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部将与西方进行“技术交流”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雷池中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大部分雷将对此将信将疑,有的不屑一顾,也有少数如获至宝。
云芷听闻此事,心中却陡然一紧。她不像有些同僚那样单纯乐观,也不像一些老派雷将那样全然排斥。她亲身经历过陈卷系统从推行到崩溃的全过程,深知任何外来的、试图将复杂修行和战斗量化管理的体系,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是雷法,刚猛暴烈,与心神、意志息息相关,岂能轻易让外来理念介入?
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她,必须去亲眼看看,亲自判断。她找到虬髯雷将,主动请缨。
“虬髯师兄,听闻部里要与西方交流新技术,师妹对此颇感兴趣,也想借此机会开阔眼界,不知能否加入小组,学习一二?”云芷语气恭敬,理由充分。
虬髯雷将正为小组人手和对西方技术的不熟悉而发愁,见修为扎实、心思细腻的云芷主动加入,自是欣然应允。
于是,云芷便成了这个特殊交流小组的一员。她表面上积极参与,认真记录西方顾问讲解的每一个细节,从“雷劫福报模型”的能量参数设定,到“因果业力算法”的变量权重,再到“愿力加持”的引导法门。她表现得像个好学的学生,不时提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让西方顾问觉得她是个可造之材。
然而,在谦逊好学的表象之下,云芷的警惕心从未放松。她敏锐地观察着一切:
她发现,那位名叫“慧明”的罗汉顾问,在讲解“愿力加持”时,总会不经意间询问雷部某些传承雷诀的细微能量运转方式,美其名曰“为了更精准地匹配愿力属性”。她注意到,另一位“智度”罗汉,在帮助雷将们调试“业力结算算法”时,会暗中记录下每位雷将对于不同“业力场景”的本能反应和选择倾向,这似乎超出了单纯技术指导的范畴。
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那几位最初积极响应西方方案的雷将。在一次小组内部的模拟演练中,她清晰地感觉到,当他们试图同时运转雷法并契合那套“业力算法”时,周身原本圆转自如的雷灵之力,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粘滞感”,仿佛被无数看不见的丝线牵引,失去了几分雷法应有的恣意与爆发力。他们的眼神中,偶尔也会闪过一丝以往不曾有的、对于“出手后果”的计较和犹豫。
这种变化极其微小,若非云芷心思缜密且对雷灵之力感应敏锐,几乎难以察觉。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征兆——外在的束缚易解,内心的枷锁难除。
她不动声色地将这些观察,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神识印记,记录在一枚特制的“观察玉简”中。包括西方顾问可疑的探询、算法对雷将心神的潜在影响、以及同僚们身上那细微却真实存在的“滞涩感”。
她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贸然提出反对,只会被打上“顽固守旧”或“嫉妒西方”的标签。她需要更确凿的证据,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雷部,绝不能成为西方理念的实验场,更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失了雷法的“魂”。她像一名潜伏的哨兵,在喧嚣的“交流”氛围中,默默守护着雷部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