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落在客厅的木柜上,林小满踩着凳子,把柜顶那本蒙着灰的相册抱了下来。封面是暗红色的硬壳,边角已经磨损,烫金的“家庭相册”四个字也褪了色,是爷爷年轻时用的老相册。
“小心点,别摔着。”阿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紧张。林小满回头,看见他飘在半空中,伸手虚扶着她的腰,透明的指尖泛着淡淡的光——像是怕她从凳子上摔下来,就像小时候她爬高够书架上的书时那样。
“放心,我稳着呢。”林小满笑着跳下来,拍了拍相册上的灰。阿澈落在她身边,目光落在相册封面上,声音里带着点怀念:“这里面有我的照片。”
林小满的动作顿了顿。她翻相册的次数不多,印象里都是爷爷和父母的照片,从没见过阿澈的。她抱着相册坐在沙发上,轻轻翻开封面,泛黄的内页上,贴着一张张带着时光印记的照片。
前面几页是爷爷年轻时的照片,穿着中山装,站在老槐树下,笑得一脸爽朗。再往后翻,是父母结婚时的合影,还有她小时候的照片——刚学会走路的、第一次上幼儿园的、趴在槐树上摘槐米的,每一张照片里,都能找到老院子的影子。
“在这里。”阿澈的指尖落在一张照片上。林小满凑过去看,照片里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白色衬衫,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抱着一盆绿萝。少年眉眼清俊,嘴角带着浅浅的笑,眼底亮得像有星星,和此刻站在她身边的阿澈,长得一模一样。
“这是你?”林小满的声音里满是惊喜。阿澈点点头,目光落在照片上,声音轻得像叹息:“这是我十九岁生日那天拍的,爷爷帮我拍的。那天我刚帮张婶搬完花盆,她非要让爷爷给我拍张照留个纪念。”
照片的背景里,能看到院子的石桌和石凳,还有窗台上摆着的、那盏后来陪了林小满很多年的旧台灯。阳光落在少年身上,把衬衫的衣角染得暖融融的,和现在阿澈身上的光,有着相似的温度。
“你那时候真好看。”林小满轻声说。阿澈笑了笑,指尖轻轻碰了碰照片里的自己:“你小时候总说我像‘画里的人’,每次见我显形,都要盯着我的脸看半天。”
林小满的脸一下子红了。她确实有过这样的举动,大概是十岁那年,阿澈第一次在她面前显形,她就盯着他的脸看了好久,说他比课本里的插画还好看。现在再看这张照片,才知道她当时的形容一点都没错。
再往后翻,还有几张阿澈的照片——有他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的,有他帮爷爷修剪槐树枝的,还有一张是他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颗橘子糖,像是在等着谁来拿。林小满看着那张拿糖的照片,忽然想起了槐树下的那个信封,想起了那颗穿越二十多年时光的橘子糖。
“这张是拍给你的。”阿澈的声音带着点温柔,“那天我买了颗橘子糖,想等你放学回来送给你,结果爷爷说‘先拍张照,不然小满长大了就忘了你长什么样了’,我就抱着糖拍了这张。”
林小满的鼻尖忽然发酸。她轻轻摸了摸照片里的橘子糖,仿佛能摸到当年的温度。原来在她还不知道的时候,阿澈就已经在悄悄为她做着这些事,把对她的温柔,藏在照片的光影里,藏在时光的细节里。
她继续往后翻,翻到最后一页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照片里是个三岁的小女孩,穿着粉色的小裙子,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手里拿着颗橘子糖,笑得一脸灿烂——那是三岁的林小满。
“这张是你第一次来院子里时拍的。”阿澈说,“你妈妈抱着你过来,你非要下来自己走,结果走到石凳旁就坐下了,张婶给了你一颗橘子糖,你就笑成了这样。我站在旁边看着,爷爷就把你笑的样子拍了下来。”
林小满把照片捧在手里,看着里面小小的自己,又看了看身边的阿澈,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原来从她三岁来到这个院子,阿澈就已经在她身边了。那些她记得的、不记得的时光,那些她以为是“巧合”的温暖,都是他用尽全力的陪伴。
阳光从窗外落进来,落在相册上,也落在阿澈的身影上。林小满把相册轻轻合上,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整个温暖的旧时光。她抬头看向阿澈,笑着说:“以后我们要拍更多照片,把现在的日子,也好好记下来。”
阿澈点点头,眼底的光温柔得像阳光:“好,都听你的。”
客厅里很静,只有老挂钟的滴答声,和空气中淡淡的槐花香。林小满知道,不管时光走多远,这本旧相册里的少年,和身边这个陪她长大的“鬼”,会一直留在她的生命里,把每一段时光,都酿成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