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宗伦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我离开国立三中实验部已40多年了,但实验部的一切情况,不会使人忘记。现回忆几点,以作纪念。
(一)学生的待遇。三中的学生多是流亡学生,大部份同学没有生活来源,所以吃饭住宿和生病的医药都是由学校供给的。读书用的书籍课本向学校借用,用满一个学期,退还学校,下学期又可再借,不要学生花钱去买书。有的同学冬天没有棉被和棉衣,学校也要设法发给。全校每人还发给1套咔叽布的校服,大的集会或纪念日都要穿上。
(二)实验部学生的精神。沦陷区的同学来到大后方,远离父母,有的一年没接到一次家信,有的根本不知道父母在什么地方,很多同学常年没有家庭的接济。他们穿的是旧衣破鞋,头发长了,他们自己互相理;衣裤破了,自己缝补;被单衣服脏了,自己下河洗,有时肥皂也没用的;刷牙没有牙膏,用盐巴代替;冬天没有袜子,他们用棉布包脚,夏天没有布鞋,有的连草鞋也没穿的,很多同学都是打赤脚。实验部的同学,冬天不烤火,也不洗热水脸,身体的耐寒能力很强。冰冻时期,霜雪寒风刺骨,他们也很少感冒“坚苦卓绝,简单朴素,学不厌,教不倦”,这就是国立三中实验部的精神。
(三)实验部有可敬的老师。实验部的部主任,当时是钱凤绾老师;经常在实验部任课并家住实验部的有涂士凡、陆诬侯、张昌辉、张尔美等老师。他们是骨干,是部主任的有力助手。钱凤绾老师为人正直,态度严肃、办事认真,能出谋献策;他爱护学生,关心同学,以身作则,大公无私,为实验部的发展和兴旺,费尽心血。
实验部的校址是在现铜仁地区医院后面的火神庙内。此地原先乱石堆集、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没有操场、没有大路,不像一个学校的样子。钱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鼓励同学们一起动手共同克服困难,他看到由外面进入学校内是1条2尺宽的小石板路,两人并排都不能走,便带领同学在校门前开了1条6尺宽20米长的大路,称为“康庄大道”。在学校外面,又开辟一个操场。那时的同学年纪很小,多数只有15岁左右,可劳动起来,却劲头很大,手起泡了,皮破了,不怕,抹点红药水包起来又干。经过一个学期,终于把学校四周的路修宽了,操场也修出来了,安上了篮球架,还砌了一个司令台,台上栽着旗杆,早操、体育课,全校总集合都在这里。同学们每天在这里开展各项活动,准备迎接来年的全校田径运动会。在全校运动会中,我参加4项比赛,结果全获得第1名。在初中组得到总分冠军。这激起了我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
钱老师很讲究学校环境的美化。每到春天,就带领同学植树栽花。一年四季开的花都有,品种繁多,万紫千红,煞是好看。
(四)学校“三自”教育。学校办公室的门前,写着“自觉、自爱、自动”6个大字。叫“三自”教育。办公室对面是墙报亭,亭的正中有一个很高的门。门的上面写着“笃学力行”4个大字;门的左右是一排很整齐的学生黑板报架,黑板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以“抗战建国”为主。“笃学力行,自觉、自爱、自动”这几个字是用来勉励同学,要求同学要努力、认真、刻苦地学好各门功课。在学校规定的纪律制度方面,要求自觉遵守,以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对该做或不该做的事,要慎重思考,决定舍取。此外,还经常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糊涂麻木混日。
(五)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制度。学校平常的学习是很紧张的。上课前必须进入教室坐好,不许迟到或早退;上课时要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每天的作业练习必须按时认真完成;不按时交者老师不收,还要扣分。每教完一节课有个小考;教完一章有个大考;有时上节课讲的下节课也要抽考或提问;国文、英文部份课文要背诵。在严格认真地教育下,学生各科的基础打得很好。在全国论文比赛和全国中学生会考中,都名列前茅。
学生生活是有规律的。每天起床、午觉、就寝、吃饭,必须按时,以号音为准。起床号未吹,不许起床,就寝号一吹,不能不睡。午觉必睡。午觉时间,不许任何人在外乱走或做其他的事情。钱主任和值周老师,每天都早起晚睡,监督同学遵守作息时间。钱主任威信很高,同学们见他认真负责,也就自觉遵守。
