不能说四叔没有私心,毕竟仲道离着三江近,他的生父母葬必须在这里,离养父的墓近一些更好。
“那先这么定,咱们都打听一下那里的阴阳先生道行深,等明年咱去找个好块墓地。”
“你们几个小辈儿啥意见?”三叔问姬子良他们。
“没啥意见!这些事你们和大哥定就行,反正他是长子长孙。”二哥开口道。
“没意见。”“你们老一辈儿说了算。”
三哥他们也纷纷附和。
“你呢,老嘎达?”四叔转头问子玉。
“这事儿我也不懂啊!四叔。”子玉没有对迁坟的事儿过多置评,而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不过我看书,以前咱们老家都有祠堂,不知道这次你们回村看到没有?咱家在山城也传了四代了,现在也有小一百人了,是不是可以琢磨着盖一个。”
“这个好!”三叔的眼睛亮了,作为家族这一代少有的文化人,他很清楚宗祠的意义。
“这个现在让建么?村里的那个,说是破四旧的时候拆的。”爸爸有些疑问。
“应该可以吧!我听小倩说,上次她陪奶奶回老家,看到那面都开始修妈祖庙,也看到了很多宗祠。她还以为是庙呢,要进去参观的时候才发现有牌位!”
“小温子,周一你去问问。要是让建了咱家就选地方盖一个!”四叔对女婿吩咐。
“好啊!爸,我明天在仲道找人问一下。”
“就祠堂就是电视里看过,有啥说法么?”四哥他们几个没见过这个,一脸的懵。
“好处太多了!”三叔拍了拍大腿,给小一辈讲解:“宗祠是供奉祖先灵位的地方,逢年过节都要有祭祀,咱能缅怀祖辈先人。平时能让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变多,增强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内部的稳定,大家上下一条心,事业哪能干不好!另外,还能悬挂咱们之前定的家训、族规,传承咱家的家风、家道,让佑民、佑懿这些小一辈不跑偏。?”
“俺们老了也有一个聚会的地方!”四叔笑着说。
“那咱就在三江村买块地盖一个!”
俗话说:钱是英雄胆!五哥这一年的工厂发展的挺好,平时家里有啥事都是大哥他们出钱,他也很希望能表现一下。再说盖祠堂本就是人人有责,自己又刚当了爹,三个月大的儿子怎么看怎么稀罕,自己多出点力,祖宗也能多保佑保佑。
“这里面的说道不少啊!三哥,等明年咱再回一次老家,问问村里的族老,把规矩整明白了,可别被笑话了!咱丢脸不要紧,可坚决不能丢了祖宗的脸。”
“行,这一块交给我。咱们这些老乡的爹妈也有长寿的,我再去打听打听。盖祠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没把握宁可往后延。”
“行,钱的事大家也不用操心!各家少出一点,剩下的我来拿!我是老大,分的钱也没地方花,就当补贴给小辈儿了。”爸爸老怀大慰。
七嘴八舌的研究完祠堂的事儿,大家也不再为迁坟的事儿烦恼了。于是酒宴开启,姬家大院再一次觥筹交错,兄弟姊妹尽兴而归。
第二天上午,子玉和爸爸及马三一起去了山城县。马三和谢凌峰汇报了一下御八珍和厚德食品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规划。
目前厚德食品的火腿肠项目进展很不错,小日子的机器虽然还没有投入生产,但港城的老机器满负荷运转着,一天也有将近4吨的产量。之前组建的销售推广团队开始发挥作用,这就使生产满足不了销售。其实准确的说,是借着春都的热度带动,火腿肠这玩意根本就不愁卖。而且御八珍零售门店、小卖店又和铁路形成了销售互补,短时间内就打响了知名度。这次姬子栋去港城也有扩大再生产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再订购两条生产线。
谢凌峰有些无语,这姬家哪都好,就是不愿意贷款。火腿肠产销两旺,正是亦将剩勇追穷寇的时候,怎么能像小脚老太太一样小步挪呢!于是极力劝说下,姬帮德才勉强同意在新机器上马后,要还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会考虑贷款或是让县里入股投资。
从姬家拿到姬子栋的联系号码,谢凌峰也没有说担心港资不稳定的那些事儿,只是表示要多了解港城最前沿的消息。然后又陪着姬家人转了一下禾丰三厂,以及给厚德火腿肠预留的,现在还是一片白地的工厂。
父亲和马三是第一次来,由秘书小江带着参观,谢凌峰则拉着姬子玉和谢建华,乐呵呵的去了药材市场。今日是药材大集,大市场里人流攒动,四周的门市早就或租或售的消耗一空,就连中间的空地上也都是刚下山的鲜货。十一月份是人参和红参加工的旺季,远处的存仁堂大院里就一直水雾迷蒙,一看就是生意红火。小倩也告诉过子玉,父亲收购的这些产品,在港城的销路很好,而在这个人参加工的旺季,父亲的工作更是繁忙。
长白山种植的人参叫园参,一般加工方式是烤和煮两种方式。烤出来的叫生晒参,煮熟的叫红参,去尾去艼须再上蒸锅,反复操作多次后,用机器压成方块,就是高丽参。实际上小西巴宣传的神乎其神的高丽参,就是一种人参加工方式,90%的原料来源都是我国,去他们家走一圈就成了他们的国粹。他么的,想想就生气!子玉决定阴他们一下,先让刘家在港城和大陆把“正官庄”的汉字注册了。今年先猥琐发育一年,等明年就在这个市场上阻击他们一波,也为那些被他们害惨了的参农报一箭之仇。
参观完,谢凌峰又带着姬家人去旁边的野菜馆子吃了个便饭,方子肉、江水鲤鱼、炖哈什蚂、狍子肉,菜量大、味道好,吃得几人汗湿重衫。
11月9日,子玉的期中考试成绩出炉,他又前进了三名,年级排名27,和前进了一名的刘梅梅就差了三个身位。这让她有些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大姐头的江湖地位不保。其他人也是十名、八名的各有提升,小倩又一次排到了90名。
11月11日,辛未羊年十月初六,姬子栋的女儿在港城出生,这是姬家的第一个女孩,取名姬佑窈,阖家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