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东汉末年的江南,烟雨蒙蒙里藏着几分野性。吴郡富春县的溪畔,一片瓜田长得郁郁葱葱,藤叶间挂着圆滚滚的绿皮甜瓜,晨露顺着叶脉滚落,砸在松软的泥土上,溅起细碎的水花。田里弯腰劳作的汉子,名叫孙钟,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裤脚卷到膝盖,沾着泥点——他是这片瓜田的主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瓜农。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种瓜换米养家的庄稼汉,日后会被追尊为“吴孝懿王”,他的子孙里,出了开国皇帝,出了疆场猛将,出了江东霸主,硬生生在乱世里闯出一个“六朝第一帝国”的基业。而这一切的起点,说起来简单又实在:孙钟这辈子最厉害的本事,不是种瓜,是生儿子;而他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不是瓜田,是人丁兴旺的家族——有“人”,才有可能冒出“人才”;人多势众,才经得起乱世的风吹雨打。

孙钟在富春种瓜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东汉末年的天下,早已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外戚争斗,地方豪强割据,可这些遥远的纷争,似乎都打不破溪畔瓜田的宁静。孙钟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经天纬地的大道理,但他心里有个朴素的念想:庄稼人过日子,人丁兴旺比啥都强。家里添丁,就像瓜田多了株壮苗,眼下看着不起眼,日后说不定就能藤繁叶茂,遮天蔽日。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靠着一把锄头、一片瓜田,孙钟勤勤恳恳,不仅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还顺顺利利生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就像他精心侍弄的瓜苗,各有各的长势,却都透着股顶梁柱的硬朗劲儿。

大儿子孙羌,性子沉稳,忠厚老实,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却把家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不像弟弟们那样志在四方,更愿意守着家乡的田地,照顾父母,抚育子女。就像刘邦的大哥刘伯,看似平凡,却为家族守住了根基——后来孙羌生下两个儿子,孙贲和孙辅,这哥俩日后都成了东吴的开国元勋,在孙坚、孙策创业的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儿子孙坚,那可真是孙钟这窝“瓜苗”里最拔尖的一棵。打小就异于常人,长得虎背熊腰,眼神锐利如鹰,胆子大,性子烈,还带着一股子侠义之气。年轻时,他跟着父亲孙钟去钱塘,路上遇到一伙强盗抢劫商人财物,正在路边分赃。同行的人都吓得躲躲闪闪,孙坚却拍着大腿站起来,手里提着刀就冲了上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吆喝,装作在指挥埋伏的同伴。强盗们被他这股气势唬住,以为遇上了官府的伏兵,慌慌张张丢下财物就跑,孙坚还追上去砍杀了一个,从此名声大噪。

这股勇猛劲儿,让孙坚在乱世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当时西北羌人叛乱,朝廷招募勇士平叛,孙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在战场上,他就像一头猛虎,冲锋陷阵,悍不畏死,屡立战功,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路做到了校尉。后来董卓乱政,天下诸侯纷纷起兵讨伐,孙坚也是其中一员,而且是关东诸侯里最能打的一个。他率领部队一路西进,攻克洛阳,焚烧董卓的宫殿,还在井里打捞起了传国玉玺。董卓对各路诸侯都嗤之以鼻,唯独对孙坚忌惮三分,私下里想和他联姻,却被孙坚严词拒绝——这份胆识和魄力,让孙坚成为当时响当当的名将。

三儿子孙静,聪慧过人,心思缜密,不像孙坚那样勇猛好战,却有运筹帷幄的本事。他深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自始至终都是二哥孙坚最坚定的支持者。孙坚最初拉起队伍闯荡天下时,孙静在老家富春召集了乡里和宗族子弟五六百人,带着这些人投奔孙坚,成了孙坚部队里最核心、最可靠的力量。这些人都是沾亲带故的自己人,打起仗来同心同德,不怕牺牲,为孙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钟这辈子,生了三个好儿子,可他的“福气”还不止于此。这三个儿子,个个都继承了他“多生儿子”的理念,开枝散叶,让孙家的人丁越来越兴旺。长子孙羌生了2个儿子,次子孙坚生了5个儿子,三子孙静更厉害,一口气生了5个儿子——算下来,孙钟光是孙子就有12个,加上三个儿子,一家三代15口男丁,这在当时的乱世里,简直就是一支现成的“家族军团”。

