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
一、石砚
我案头有一方老砚,是祖父留下的。它并非什么名贵的端砚或歙砚,只是一方普普通通的青石砚台,色泽沉郁,边缘处甚至还有几处磕碰的痕迹。但它质地坚密,呵气成云,磨出的墨汁细腻温润,带着一种沉稳的古意。祖父说,这方砚台最合二字。
小时候,我总爱趴在祖父的书桌旁,看他研墨。他总是先在砚台里滴几滴清水,然后拿起墨锭,顺时针方向缓缓研磨。动作不急不躁,力道均匀,仿佛不是在准备书写,而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墨锭与砚台接触的地方,会发出的轻响,那声音不张扬,却异常坚定,像一个人在坚守着什么。
祖父是个老秀才,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官,只在村里的私塾教过几十年书。他为人耿直,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村里有人想托他给不学无术的孩子开后门,让他在成绩单上多写几分,他断然拒绝,说:学问是实的,不是虚的,我不能坏了规矩。有人家办喜事,想请他写副吉利的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买好纸好墨,他也不答应,说:字是人的脸面,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不能马虎。
那时候我不懂,觉得祖父太固执,不近人情。直到有一次,邻村的地主想强占村里的良田,村民们敢怒不敢言。祖父却站了出来,拿着纸笔,一笔一划地写下状纸,带着村民们去县里告状。地主派人来威胁他,说要砸了他的私塾,让他没饭吃。祖父毫不畏惧,指着桌上的那方石砚说:我这砚台,磨的是墨,也磨的是心。心正,墨就正;心不歪,字就不歪。想让我低头,除非这方石头能开花。
最终,在祖父的坚持下,地主的阴谋没有得逞。村民们都很感激他,要给他送钱送物,他都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这方砚台。
如今,祖父已经不在了,那方石砚却依然摆在我的案头。每当我提笔写字,看到它沉稳的身影,就会想起祖父研墨时的模样,想起他说过的那些话。我渐渐明白,不是固执,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一种坚守,一种对原则的执着,一种对良心的忠诚。它就像这方石砚,看似坚硬冰冷,却能磨出最温润的墨,写出最正直的字。
二、寒梅
我家后院的墙角,种着一株老梅树。它枝干虬曲,树皮粗糙,看起来饱经风霜。每年冬天,当其他的花草都凋零枯萎的时候,它却会绽放出一朵朵洁白的梅花,香气清雅,沁人心脾。祖父说,这株梅花,最有的风骨。
小时候,我总盼着冬天快点来,好欣赏梅花。每当梅花开放的时候,我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梅树下,静静地看着那些洁白的花朵。它们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小小的白玉球;有的已经盛开,花瓣层层叠叠,像一个个精致的小喇叭。寒风一吹,花瓣轻轻摇曳,却从不轻易掉落,仿佛在与寒风抗争。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雪把整个院子都覆盖了,也把那株梅树压得弯下了腰。我担心它会被大雪压断,就想拿着扫帚去帮它扫雪。祖父却拦住了我,说:别碰它,它自己能挺过来。梅花的风骨,就在于它能在严寒中傲然挺立,不向风雪低头。
我半信半疑地站在一旁,看着那株被大雪压弯的梅树。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雪慢慢融化了。那株梅树竟然慢慢挺直了腰杆,枝头的梅花依然绽放着,而且比之前更加鲜艳。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祖父的话。的风骨,就是在困境中不低头,在挫折中不放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品格。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很少有机会再看到那株老梅树了。但我总会想起它在寒冬中绽放的模样,想起它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甚至想过放弃。但每当想起那株老梅树,我就会重新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要像梅花一样,在困境中坚守,在挫折中成长。
去年冬天,我回到家乡,特意去后院看那株老梅树。它比以前更加粗壮了,枝头的梅花也开得更加繁盛。我站在梅树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清雅的香气仿佛又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我知道,这株老梅树不仅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更承载着一种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古镜
我在旧货市场淘到一面古镜,镜面已经有些模糊,边缘也布满了铜绿。但擦拭干净后,依然能照出人的轮廓,只是影像有些暗淡。我把它挂在书房的墙上,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二字。
这面古镜,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见证了多少故事。它不像现在的镜子那样清晰明亮,却有一种独特的古朴韵味。它照出的影像,虽然不那么清晰,却更加真实,没有丝毫的修饰和遮掩。我想,这大概就是的写照吧——不虚伪,不做作,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真。
记得有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一边是眼前的利益,一边是自己的原则。我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到家后,我坐在书房里,看着墙上的那面古镜。镜子里的我,表情迷茫,眼神犹豫。我忽然想起了祖父说过的话:做人要像镜子一样,明辨是非,不偏不倚。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迷失自己的方向。的人,就应该像这面古镜一样,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曲直,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于是,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虽然放弃了眼前的利益,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抉择的时候,都会看看那面古镜,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提醒着我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自己的本真。
