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泽芝草出芽率一直不高。
好不容易发芽,却又死在移植的那一步。
风禾开始思考,有什么地方,是自己忽略了的。
挖泽芝草的山洞,就是一个普通的山洞。
外面的土壤和石壁,除了富含土灵气,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百思不得其解。
赚钱很重要,种植也是他们的谋生技能。
赵三斤却不想徒弟天天“不务正业”,把事情都花在研究上面。
眼见着栽下地的又一批泽芝草死亡,忙和风禾提了提修炼的事情。
劝她的好好冲击一下炼气二级的瓶颈。
裴玉走后,风禾有幸踏入了炼气一级和二级的门槛。
只差一条玄之又玄的线,便能成为炼气二级的修士。
这段时间,先是进山寻宝,又忙着种植、开铺子等事宜。
风禾虽然没有停止修炼,精力也难免分散许多。
这么多月过去,都没有迈过那道门槛。
师徒俩也明白,境界的提升,不是肉眼看上去那么简单。
外人看着只是一条线,但许多修士要冲破瓶颈,时机、资源、努力等缺一不可。
机会到了,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不得要领,卡在瓶颈期一辈子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赵三斤觉得,风禾还小,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
不如把心思放到修炼正途上面。
风禾水、木、土三种属性灵力的使用,在日常种植的锻炼下,已经相当熟练。
灵海中积累的灵气也够了。
只有风灵力,因为使用的频率较低,周围也没有这个属性的师父教导。
在这方面稍显弱势,和其它三类属性无法达成平衡。
下功夫闭关修炼一番,未必不能一举破除二级的门槛。
没想到赵三斤这一提醒,直接给风禾打通了种植的任督二脉。
说实话,从正常的世界穿到修仙界,风禾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
老是拿着前世老一套的思路来育种。
忽略了修真界的重要手段,灵气的使用。
赵三斤这一提醒,风禾一下子脑袋清明。
给泽芝草换了几组种植条件。
一百枚种子,平均分为五组。
每组用结界隔开空间,独立种植。
提供一样的土壤,在结界上嵌入提供灵气的下品灵珠。
泽芝大陆流通的灵石和灵珠,有多种属性。
除金、木、水、火、土、风等常见属性之外,也有无属性灵珠,可供任意灵根的修士汲取灵力。
风禾原先怕影响种子出芽,用灵气催芽时,一直使用的是无属性的灵珠。
现下想到既然人有灵根属性,灵植自然也有。
取了水、木、风、金、火属性的灵珠各一颗,用作对比实验。
这一对比,过了段时间,还真让她发现了不同。
木灵气、金灵气、火灵气盆里的种子,一颗都没有发芽。
水灵气的那一组,稀稀拉拉的发了几颗。
风灵气的那一组,芽叶的大小差不多一致,出芽率也是最高的。
风禾再回想了下以前出芽的那些种子,无一不是挨着门口的。
进出开门、关门,多多少少会带进一些风。
“这也行”,风禾一拍脑袋,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有心插柳柳成荫。
困扰许久的问题,竟以这种意外的方式解决了。
联想到那天和师父、师叔他们居住的山洞,是紧挨着进风口没错。
平地上起的风,顺着山坡吹入洞口。
吹得昌福堵在洞口的那些树枝沙沙作响。
崖壁上,还有一股半指宽的水流。
一滴一滴,顺着崖壁滴到洞口的平台上。
土、水、风……
三种元素趋于和谐,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这才催生出了泽芝草。
答案近在眼前,她却一直没有发现。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窥见种植的端倪和本质,竟然风禾道心通达。
身体畅快。
醍醐灌顶。
一举冲破了炼气二级。
破境之后,师徒俩十分高兴。
风禾更是废寝忘食的找了几个木盆,花钱请昌福师叔又给她做了几个小型的结界。
按照不同的比例,往里面充入风灵力和水灵力。
再把已经出芽的泽芝草移植到土壤上面。
经过观察,风灵气并不是越大越好。
生长速度最快的,是风灵气和土灵气三七开的那组。
和野生的几乎没区别。
不仅成功存活,还长出了许多细小的分枝。
由一束变成了一大丛。
赵三斤看得啧啧称奇,困扰许多种植师的问题,居然让风禾给研究出来了。
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或许徒弟的天赋真的在这方面。
就没见哪个修士破境破得这般容易的。
种植说不定就是她的机缘。
与此同时,鬼卿花的实验就没这么顺利了。
从泽芝草种子那儿得到启发,培育鬼卿花的时候,风禾也尽量的还原了当时洞内的环境。
黑暗、潮湿。
这是风禾一开始便模仿了的。
种子没有动静,说明还缺少了点什么。
想到黑水鱼是个聋子,听不到声音。
溶洞平常又极其安静。
风禾猜想,说不定,声音也是影响鬼卿花种发芽的重要因素。
风禾前面实验时,因为每日要观察进度,频繁在暗房里进进出出。
难免会发出些响动。
这次将种子种下后,便再也没有进去过。
估摸着发芽了,再推开暗房观察。
黄色的豆大花种裂开了一条缝。
长出了一条细细的白色根茎。
种壳却萎缩的厉害。
这说明,伸出一条根茎,就已经是它的极限了,不会再往上伸长。
实验失败。
但起码能发芽了。
跨出了重要一步。
安静之外,风禾暂时想不起别的因素。
从洞内拿回来的花种,因为多次实验失败,只剩下二十八枚。
风禾索性暂停实验,开始启动泽芝草的大批量种植。
第一次种的水培灵姜,也可以收获了。
收姜的那天,赵三斤特意停下手里的活儿,去给风禾帮忙。
毕竟是徒弟第一次独立种地,她也想看看,风铃谷种出来的姜,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锄头下去,姜块白胖胖的,从地里翻滚而出。
姜种只下了几十斤,埋入地下后,如同吃了膨大剂一般,迅速生长壮大。
暗面的灵姜,产出的量是明处的两倍。
一垄有四百斤左右。
明面只产出二百多斤。
加起来就是六百斤。
新鲜的灵姜,能卖到十多枚下品灵珠一斤。
市面上种植的人少之又少,属于有价无市的东西。
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
一挖出来,师徒俩给昌福、周雪堂、金明长老各送了十斤。
自家留一些吃。
剩下的三百多斤,全部请庄鹤运到了风铃杂货铺。
上架,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