孙家没有曹家那样的背景——曹操的父亲曹嵩做过东汉的太尉,位列三公,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也没有刘备那样的运气——刘备靠着“中山靖王之后”的金字招牌,拉拢了关羽、张飞这样“恩若兄弟”的铁杆战友。孙家能在乱世里立足,靠的就是这份血浓于水的家族凝聚力,靠的就是这15个能征善战、同心同德的子孙。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乱箭射死。这对刚刚崛起的孙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主帅阵亡,部队群龙无首,随时可能溃散。就在这危急关头,孙钟的长孙、孙羌的儿子孙贲站了出来。他虽然没有叔叔孙坚那样的盖世武功,却有着超出常人的沉稳和担当。他忍着悲痛,收拢了孙坚溃散的部队,亲自扶着孙坚的灵柩回乡安葬,稳住了军心。

之后,孙策、孙权兄弟还要为父守孝,无法主持大局。孙贲又带着这支仅存的部队,前往寿春投奔孙坚的老上级袁术。袁术也佩服孙坚的勇猛,又看在孙家的面子上,上表朝廷,任命孙贲为豫州刺史——这个职位,正是孙坚当年担任过的。孙贲虽然能力不如堂弟孙策、孙权,但他在关键时刻保住了孙坚的部曲和官职,就像守住了一颗火种,为日后孙策的崛起保留了最宝贵的资本。

与此同时,三子孙静也没有闲着。他在老家继续联络宗族子弟,扩充力量,等待时机。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守孝期满,投奔袁术。孙策勇猛过人,屡立战功,可袁术心胸狭隘,多次食言,许诺给孙策的官职和地盘从来没有兑现过。孙策看透了袁术的为人,决心离开他,自己闯荡一番天地。他苦苦哀求袁术,希望能得到支持,渡过长江,收复江东故土。袁术觉得孙策成不了大气候,又想借他的手牵制江东的势力,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了他少量兵马。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带着父亲的旧部和袁术给的少量兵马,渡过长江,开始了他平定江东的征程。这一年,孙策只有二十一岁,却已是雄姿英发,智勇双全。他一路势如破竹,攻克庐江,击败刘繇,收服太史慈,短短几年时间,就占据了江东六郡,成为江东最强大的势力。建安元年(196年),孙静看到侄子孙策势头正盛,便带着宗族子弟前往投奔。在孙策攻打会稽太守王朗时,孙静献上妙计,让孙策从一条小路绕到王朗的后方,出其不意发起进攻,最终击败王朗,拿下了会稽郡。

孙家的子孙们,就像一群拧成一股绳的猛虎,在孙策的带领下,所向披靡。孙坚的五个儿子里,孙策勇猛善战,是开拓疆土的一把利刃;孙权心思深沉,善于谋略,是守成治国的栋梁;孙翊勇猛过人,颇有孙策之风;孙匡、孙朗也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将。孙静的五个儿子,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要么镇守一方,要么领兵作战,成为东吴的重要支柱。孙贲、孙辅兄弟,也一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江东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大家族里难免会有小波澜。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不治。孙策的死,让刚刚稳定的江东陷入了危机。当时,孙权只有十九岁,威望远远不如孙策,很多将领和宗室都对他能否守住江东心存疑虑。孙钟的长孙孙辅,担心孙权年轻无能,守不住江东的基业,竟然暗中勾结曹操,想投靠曹操以求自保;孙静的长子孙暠,看到孙策去世,权力出现真空,竟然想率领本部兵马,割据会稽郡自立。

