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建文元年的冬风,比漠北的刀还烈。

北平城头的 “燕” 字王旗被两名禁军校尉拽着边角往下扯,猩红绸缎在朔风中打了个旋,像片断翅的血蝶,落在积着薄雪的女墙上。取而代之的明黄龙旗,金线绣的五爪龙在铅灰色天空下泛着冷光,把城墙根下冻硬的血迹都映得发蓝 —— 那是上个月巷战留下的痕迹,如今被新雪盖了大半,只留些暗红的印子,像未干的泪痕。

受降仪式选在北平城外的校场,冻土被马蹄踩得邦邦硬。

朝廷大军的长枪阵排出半里地,枪尖上凝着霜花,反射的寒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城墙上、街道口,挤着些裹着破棉袄的北平百姓,有人攥着冻裂的玉米饼,有人怀里揣着给当兵的儿子缝的棉鞋,眼神里混着惧意与好奇,望着校场中央那个跪着的人。

朱棣的玄色锦袍沾了雪,自缚的麻绳勒得手腕发红,粗粝的麻线嵌进皮肉里,渗出血珠。

他垂着头,能看见宦官尖细的靴子尖在冻土上敲着节奏,那声音和宣旨的语调一样,又脆又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削燕王朱棣爵,授征北大将军,即日离北平,统兵北上…… 钦此。”

“钦此” 二字落时,朱棣的额头重重磕在地上。

冰碴子硌得额角生疼,他却没敢动 —— 不是怕疼,是怕人看见他眼底的火。

昨夜在临时羁押的府邸,他摸着世子朱高炽冻得发紫的手,想起二十年前跟着父亲朱元璋打元兵的日子:那时他也是这样跪在雪地里,父亲却会伸手把他拉起来,说 “咱朱家的儿郎,跪天跪地跪祖宗,不跪旁人”。

可如今,他跪的是自己的侄儿,跪的是他曾誓死守护的大明皇权。

肩膀的颤抖不是因为冷。

他能听见身后八千旧部的甲胄碰撞声,能闻见空气中未散的硝烟味,还能想起燕王府里那些他亲手栽种的老槐树 —— 如今该被朝廷的人砍了烧火了吧?

屈辱像雪水灌进衣领,顺着脊梁往下淌;可释然也藏在心底:至少没像其他藩王那样被圈在南京的宅院里,至少还能握着刀,去大宁卫那边杀残元鞑子。

他就这么磕着头,直到宦官不耐烦地咳嗽,才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没什么表情的脸,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臣…… 领旨。”

南京紫禁城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

朱允炆把周朔和耿炳文的密奏放在紫檀木桌上,手指摩挲着 “朱棣叩首” 那四个字,眼底没什么波澜。窗外飘着细雪,落在琉璃瓦上,悄无声息就化了 —— 南京的雪总没北平的烈,就像这朝堂上的事,看似温和,实则藏着刀。

“陛下,” 兵部尚书齐泰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个暖手炉,“朱棣虽降,但其旧部仍有八千,若放去大宁卫,恐生变数。不如……”

“不如什么?” 朱允炆抬眼,目光清亮,“杀了他?让天下人说朕杀叔?还是把他圈在南京,让他的旧部在北平闹事?” 他拿起朱笔,在密奏上画了道横线,“给他人,不给地;给兵,不给粮。大宁卫离北平千里,粮草全靠朝廷接济,他若敢反,断了粮道,他手下的兵第一个会反他。”

这话让齐泰松了口气,却没让朱允炆停下笔。他很快拟了三道旨意:第一道让耿炳文守北平,清点王府库银时特意注明 “燕藩旧属若愿归降,既往不咎”;第二道升周朔为都督佥事,把燕军里擅长用火器的老兵编入 “神机新军”,还特意加了句 “新军需每月演练三次,由周朔亲自督阵”;第三道最关键,准许朱棣带八千旧部去大宁卫建 “北庭都护府”,却在末尾加了行小字 ——“世子朱高炽留北平,待朱棣到任后再行北上”。

“陛下这是……” 齐泰愣了愣。

“朱高炽身子弱,留他在北平养伤,合情合理。”

朱允炆放下笔,指尖在 “朱高炽” 三个字上点了点,“朱棣是枭雄,可他最疼这个儿子。留个念想在北平,他在大宁卫就不敢胡来。”

