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吃得可谓是宾主尽欢,孟师长完全放下了自己的师长架子,和手下的这帮兵们谈笑风生,毫无拘束之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孟师长突然感叹地对小墨说道:“小墨呀,你可真是娶了个好媳妇儿啊!”
小墨闻言,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连忙应道:“谢谢师长夸奖,我也觉得我媳妇儿特别好。”
这时,武政委也笑着附和道:“可不,小墨这媳妇儿娶的是真不错,如果将来我们家云舟也能娶到像小墨媳妇这么好的姑娘,那我们武家可真是赚大了!”
胡副营长听了,也深有感触地说:“谁说不是呢?不但墨团娶的媳妇儿好,林营长的媳妇儿也娶得相当不错啊!而且这两人还是姑嫂关系呢,更难得的是,她们俩的关系比一般人家的姑嫂还要好,简直就像亲姐妹一样。”
说不羡慕那绝对是假的,胡副营长家里同样有个妹妹,名叫胡彩凤。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妹妹似乎与自家媳妇儿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矛盾。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胡彩凤总是无端地挑起事端,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本来一开始的决定是,胡子强和王桂芬刚结婚的时候,让王桂芬在胡子强老家多呆几天,没想到就在筹备酒席的那几天,胡彩凤总是有意无意的找未来嫂子的麻烦。
胡副营长和他的父母对此深感无奈,他们曾多次在中间进行调和,试图缓解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但遗憾的是,所有的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毫无效果,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最终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办完酒席后,让王桂芬跟着胡子强回黑省军区。
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接触的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了,希望能够借此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起初,王桂芬对小姑子胡彩凤还是相当友好的,她将胡彩凤视为自己的亲妹妹一般对待,每当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或者好穿的东西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为小姑子准备一份。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胡彩凤对王桂芬的好意却完全不领情,甚至对她的关心表现出一种冷漠和抵触的态度。
王桂芬心中充满了疑惑,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小姑子看她的眼神总是充满了仇视。这种敌意让她感到十分困扰和不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办酒席的时间越来越近,王桂芬渐渐从村里人的议论中得知了一些惊人的真相。
原来,小姑子胡彩凤并非胡家的亲生女儿,而是胡父在她很小的时候,从山上捡回来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胡彩凤年岁稍长时,总有人在她面前说她并非胡家亲生,而是胡家的童养媳,将来注定要嫁给胡子强。
这些话如同洗脑一般,深深地扎在了胡彩凤的内心。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胡彩凤逐渐被周围的言论所影响。
她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胡家的童养媳,将来必定要嫁给胡子强。
于是,她将大哥胡子强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对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这种情感在胡子强去参军后愈发强烈,胡彩凤坚信,只要大哥在军队中立下战功,她就能够随军,最终嫁给大哥,为他生儿育女,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胡子强后来在黑省军区那边,通过他人的介绍,结识了王桂芬。
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胡子强与王桂芬两人对对方都非常满意,最终决定在黑省打结婚报告结婚。
当胡子强决定要和王桂芬结婚的时候,就把他和王桂芬是怎么经人介绍,两人怎么看对了眼,已经打了结婚报告的事,写信告诉了家中的父母。
当胡彩凤得知胡子强即将结婚的消息时,她的内心仿佛被一颗炸弹引爆了一般,情绪瞬间失控。
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出眼眶,哭闹不止,执意要前往黑省寻找胡子强,质问他为何要迎娶别的女人。
此时,胡父胡母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事情已经发展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在此之前,村里的人们总是告诉胡彩凤,说她是胡父胡母为胡子强找来的童养媳,以后等她长大,她就是老胡家的儿媳妇了。
但胡父胡母每次都会告诉她,这只是村民们的胡言乱语,她胡彩凤就是他们胡家的亲生女儿,将来一定会给她找一个好人家。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胡彩凤虽然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但实际上她是一个非常执拗的人,一旦她认定了某件事情,就很难再改变自己的想法。
胡父胡母怕闺女到儿子部队上闹,耽误了儿子的前程,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把胡彩凤给劝住了。
原以为这件事情就此平息,没想到胡子强领着王桂芬回来办酒席的时候,竟然还是差点出了事。
那天,胡子强带着王桂芬兴高采烈地回到老家,准备热热闹闹地办一场酒席,胡父胡母看见王桂芬也是很喜欢她,一看王桂芬就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
然而,当胡彩凤看到王桂芬的那一刻,她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
尽管胡父胡母一直在旁边好言相劝,但胡彩凤的情绪却越来越激动,最后甚至差点和王桂芬发生冲突。
这场闹剧让原本喜庆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大家都不欢而散。
听了村里人的议论,胡子强这才知道,自己从小到大视为亲妹妹的胡彩凤,心里竟然存着这样的心思。
胡子强在知道胡彩凤的心思的时候,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胡彩凤。
所以,在办完酒席的第二天,和父母打了声招呼,就迫不及待地领着王桂芬回军区了。
他实在无法面对这样的局面,更不想让王桂芬受到任何委屈。
从那以后,为了躲避胡彩凤,胡子强再也没有和王桂芬一起回过老家。
他们就这样与父母分别了五六年,虽然每年都会照一张一家三口的照片寄回去,但那毕竟只是照片,无法替代真正的团聚。
就连他媳妇儿生儿子胡一帆的时候,他都没敢让他母亲过来伺候月子,最后是让他媳妇的娘家妈过来伺候的月子。
当他得知墨团长的媳妇儿和林营长的媳妇儿是姑嫂的时候,他才那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