不过,这些小插曲并没有酿成大的祸乱。孙权虽然年轻,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他迅速平定了孙辅的叛乱,将孙辅软禁起来;又派人说服了孙暠,让他放弃了自立的念头。而这一切的顺利解决,还要归功于孙策临终前的安排。孙策深知自己的儿子孙绍年纪太小,无法担当大任,而弟弟孙权虽然勇猛不如自己,却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于是,他在临终前,把权力交给了孙权,还托孤给张昭、周瑜、董袭等人,嘱咐他们辅佐孙权。

当时,很多将领都更看好勇猛善战的孙翊,认为孙翊更像孙策,应该由孙翊继承江东之主的位置。就连张昭等人,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孙策临终前力排众议,坚持把权力交给孙权,又有周瑜、张昭等人的辅佐,孙权能不能在江东立足,还真不好说。至于那些“阴谋论”说孙权刺杀了孙策,简直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当时孙权身边的将领都是孙策的亲信,就连孙权最信任的“大保镖”周泰,都是孙权向孙策求来的。在诸将心目中,孙权的威望远不如孙翊,如果没有孙策的遗命,第一继承人必然是孙翊,而不是孙权。

孙策的死,是江东基业的重大损失,但也成就了孙权。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后,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他团结宗族子弟,重用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贤臣良将,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又多次击败曹操、刘备的进攻,巩固了江东的统治。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了东吴政权,随后迁都建业。

称帝之后,孙权追尊先祖,孙钟被追尊为吴孝懿王,父亲孙坚被追尊为吴始祖武烈皇帝,哥哥孙策被追尊为长沙桓王。一个普通的瓜农,死后竟然被追尊为王,子孙后代里出了皇帝、王爷,还有一大堆名将贤臣,孙钟这辈子,堪称传奇。

不过,后世很多人都为孙策抱不平。要知道,江东的基业,基本上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他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带着少量兵马,平定江东六郡,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他临终前,没有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孙绍,而是交给了弟弟孙权,没想到孙权称帝后,竟然只给了他一个“桓王”的封号,没有追尊他为皇帝。相比之下,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刘备称帝后,追尊父亲刘弘为孝怀王,就连早年去世的哥哥都有追封。孙权的这个做法,确实显得有些刻薄。

但不管怎么说,孙钟用他最朴素的“多子经”,创造了一个家族的奇迹。在那个战乱纷飞、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一个家族想要生存下去,想要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就是“有人”。人多了,才有可能出现像孙坚、孙策、孙权这样的人才;人多了,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开拓疆土,去抵御外敌;人多了,才能在关键时刻抱团取暖,渡过难关。

孙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瓜农逆袭成帝王之祖的传奇,更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才是一切的根本,而家族的兴旺,离不开人丁的兴旺。就像孙钟种瓜,撒下的种子越多,长出壮苗的概率就越大;生下的儿子越多,出现人才的机会就越多。

无独有偶,在孙钟的故事流传开来的时候,豫州河内郡有一位姓司马的老父亲,也对此深表赞同。这位老父亲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才华出众,在当时被人们称为“司马八达”。而这八个儿子里的老二,就像孙钟家的老二孙坚一样,是人中龙凤,后来更是搅动了三国的风云,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聪明的读者,你一定猜到了这位“老二”是谁。他就是司马懿——那个隐忍半生,最终夺取曹魏政权,为西晋王朝奠定基础的传奇人物。而司马懿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司马家族庞大的家族势力和众多有才华的兄弟子侄。

从瓜农孙钟到司马家的“八达”,乱世之中,家族的兴旺,王朝的更替,往往都离不开“人”这个最核心的要素。生儿子的能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确实就是最硬核的战斗力。孙钟用一生证明了:种瓜只是生计,生人才是大计;有“人”,才有“人才”;有人丁兴旺,才有家族的百年基业。

这片曾经滋养过孙钟的富春瓜田,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孙钟的“多子经”,以及他子孙们开创的东吴王朝,却成为了三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人津津乐道,流传至今。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