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的成长,仿佛按下了一个无形的加速键。那个曾经只能躺在婴儿床里挥舞手脚的小肉团,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萌发了对“远方”的渴望。他不再满足于被动地被人抱着在屋里转悠,而是开始用尽全身力气,试图靠自己去探索这个家的每一个角落。
第一次成功的、标准的翻身,发生在一个平静的午后。林绵刚把他放在客厅中央的软垫上,转身去拿个玩具的功夫,回头就看见小家伙不知怎么一拧劲儿,直接从仰面朝天的姿势变成了趴在垫子上。他显然自己也吓了一跳,小脑袋费劲地抬着,黑眼珠里带着点懵懂和惊奇,似乎不明白视野怎么突然就变了。待他反应过来,一种新奇的感觉取代了惊讶,他开始尝试用小手小脚在床上扑腾,像一只搁浅的小海豹,嘴里还发出“啊啊”的、带着点兴奋的叫声。
“霍星澜!快来看!”林绵激动地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儿子的“伟大探索”。
霍星澜从书房探出头,看到撅着小屁股努力昂头的儿子,脸上瞬间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他蹑手蹑脚地走过来,蹲在垫子旁边,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哎呀,我们星星会翻身了!真厉害!”他的夸奖声又轻又柔,充满了老父亲的骄傲。
然而,解锁了新技能的小星星,很快就把这项本领运用到了“实战”中。换尿布成了最考验速度和技巧的环节。以前那个任人摆布的小娃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浑身抹了油似的小泥鳅。刚解开尿布,他瞅准机会就是一个利落的翻身,光溜溜的小屁股撅着,手脚并用就想往远处爬,留下手拿湿巾、一脸错愕的大人。
“哎哟我的小祖宗,你可别动!”霍星澜手忙脚乱地把他轻轻按回来,这边刚擦干净,那边他又要翻过去。几个回合下来,霍星澜累出一头汗,小家伙却以为爸爸在跟他玩新游戏,咯咯笑得开心。最后,林绵想出了办法,拿一个色彩鲜艳、能发出声响的摇铃在他头顶上方吸引注意力,趁他盯着看的时候,霍星澜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清洁和包裹工作。一场普通的换尿布,愣是演变成了需要两人配合、斗智斗勇的“战术行动”。
翻身后不久,爬行的欲望便开始萌动。最初,他只是趴在垫子上,肚子紧贴地面,依靠手臂和腿部的力量,让身体在原地像个小船一样前后摇晃,却寸步难行。他急得哼哼唧唧,小脸憋得通红。霍母心疼孙子,总想伸手帮他一把,或者干脆抱起来哄,却被林绵温柔地阻止了。
“妈,让他自己使劲儿,这是在锻炼力量呢,咱们在旁边保护着就行。”
于是,地板上铺上了更厚实柔软的爬行垫,所有带棱角的家具都被贴上了防撞条。小星星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体能训练”。常常是吭哧吭哧努力半天,不仅没前进,反而因为用力过猛向后退了一小段,把他自己都搞迷糊了,抬起小脑袋,茫然地看着不远处的玩具,似乎在思考为什么目标越来越远。
霍星澜下班后的重要任务,就是趴在地上,当儿子的“陪练”和“目标物”。他会在离儿子一臂远的地方,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鼓励:“星星,到爸爸这里来!看,爸爸在这里!”有时候,他会用手顶住儿子的小脚丫,给他一个借力的支点。感受到推力的小星星,会猛地一蹬腿,笨拙地向前窜一小步,这微小的进步总能引来全家的小声欢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傍晚,当霍星澜照例在前面逗引时,小星星似乎突然掌握了手脚协调的秘诀。他的小肚子离开了地面,依靠膝盖和手掌的力量,一扭一扭地,真的向前爬动了起来!虽然动作还像个小螃蟹般笨拙不稳,速度也慢得像蜗牛,但他确实在移动!他朝着爸爸张开的手臂,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地爬了过去,最后一头扎进霍星澜的怀里,抬起汗涔涔的小脸,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疲惫和巨大成就感的亮光。
霍星澜一把将儿子捞起来,高高举起,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我儿子会爬了!真棒!太棒了!”林绵和闻声赶来的霍父霍母围在旁边,脸上都洋溢着欣慰和喜悦的笑容。那一刻,仿佛不是孩子学会了爬行,而是他凭借自己的力量,拿到了一张探索世界的初级通行证。
会爬之后的家,彻底变成了一个需要严阵以待的“探险乐园”。小家伙的好奇心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成倍增长。桌子腿、沙发底、墙角线、电源插座(已被安全塞堵住)……所有以前不曾注意的角落,都成了他兴趣盎然的考察对象。他会用小手指抠抠地面,把偶然发现的一根头发丝捏起来,认真研究半天;他会试图把脑袋塞进茶几下面,探索那幽暗的空间;他对垃圾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总想爬过去一探究竟。
