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赋:漫溢在时光里的墨痕
清晨推开书房门时,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旧书的纸香混着新墨的淡韵,漫在晨光里,像刚沏好的雨前茶,轻轻吸一口,便觉心尖都被熨得柔软。指尖抚过书架上排得整齐的书脊,从泛黄的线装《唐诗三百首》到崭新的精装散文集,每一本都沾着时光的温度,忽然想起外祖父的书房,想起他坐在藤椅上翻书的模样——老花镜滑在鼻尖,手指捏着书页的边角,轻轻翻动时,纸页摩擦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蝉鸣,像一首安静的歌,把整个夏天都浸在书香里。
七岁那年的暑假,我被送到江南小镇的外祖父家。外祖父的书房在老屋的二楼,木质的书架从地板顶到天花板,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些书的封面已经磨损,却用蓝布仔细包着,书脊上用毛笔写着书名,字迹遒劲,是外祖父的手笔。每天午后,外祖父都会把我抱到膝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插图版的《西游记》,逐字逐句地读给我听。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书页上,把文字都染成了暖黄,外祖父的声音混着书香,像落在心尖的雨,轻轻柔柔,却能留下深深的痕。有次我趁外祖父午睡,偷偷爬上椅子,想拿书架最高层的书,却不小心把一摞书碰倒在地。我慌得差点哭出来,外祖父却揉着我的头发笑,说“看书是好事,别慌,咱们一起把书摆好”。那天下午,我们坐在地上,一本本整理散落的书,外祖父给我讲每本书的故事,讲他年轻时如何省吃俭用买这些书,讲书里藏着的道理。阳光慢慢西斜,书香漫在书房里,像把时光都泡成了甜茶——原来书香不是简单的纸墨味,是藏在文字里的故事,是落在时光里的温柔,像外祖父的声音,像插图版的《西游记》,不张扬,却能让人心里暖暖的。
小学三年级,我转学回了城里。妈妈怕我想家,给我买了一个小小的书架,放在我的房间里,还把外祖父送我的《西游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坐在书架前,翻开《西游记》,看着熟悉的插图,闻着淡淡的书香,像又回到了外祖父的书房。有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写了《西游记》,还写了外祖父给我读故事的日子。老师在评语里写着“文字里有书香,有温度”,还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读。那天我拿着作文本,心里像喝了蜜,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给外祖父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外祖父在电话那头笑,说“要一直爱读书,书里有最好的风景”。从那以后,我总把零花钱攒起来买新书,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书香也越来越浓,像外祖父的牵挂,一直陪在我身边——原来书香是可以传递的,从外祖父的书房,到我的小书架,从《西游记》的插图,到作文本的文字,像一条温柔的溪,把时光里的美好,慢慢传下去。
初中时,学校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图书馆的老馆长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他总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坐在前台,手里捧着一本线装书,看得入神。每次我去借书,他都会根据我的喜好推荐新书,还会跟我讲书里的故事,讲作者的生平,讲书籍的装帧。有次我借了一本朱自清的《背影》,读完后心里酸酸的,去找老先生聊天。他给我泡了一杯绿茶,说“好书就像这茶,初读可能平淡,细品却有滋味,这就是书香的魔力”。那天下午,我们坐在图书馆的窗边,聊着《背影》里的父子情,聊着生活里的感动,茶香混着书香,像把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而美好。从那以后,我总在读完书后去找老先生交流,他也总耐心地听我说话,给我指点。慢慢地,我不仅爱上了读书,还爱上了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感受都写在本子上,像在和书里的人物对话,和外祖父对话——原来书香是一种陪伴,在孤独的时候给你温暖,在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引,像老先生的绿茶,像外祖父的故事,让你在文字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高中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却依旧坚持每天读半小时书。有次模拟考,我考得很差,心情低落,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汪曾祺的散文,看着他写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忽然想起外祖父的书房,想起图书馆的老先生,心里的烦躁慢慢散了。妈妈走进来,看见我在看书,没有催我学习,反而递给我一杯热牛奶,说“读书能静心,别着急,慢慢来”。那天晚上,我抱着书,喝着热牛奶,忽然明白,书香是一种力量,在疲惫的时候给你安慰,在困难的时候给你勇气,像汪曾祺的文字,像妈妈的热牛奶,让你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一份从容。有次班里组织“书香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我分享了自己读书的故事,讲了外祖父的书房,讲了图书馆的老先生,同学们都听得入神。班主任在总结时说“书香能润心,希望大家都能在书香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原来书香是一种信仰,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美好的追求,像班里的主题班会,像同学们的眼神,把对文字的热爱,都藏在心里,慢慢生长。