这面古镜,不仅是一件古董,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要始终保持着的品格,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要像镜子一样,照出自己的内心,也照出这个世界的真相。
四、清泉
我家乡的山脚下,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干旱洪涝,它都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流量,滋养着山下的土地和村民。祖父说,这眼清泉,最具的品性。
小时候,我总爱和小伙伴们去清泉边玩耍。我们会用双手捧着泉水喝,那甘甜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我们还会在泉边洗衣服、洗菜,泉水总是那么清澈,洗过的东西干净整洁。有时候,天旱的时候,村里的井水都干涸了,只有这眼清泉依然有水。村民们都会来这里挑水,它就像一个无私的奉献者,默默地为大家提供着帮助。
有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商人,说要把这眼清泉买下来,用来建一个矿泉水厂。他给村民们很多钱,说只要大家同意,以后每个人都能分到好处。很多村民都动心了,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但祖父却坚决反对,说:这眼清泉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是我们村的根。如果把它卖了,建了工厂,泉水就会被污染,我们以后就再也没有干净的水喝了。钱可以再挣,但干净的泉水一旦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祖父的劝说下,村民们渐渐明白了道理,都拒绝了商人的要求。那眼清泉,依然像以前一样,默默地流淌着,滋养着山下的土地和村民。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但我总会想起那眼清泉。它就像一个的人,不被金钱所诱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默默地为大家奉献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被金钱和利益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但我们应该像这眼清泉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品性,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我想,的品性,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种坚守初心的执着,一种不为金钱和利益所迷惑的定力。它就像这眼清泉,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五、翠竹
我家的院子里,种着几株翠竹。它们身姿挺拔,竹叶翠绿,给院子增添了一抹生机和雅致。无论春夏秋冬,它们都始终保持着绿色,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院子。祖父说,这几株翠竹,最有的气节。
小时候,我总爱看着翠竹发呆。我喜欢它们挺拔的身姿,喜欢它们翠绿的颜色,更喜欢它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每当狂风暴雨来临的时候,其他的树木都会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折断树枝。但翠竹却能在狂风暴雨中傲然挺立,竹叶虽然被吹得沙沙作响,却从不轻易折断。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株翠竹的枝条折断了。我很害怕,以为祖父会骂我。但祖父却没有骂我,而是拿起那根折断的枝条,对我说:你看这翠竹,虽然枝条断了,但它的主干依然挺拔,没有丝毫的弯曲。这就是翠竹的气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品格。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喜欢翠竹了。我常常会坐在翠竹旁,看着它们挺拔的身姿,思考着人生的道理。我知道,的气节,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弯腰,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品格。它就像这翠竹一样,看似柔弱,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会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会因为工作不顺而烦恼。但每当看到院子里的翠竹,我就会重新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要像翠竹一样,在困难和挫折中坚守,在逆境中成长。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但院子里的那几株翠竹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它们就像一个个无声的老师,提醒着我要保持的气节,不被困难和挫折所打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品格。
我想,的气节,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力量和勇气。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像翠竹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气节,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自己的本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