(六)认真晚自习。晚自习是学生最宝贵的时间。白天上的课要在这时间复习消化,所有作业也要在这时去做。所以老师同学都很重视晚自习。抗战期间,铜仁没有电灯,煤油灯也没有。起初同学们晚自习是点桐油灯,因油烟太重,后改为菜油灯,两人一张课桌,共用一盏。每班有灯油管理员二人,分单双周轮流管理。灯是一个大木盘装好的。晚自习前,管理员就将灯盘搬到讲台上,同学自己去拿,下课后,同学又自动将灯放回盘内,管理员才收入灯柜。晚自习时,任何人不许高声说话,更不许东串西走,任课老师有时还要来教室为同学解疑答难。
(七)有趣的课外活动。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下午的课外活动,是同学们轻松愉快的好时机。学校要求同学们不要老呆在教室钻研功课,要出教室外去散步、跳舞、唱歌、拉琴、动棋、打球、田径、闲读……,随你的爱好去玩。这个时间一到,同学们如出笼之鸟,高兴异常。在学校范围内,到处都是歌声、笑声、琴声、打球声,上上下下,这一群,那一堆,个个精神饱满,活泼天真。
学校经常组织各项比赛,如清洁比赛、紧急集合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以及各项体育比赛等。借以加强同学们的锻炼,提高认识和组织能力,增强纪律性。这些活动,有全校性的;有各部或各班组织的。优秀者发奖,最后还要组织互相观摩学习,以增长见识。
露营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其他很多学校没有。一个学期,初中学生有一个星期要停课离开学校在野外风景好,依山靠水的地方去生活学习,叫“露营”。学校供给营帐、炊具,其他的生活材料由同学自己准备。在野外生活,一切要同学自己动手,如搭营、挖灶、煮饭、挑水、买菜、炒菜、砍柴,都要同学自己去干,营地布置得很整洁美观,被条垫单要保持整齐清洁;营帐前面要求布置一个小花园,设计各种各样的图案,插上花草,看起来很舒服;营地四周用绳子围起来,插上彩旗作边界;营地的大门要挂灯结彩,日夜派人站岗放哨,不许外人进入。在这7天内,每人要学会炊事,还要搞各种活动,如结绳比赛、看星斗、识方向……。“偷营”是同学们最有趣的活动。白天通知某队,说我们要去“偷营”,希望严密防守。如“偷”得了东西,被“偷”的队要请“偷”队的人吃饭,或用礼物换回被“偷”的东西。为了“偷”得对方的东西,在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从河里游泳去“偷”,或从很危险的山坡上下去“偷”、精神可嘉。最后一天,各队要聚餐,办很多的菜,请老师吃饭,同学们互相也邀请吃。这天晚上,要开营火联欢晚会,表演各种节目,唱营火歌,真是热闹得很。第二天拔营了,要搞灭迹活动,把我们在这里所干的一切灭迹毁痕,最后我们才整着队,吹起号,打着鼓,敲着锣,唱起歌,愉快地回到学校。
(八)集合、整队、点名。学校教育同学要有礼貌讲文明,要活泼大方,迅速确实,要静如山,动如虎,不许拖拖拉拉,疲疲沓沓。每天当集合号吹起时,同学们要跑步到达集合地点,不管甚事都要丢下,几秒钟后中队长就很快整队点名,点完名后才到者就算迟到,3次迟到算1次缺旷,缺旷是要受处分的。每班编成一个中队,设正副中队长各一人;下分小队,设正副小队长各一人。队员都编得有号,名单用油印印好,贴在点名板上,点名前小队长很快查清本小队的人数,看谁不到。点名时中队长只问小队长,小队长可答某号不到或全到,中队长很快记下来。这种点名的方法,只要1分钟就完成了,既快又准确。星期日将名单取下来,下周贴上新的名单。学生的缺旷教务处每周公布一次,如缺旷超出规定的范围,有警告、记过、留级、退学几种处分。
(九)奖惩制度。老师不光是上课教书本知识,还经常关心同学们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好的鼓励,记小功、大功,坏的要警告,记小过、大过。3次大过要留校察看,再不好就开除学籍。功与过还可以相互抵消。记功和记过,都要出布告说明事实,并要纳入档案,以作期末评定成绩的依据。
国立三中即是一座熔炉。同学们在这里受到千锤百炼,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现校友们遍布全国和海外,许多人已成为专家、学者。为振兴中华,为了人类的幸福,他们在各条战线上献计献策,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这是三中的光荣。愿三中精神、学风、校风,永放光芒。
涂宗伦,男,贵州松桃人。1941年考入国立三中六年一贯制第二班,1946年复员转学湖南国立沅陵中学高中。退休前任铜仁民族师范学校教师。现住铜仁民族师范学校宿舍。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