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没什么好说的,于是今天就是星期一了。
四月十七日,阴。
上课了,今天私塾内是十五人。
多的那一人,便是初来乍到、已经买好了房子的张普跃。
此时,他的感觉非常古怪。
自己已经五十岁了,读了一辈子的书,如今竟然又回过头来,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私塾上课。
这还真是越活越倒退了...
而且现在的这一幕,与他儿时在私塾读书的记忆很不一样,大家没有课前一起读书,耳边没有响起《君父训》那一段段的口号声。
看来先生没让孩子们学习那个。
那,他们又该学什么呢?
孩子们也感觉怪怪。
最近私塾总是来新人,而且新来的年纪都是些老头子,这让他们不是很理解——
这么大年纪,还读书?
他们这样想很正常,一是因为年纪小,二是因为钟鸣那日《喻学》的时候,他们也都不在现场。
钟鸣将教材放在桌上,神色愉悦。
昨天其实有一个惊喜。
昨天钟鸣备课一年级下册《语文书》时,沉默多日的系统终于又发声了:
【贺君毕一书之学,兹为贴合教材,特赠《新华字典》一册。】
语毕,一本巨厚的字典出现。
钟鸣讶异之余,快速翻开《语文书》查看起来,之后果然书中找到了一处叫『语文园地』的板块,上面详细介绍了应该如何使用字典,甚至还搭配了口诀:
音序查字要记牢,
先把首个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
看看它在第几页。
钟鸣随后翻开字典一看,发现之所以这字典特别厚,那是因为它后面解释字词的内容,都加上了拼音。
就像生怕使用者不识字一样。
学了拼音用字典,实在是相得益彰。
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属于书本中部的内容,钟鸣经过再三思考之后,还是决定先把字典介绍给同学们学习。
之后它就是孩子们的共享资源了。
不过这本字典毫无疑问是宝贵的,共享的也得看护好,丢了那就可惜了。
接下来,是正式的上课时间。
钟鸣拿着字典,笑道: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以后它将成为你们认字的好搭档!”
听到这话,许多孩子的眼神不由自主地看向新来的张普跃,心想:
这老人家,是来教我们认字的?
张普跃也是一脸古怪:
呃...我成伴读的了?
看见这一幕,钟鸣笑了笑:“大家不要误会,先生这里所指的‘搭档’,不是哪一个人,而是这一本大家伙!”
说着,将手中的字典拿高。
“唔!”
孩子们随即惊呼一声,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的书呢!
张普跃见后也是非常惊讶。
他就是卖纸的,平常自然这样厚也要装订书本,见识可以说是比常人多得多,但他也从没有见过这么厚的一本书。
太厚了,线根本固定不了;太使劲勒,纸张就容易破,也难以粘不住。所以这样厚的书是在他的常识之外的。
他随后心想:
“或许先生有新的技法吧!”
讲台上,钟鸣接着介绍道:
“这本《新华字典》,它的作用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平常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而又没人可以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查字典学习到!”
中国古代,是也有字典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尔雅》,而系统化的字典则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
这个世界不太一样。
可能是受到轻视,所以没人做这样的事。
没人想到,或者是想到了太麻烦。
反正这个世界之前不存在字典。
孩子们不知道这点,他们会以为学习查字典是普遍的,是读书人本来就有的一个环节,所以没表现的多么新奇。
现场只有冯三保和张普跃明白:
字典是什么玩意儿?
不认识的字可以直接查?
这也太厉害了吧!
特别是张普跃这种,小时候是在私塾里上学的学生:要是他以前有这样的东西,那就可以少受多少老夫子的冷脸?少挨多少顿打?
识字的速度也肯定会增快许多,可能就不用苦耗十年,最后也只是能读书认字以及背熟了几本书......
先生这话,不会有夸张的成分吧?
“这话并不夸张!”
钟鸣视线在游动,笑道:
“只要大家熟悉拼音、熟悉字的结构,再利用好这本字典,那大家以后就不会再有认不得、写不了的字!”
闻言,孩子们变得激动起来。
“我的天,太厉害了吧?”
“天,那岂不是不用读书了?”
“想什么呢?你读书就只是为了认字呀?”
“呃,那咋了?”
...
说这话时,钟鸣特地意味深长的看了张普跃一眼。
小伙子,商机啊!
你明白了吗?
张普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想:
“先生在看我,他的意思应该是在警醒我:不要以为读了这么多年书,字认识就足够了,该学的还是得学!”
嗯!
他下定决心,得努力把拼音也学好!
钟鸣接着说道:
“同学们以后利用字典查字,通常就是两种情况:会读但不会写的字,会写但不会读的字;前者用拼音来查,后者用偏旁部首来查!”
“偏旁部首我们还没好好学习,所以现在,我们只看拼音的部分,我们拿一个‘厨’来举例......”
说着,钟鸣开始演示查字的过程。
查完了‘厨’,又查了个‘靴’。
都是笔画较多、孩子们不认识的字。
演示完后,钟鸣说道:
“目前这个字典就这样一本,也比较宝贵,所以是大家共用的,先生就放在这张桌上,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己拿来用!”
钟鸣说完,将字典放在桌上。
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压在字典下,纸上是他昨天特意书写的一首诗。
做完这一切,钟鸣笑道:
“好,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他拿起粉笔面向黑板,写下:
『春夏秋冬』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然后他转身笑道:
“今天,我们来认识四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