旨意送到北平时,朱棣正在庭院里看雪。梅枝上的雪积得厚,压断了一根细枝,“咔嗒” 一声落在青石板上。他接过旨意,没让下人拆,自己用指甲挑开蜡封,一字一句地读。看到 “朱高炽留北平” 时,他手指顿了顿,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身后的侍卫长低声问:“王爷,要不要……”

“不必。” 朱棣把旨意折好,放进怀里,雪落在他的发梢,瞬间就化了,“这是允炆能给的最好条件了。至少,咱还能去北边杀鞑子,总比在南京当笼中鸟强。”

三日后,北平北门的积雪被扫开一条道。

朱棣穿着新发的征北大将军袍,腰间佩着太祖皇帝赐的七星剑,却没戴头盔 —— 他想再看看北平的城。

世子朱高炽扶着车门,脸色苍白,咳嗽了好几声,才勉强说:“父王,到了大宁卫,记得给孩儿写信。”

“嗯。” 朱棣拍了拍他的手,没多说什么。他怕多说一句,就忍不住把这孩子也带走 —— 可他不能。身后的八千旧部排着队,甲胄上的雪还没化,像披了层霜。

骑兵的马蹄踏在冻雪上,脆响传得老远,混着车轮碾冰的吱呀声,在空旷的雪原上拖出一道歪歪扭扭的墨痕 —— 那是甲士们的影子在白雪里投下的印记,一半浸着离乡的凉,一半燃着赴险的烈。

城门口站着个穿灰僧袍的人,是姚广孝。

他手里捻着串佛珠,转得飞快,佛号念得又轻又低,可眼底却没什么慈悲 —— 半年前,他还在燕王府的密室里,给朱棣画 “清君侧” 的行军图;如今,他只能站在这里,看着昔日主君像个囚徒似的离开。朱棣经过他身边时,脚步顿了顿,却没回头,只说了句:“大师,北平的佛,还得您来护。”

姚广孝的佛珠猛地停了,指尖泛白,低声应道:“王爷放心,贫僧会护着。” 直到队伍走得没影了,他才抬起头,望着北边的天空,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笑 —— 谁也没看见,他袖口里藏着张纸条,上面写着 “大宁卫可联兀良哈部”。

与此同时,燕王府的偏院正闹得厉害。

朱高煦把密旨摔在地上,茶碗 “哐当” 一声碎了,滚烫的茶水溅在他的靴子上,他却像没感觉似的,攥着拳头吼:“京中历练?武学苑进修?这分明是把我当人质!”

旁边的管家吓得跪在地上,哆嗦着说:“二公子,王爷临走前说了,让您…… 忍一时。”

“忍?” 朱高煦弯腰捡起密旨,指节捏得发白,纸上的字都被他揉皱了,“我朱高煦的刀,是用来杀鞑子的,不是用来在南京看脸色的!” 可他想起父亲临走前的眼神 —— 那眼神里有嘱托,有无奈,还有一丝他看不懂的期待。

他深吸一口气,把密旨往怀里一塞,咬牙道:“行,我去南京。但告诉陛下,别把我当软柿子捏,不然……” 他没说完,只拔出腰间的刀,对着院中的老槐树砍了下去,树皮裂开一道深痕,像道流血的伤口。

腊月的南京,奉天殿里烛火通明。

鎏金柱上的龙纹在火光下泛着冷光,百官的朝服下摆垂在金砖地上,连呼吸都放得极轻。这是靖难之役后的第一次大朝会,空气中除了劫后余生的松弛,还藏着些不易察觉的紧张 —— 谁都想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接下来要拿谁开刀。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百官,声音不高,却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里:“诸卿,燕逆之乱已平,可天下的病,还没好。”

他顿了顿,看着户部左侍郎张敬之 —— 这位张大人年近六十,靠熬资历爬到侍郎的位置,去年江南水灾,他上报的赈灾粮款少了三成,却把责任推给下面的州官。

“张大人,” 朱允炆突然开口,“去年江南赈灾,你说苏州府拖延粮款,可有证据?”