大学时,我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文学社的活动室在图书馆的顶楼,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书架,摆满了社员们捐赠的书,还有一张长长的木桌,大家经常围坐在桌旁,分享读书心得,讨论写作技巧。有次我们组织“深夜读书分享会”,从傍晚一直聊到深夜,有人读诗歌,有人读小说,有人读散文,书香混着咖啡的香气,漫在活动室里,像一场温柔的梦。有个学姐分享了她读《红楼梦》的感受,她说“每次读《红楼梦》,都像走进一个新的世界,书里的人物,书里的故事,都带着淡淡的书香,让人忍不住一遍遍地读”。我忽然想起外祖父给我读《西游记》的日子,想起图书馆老先生的绿茶,原来书香是一种传承,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散文小说,从外祖父的线装书,到学姐的《红楼梦》,像一条长长的河,把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一代代传下去。
工作后,我在自己的小家里,特意开辟了一个书房,书架上摆满了我从小到大收藏的书,还有外祖父留给我的那本线装《唐诗三百首》。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走进书房,翻开一本书,闻着熟悉的书香,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有次同事来我家做客,看到我的书房,笑着说“你家的书房,满是书香,让人觉得安心”。我给她泡了一杯茶,和她聊起书里的故事,聊起外祖父的书房,聊起图书馆的老先生。那天我们聊到很晚,同事说“以后我也要多读书,多感受书香的美好”——原来书香是一种感染,能让身边的人也爱上读书,爱上生活,像同事的改变,像我的坚持,把对文字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去年春天,我回了趟外祖父家。老屋的二楼书房还在,木质书架依旧从地板顶到天花板,只是上面的书,又多了几本我后来寄回去的新书。外祖父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翻着我寄回去的散文集,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他的身上,落在书页上,像当年一样,温暖而安静。我走过去,坐在他身边,像小时候那样,把头靠在他的肩上,听他读散文里的句子。书香漫在书房里,混着外祖父身上的气息,像把时光都拉回了从前。外祖父说“书是好东西,能陪你一辈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书读,心里就不会慌”。我点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原来书香是时光带不走的美好,是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都能留在心里的温柔,像外祖父的书房,像线装的《唐诗三百首》,像我们一起读过的每一本书,永远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去翻阅,去感受。
现在的我,依旧喜欢读书,喜欢在书房里待着,喜欢闻着淡淡的书香,写着自己的故事。我知道,书香不是简单的纸墨味,是藏在文字里的故事,是落在时光里的温柔,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力量。就像外祖父的书房,虽然老旧,却藏着最温暖的回忆;就像那本线装《唐诗三百首》,虽然泛黄,却带着最珍贵的传承;就像我书架上的每一本书,虽然普通,却都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此刻,我坐在书房里,翻开外祖父留给我的《唐诗三百首》,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闻着淡淡的书香,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春天的花香,也带着书香,轻轻绕在身边。书桌上的台灯亮着,暖黄的光落在书页上,像外祖父当年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忙碌,还会有困难,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不会害怕,因为书香一直都在我身边,像外祖父的声音,像图书馆的老先生,像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让我在疲惫的时候能找到安慰,在迷茫的时候能找到方向,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像一本满是书香的书,温柔而美好,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