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月份出过任务之后,一直到10月底,特调科的众人都没有再出任务。
倒是一科、二科、三科那边,这几个月每个科都出了至少两次的任务。
滇省思茅市某茶城的店铺当中。
因为历史的原因加上地理的因素,思茅市这边的茶商是非常多的。
“龙哥,这次多亏了你出手相助,要不然我这损失大了去了。”
“这样,您看给您几成合适?”
“老张啊,本来呢,你是老周的朋友,加上帕新那家伙,是我介绍给你的,这里面的钱我不该拿的。”
“但是吧,你看,我撑起这么一大摊子也不容易。”
“而且之前帕新也算是我的大客户了,现在这客户肯定是损失了,你说对不对?”
“龙哥,您说个数就成,当弟弟的,肯定不会让您吃亏。”
“唉,那行吧。我就意思意思得了,你说是不是老周。”
“龙哥,你瞧你这话说的,交情归交情,钱归钱。”
“咱总不能让钱坏了交情吧?”
“毕竟咱以后还得常来常往你说对吧?”
“要不这样吧,我说个数,你们两个看看行不行,如何?”
“可以\/没问题。”
“三成吧,老张啊,你给龙哥三成,能行吧?”
“行,怎么不行,必须行。”
——可真敢开牙啊。
——那些次茶的钱是我出的,赵金龙只是偷梁换柱了一下,就让我拿出利润的三成。
——也罢,如果没有他的话,我之前的那损失,根本就补不过来啊。
——七成的话,倒是还可以小赚一些,不算是白忙活。
——关键是,以后有了这层关系,从暹罗那再做什么生意,也方便一些。
——细水长流吧。
“龙哥,老张这边没啥问题了,你这边?”
“三成?怕是有点多吧?”赵金龙一脸的为难。
其实,他心里乐开了花。
毕竟,这三成的钱,他相当于白拿的。
——帕新那老东西,就算没张春海这件事,我也不打算跟他合作了。
——这次正好趁这个机会撕破脸,还能小赚一笔,怎么算怎么值。
“哎~~~龙哥,不多不多,这钱您必须收下。”张春海连忙道。
看了一眼周泽洋,赵金龙拿起桌上的烟散给俩人。
“既然老张这么有诚意,那这钱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老张,以后再遇到什么情况,你就找哥哥我。”
“我不能说什么事都能摆平,但至少会尽全力帮忙。”
“啪嗒。”张春海赶紧起身,为赵金龙把烟点上。
“龙哥,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那啥,我以茶代酒,先敬您一杯。”
“我在聚宾楼定了个包厢,晚上还请龙哥跟老周务必赏脸啊。”
“哈哈哈,没问题,到时候咱们一醉方休。”
三个人碰了下茶杯喝了茶之后,张春海就拿出手机来。
“龙哥,还是把钱打到您之前的那个账户里对吧?”
“嗯。”
“哎呀,老张,着什么急,不着急的。”
“龙哥,咱讲究的就是一个速度。”
“您帮了我这么大一个忙,以后咱事上见,你就知道我张春海的为人了。”
“龙哥,不得不说,老张这个人讲究,也讲义气,知恩图报。”周泽洋边说,边对着张春海的方向竖起个大拇指。
“叮。”
赵金龙的手机短信铃声响起。
“龙哥,应该是钱到账了,您看一下对不对。”
“哪能有什么不对的,老张你办事我放心。”
“今天高兴,我给你们两个开个普洱茶饼。”
“我跟你们两个说啊,这茶饼,可比咱的年龄都大。”
“是么龙哥,那这属于陈年老茶,价格肯定不低吧?”张春海问道。
“大家现在都是兄弟,咱不谈什么价格,就算这一个茶饼上百万了又能怎样,给兄弟们喝,我心里高兴。”
起身从一个柜子里面拿出一个普洱茶饼后,坐回来的赵金龙开始用茶针取茶。
“老周,帮我把刚才那壶茶倒了,洗洗壶,咱把这陈年老普洱搞上。”
就在这时,一只不知道苍蝇还是什么的虫子,在赵金龙身旁嗡嗡的飞着。
赵金龙用手赶了赶,也没有在意。
茶泡好后,赵金龙三人喝着茶,继续闲聊着。
一泡茶喝完后,抽着烟,靠在沙发上的赵金龙道“哥几个,不是我跟你们说。”
“这些个外国的商人啊,忒特么的不是东西了。”
“一点诚信都不给你讲。”
“特别是阿三那边的。”
“老张啊,要不是咱俩现在的关系,我都不会跟你说。”
“你以后做生意,千万别跟阿三那边的人做。”
“龙哥,怎么着,他们比暹罗人还坑?”
“还坑?坑大了去了我跟你讲。”
张春海之所以这么问,加上之前给赵金龙钱,那都是因为前阵子的事儿。
作为职业掮客的周泽洋,他跟茶商赵金龙是朋友,跟张春海也是朋友。
有一次张春海跟周泽洋吃饭的时候,无意间问起他认不认识暹罗那边做橡胶生意的人。
因为之前一直给他供货的暹罗人要涨价,他就想着换个人。
周泽洋一听,跟他拍着胸脯保证道,肯定给他找个靠谱的。
然后,周泽洋就把赵金龙介绍给了张春海。
赵金龙有一个客户,就是那个叫帕新的,他不仅在暹罗倒腾茶叶买卖,还捣鼓着橡胶生意。
就这么着,几个人串联在了一起。
本来这是件好事,大家都能赚钱,共赢的一件事。
结果,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反正帕新给张春海发的货,都是副牌橡胶。
副牌橡胶,不是说它的名字叫副牌,而是对于它品级的一个称呼。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不合格产品,残次品或者说是边角料。
也就是说,张春海花着正牌橡胶的钱,买了一堆垃圾。
虽然副牌橡胶也能用,但是只能降级使用。
出了这事,张春海肯定得找周泽洋啊。
而周泽洋,又找到了赵金龙。
此时的赵金龙,也刚好跟帕新的关系闹的很僵。
于是乎,三个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坑帕新一把。
先是赵金龙给帕新打电话,把姿态放的很低,然后又承诺给帕新低于市场价的茶。
紧接着,赵金龙就拿着张春海给他的钱,买了一批次的不能再次的茶。
这一把,可是把帕新给坑的不轻。
“龙哥,你具体讲讲,这阿三是个什么情况。”张春海像是个好学宝宝一样问着。
倒不是张春海故意捧高赵金龙,而是他还真就没有跟阿三做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