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力大仙仙元溃散的阴云尚未散去,效能优化司总控大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陈卷立于巨大的光幕前,上面流动的数据仿佛都带上了血色。玉帝那句“不可因噎废食”如同紧箍咒,牢牢套在他的神识之上。他不能承认系统根本性的伦理缺陷,只能试图用更锋利的手术刀,去切割那不断溃烂的创口。
“必须优化……”陈卷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带着回响。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理性在告诉他,问题的根源在于压力本身,但现实的压力却逼迫他只能在这条错误的路径上继续深挖。“既然无法降低压力,那就让监测更‘精准’,让过程更‘透明’,让‘异常’无所遁形!”
他召集了麾下最顶尖的算法仙官,启动了代号为“天网”的系统升级项目。数日后,《关于进一步提升效能监测精准度与过程管理规范性的通知》伴随着一次静默的系统更新,悄然覆盖了所有试点仙官的玉符。
升级一:神识活动深度监测。
以往,系统主要监测仙官的在线状态和任务完成结果。如今,嵌入了一个名为“灵台明镜”的子模块。它能尝试分析仙官在处理任务时,其神识波动的“活跃度曲线”、“专注度峰值”以及“无效发散率”。长时间维持低活跃度、或出现规律性的“神游天外”波段(这可能是高明的“摸鱼”技巧),都会被系统记录,并可能触发黄色的“工作效率关注”提示,若持续不佳,甚至会升级为红色的“消极状态预警”。
升级二:任务过程实时路径分析。
对于可高度量化的任务,如雷部的“精准打击”、风雨司的“定量布雨”、司禄府的“文书撰写”,系统不再只看结果。它会记录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耗时、能量输出稳定性、甚至操作路径的“最优偏离度”。例如,雷部雷将引雷时,雷光在云层中多绕行的那零点一息,都会被记录下来,与系统内置的“理论最短路径模型”进行比对,显着偏离者,其“过程效率评分”就会被打上折扣。
升级三:“弹性奋斗”激励体系。
为了对冲可能因监测加强导致的逆反心理,系统同步推出了“星辰大海·弹性奋斗计划”。鼓励仙官在完成每日六个时辰的基础“福报”后,主动承接系统发布的“高挑战、高回报”额外任务。这些任务往往功德积分丰厚,但难度和风险也呈几何级数上升。系统美其名曰:“为有志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仙官,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厚的回报。”
升级甫一上线,便在试点部门引起了新一轮的恐慌与适应。
在司禄府,文渊仙官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灵台明镜”的威力。他原本依靠强行观想复杂律法条文来维持神识活跃假象的技巧,在更精细的波段分析下露出了马脚,收到了一条“神识波动异常,疑似伪活跃”的提醒。这让他惊出一身冷汗,不得不开始研究更复杂的、模拟真实工作状态的“神识欺骗算法”,这无疑加剧了他本就岌岌可危的心神损耗。他看着“星辰大海”计划里那些诱人的高积分任务,眼中贪婪与恐惧交织,最终还是一咬牙,接取了一个限时解析上古残卷的任务,再次吞下了大把“燃魂丹”。
在雷部,云芷和她的同僚们则面临着“路径分析”的考验。以往那种让雷光稍微绕路以争取喘息时间的“摸鱼”技巧,如今在系统眼里变得一目了然。为了维持“过程效率评分”,她们不得不将雷法施展得像钟表一样精确,每一个手势,每一分仙力的输出,都必须严格符合“最优模型”。那种雷法与天地交感、随心而动的玄妙感悟,被彻底扼杀。云芷感到自己的雷法修为仿佛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变得僵化而缺乏灵性。她提交的那份关于关注仙官可持续状态的报告,依旧石沉大海,仿佛从未存在过。
陈卷通过后台,看着升级后因监测更“精准”而暂时稳住甚至略有提升的效率数据曲线,脸上没有丝毫喜悦。他看到的是文渊再次飙升的在线时长和疑似药物强提的仙力波动,看到的是雷部过程效率评分提高背后那死气沉沉的雷光,看到的是“星辰大海”计划下,少数仙官如同赌徒般接取高风险任务的数据记录。
他知道,这只是在表面的冰层上又加了一层更薄的、更易碎的霜。底下的暗流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因为压力的精准传导而更加汹涌、更加绝望。他陷入了自己编织的数据迷宫,越是想用更复杂的技术去解决系统产生的问题,系统就变得越庞大、越精细,对仙官的束缚也越深入骨髓,而他,也离问题的核心——那冰冷无情的高压机制本身——越来越远。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蛛网,缠绕上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