大人们的精神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视线不敢离开他超过三秒。弯腰、俯身、快步跟随成了家常便饭。霍星澜笑称这是“全家健身计划”,效果比去健身房还好。林绵的“霍林纪事”里,开始频繁出现带点“惊恐”色彩的记录:“星星试图品尝拖鞋未果”、“星星对垃圾桶实行了突袭,被奶奶及时拦截”、“星星爬行速度超越爸爸捡拾玩具的速度”……
辅食的菜单也在悄然丰富。单纯的米糊已经不能满足小星星的需求了。霍母大展身手的时刻终于到来,在和林绵沟通后,她开始精心烹制各种果蔬泥、肉泥。胡萝卜泥、南瓜泥、土豆泥、西兰花泥、鸡胸肉泥、猪肝泥……小小的辅食格子里,装着五颜六色的“营养艺术品”。霍母戴着老花镜,严格按照林绵查来的食物排敏表,一种一种地添加,仔细观察孙子有没有过敏反应。
小家伙的味蕾似乎也在这过程中逐渐觉醒。他对甜甜的南瓜泥、苹果泥来者不拒,小嘴吧嗒得飞快。但对味道稍显特别的西兰花泥和猪肝泥,则会皱起小眉头,吃一口就要考虑半天,需要大人在旁边用更美味的食物“引诱”,才肯勉为其难地再吃第二口。每次看到他面对不喜欢的食物时,那副皱成一团、仿佛在思考人生的小模样,总能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霍父的关爱,也随着孙子的“能动性”而升级。他不再只是默默地看着,而是开始主动参与到孙子的“探险”中。他会趴在地上,和孙子头对头,一起研究一个滚到沙发底下的积木;他会用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指着认知卡片上的图案,用他那低沉而缓慢的声音重复:“苹果……这是苹果……”尽管小星星多半只是抓过卡片就往嘴里塞。霍父还发挥了他“工程师”的潜质,把家里一些低矮的抽屉清空,放上儿子淘汰下来的、不怕摔的塑料玩具,允许小星星随意拉开“寻宝”。每当小星星成功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玩具,霍父那平时严肃的脸上,便会浮现出一种近乎得意的柔和神色。
家庭的欢声笑语,因着这满地乱爬的小人儿而愈发密集。但同时,疲惫感也并未远离。小星星的活动量增大,白天睡得少了,晚上似乎睡得更沉,但夜醒依旧存在,仿佛是他确认这个世界是否依然安全的方式。霍星澜和林绵依旧顶着黑眼圈,在深夜里轮流起身,冲奶粉、喂奶、拍嗝,或者只是抱着那个因为做了噩梦而小声啜泣的小小身体,在黑暗中轻轻摇晃。
有一次,小星星不知怎么在睡梦中从仰卧翻成了俯卧,小脸埋在软枕里,自己又翻不回来,憋得小声哼哼。浅眠的林绵瞬间惊醒,心脏吓得差点跳出来,连忙把他翻过来。小家伙被打扰了睡眠,不满地哭了几声,在林绵轻柔的拍抚下才又沉沉睡去。自那以后,林绵夜里醒来的次数更多了,总要伸手探探儿子的鼻息,才能安心。
这天晚上,好不容易把小星星哄得深沉。霍星澜和林绵瘫在沙发上,连打开电视的力气都没有。屋子里只亮着一盏落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家具安静的轮廓,也柔和了彼此脸上疲惫的线条。
“我今天弯腰捡他扔出去的玩具,感觉腰都快断了。”林绵有气无力地揉着后腰。
“我跟着他爬了两圈,膝盖疼。”霍星澜深有同感,“这小子,精力也太旺盛了,是不是随你?”
“明明随你,你妈说你小时候可皮了。”
两人小声地斗着嘴,声音里却带着笑意。安静下来后,能听到窗外细微的风声,以及房间里儿子均匀的呼吸声。这种静谧,与白天那种高度紧张、充满动感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格外珍贵。
“看着他一天一个样,会翻身,会爬,以后还会走,会跑……”林绵把头靠在霍星澜肩膀上,轻声说,“就觉得,我们再累也值了。”
霍星澜握住她的手,手指摩挲着她因为频繁洗涮而有些粗糙的指节。“嗯。就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想他长大,又怕他长得太快。”
正说着,卧室里传来一点细微的动静,是小星星在睡梦中咂巴嘴的声音。两人立刻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直到那声音消失,呼吸重新变得绵长,才同步松了口气,相视一笑。这种因为一个小小生命而产生的、近乎本能的紧张与牵挂,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霍星澜侧过身,看着林绵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柔弱的侧脸,低声道:“辛苦了,老婆。”
林绵摇摇头,嘴角弯起:“你也辛苦。”
他们不再说话,只是依偎在一起,享受着这暴风成长间隙中,难得的宁静片刻。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那股熟悉的、混合了奶香、辅食清甜和阳光味道的气息,这是属于他们的,忙碌、疲惫却又无比充实、充满希望的家。而那个在地板上奋力爬行的小小身影,就是点亮这个家,并推动着他们不断向前的最温暖、最强大的力量。他知道,下一个挑战——比如小家伙试图扶着东西站起来——可能很快就会到来。但他和林绵,以及他们身后的这个家,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