张敬之吓得一哆嗦,连忙躬身:“臣…… 臣有文书为证。”

“文书?” 朱允炆冷笑一声,让太监把一叠账本递下去,“这是苏州府呈上来的交割记录,粮款三天内就运到了灾区。倒是你,把朝廷拨的十万石粮食,挪了三万石给你老家的宗族,这事怎么说?”

张敬之的脸瞬间白了,“噗通” 一声跪在地上,嘴里喊着 “臣罪该万死”。百官们都屏住了呼吸,没人敢说话 —— 他们没想到,皇帝连这种陈年旧账都查得这么清楚。

“不止张大人。” 朱允炆的声音又响起来,这次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天下吏治,积弊太深!有人靠空谈道德混日子,有人靠拉关系升官,还有人把朝廷的俸禄当自家的钱袋!长此以往,大明的根基迟早会烂!”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所以,朕决意推行《考成法》!从今日起,百官的考绩,只看实绩,不看资历!”

这话像道惊雷,炸得百官议论纷纷。朱允炆没让他们多吵,很快就念出了《考成法》的条款:“户部,每年赋税征收完成率要达九成五,超额一成者,知府升按察使;不足八成者,罚俸半年,再不足,革职!工部,水利工程要按期完工,延期一月者,主事降一级;若偷工减料,直接交大理寺问罪!还有吏部,每月要查一次地方官的实绩,敢包庇者,同罪!”

他的目光落在兵部主事李默身上 —— 这位三十岁的年轻官员,去年在山东治水,带着百姓挖了二十里水渠,却因为没给上司送礼,连个嘉奖都没拿到。

“李主事,” 朱允炆说,“你去年治水有功,按《考成法》,升你为山东按察副使,即日赴任。”

李默愣了愣,随即激动地跪下来,声音都有些发颤:“臣…… 臣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了。靠资历混日子的官员,比如张敬之,头垂得更低了,额头抵在金砖上,不敢抬头;而那些实干的年轻官员,眼里都燃起了光,悄悄挺直了腰板。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仅要稳住江山,还要把这浑浊的官场,彻底清一清。

退朝后,朱允炆没回后宫,而是去了乾清宫。

太监们早就把一张巨大的白纸铺在书桌上,炭笔放在旁边,砚台里的墨还冒着热气。

他脱下龙袍,只穿件素色的常服,拿起炭笔,在纸上画了个表格,左边写 “改革领域”,右边写 “具体措施”。

“税收。” 他在左边写下两个字,右边跟着画了道横线,“废人头税,行摊丁入亩 —— 按土地多少收税,这样百姓才肯种地。”

他想起前世学的历史,明朝后期的农民起义,很多都是因为人头税太重,百姓交不起才反的。他不想重蹈覆辙。

“教育。” 又写了两个字,右边写,“州县设蒙学,免费教识字,三年内要让五成孩童能读书。”

他记得北平的百姓,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官府的文书来了,只能让识字的人念 —— 这样很容易被贪官欺负。只有让百姓识字,才能让他们知道朝廷的政策,才能监督官员。

“科技。” 这两个字写得格外重,右边写,“格物书院要造新火器,比神机营的火铳射程远一倍;还要改进水车,让江南的稻田能多收两成粮。”

他前世是学工程的,知道科技的重要性 —— 只有武器比别人强,粮食比别人多,大明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窗棂上,像在轻轻敲门。朱允炆看着纸上的字,嘴角露出一丝笑。

靖难之役只是第一步,他清理了燕藩这个旧障碍,现在,他要亲手画出一个他理想中的大明 —— 一个没有贪官、没有战乱、百姓能吃饱饭、能读书的大明。

“建文二年,该是个新开始了。” 他低声说,把炭笔放在桌上。纸上的蓝图还没画完,还有税收、法律、军事,很多很多事要做。

但他不着急,他有时间,有决心,还有那些愿意跟着他干的官员。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紫禁城的屋顶都盖成了白色。新的雪,盖过了旧的痕迹;新的时代,也该跟着来了。

朱允炆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风吹进来,带着雪的气息。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比如残元的威胁,比如旧官僚的阻挠,但他不怕 —— 他是从现代来的人,他知道未来的方向,也知道该怎么去走。

“大明,会越来越好的。”

他轻声说,目光望向北方,像是在看北平的雪,又像是在看更远的大宁卫,看那片等待他去开拓的土地。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异世逆凤:邪女傲天重生极权皇后大唐:每天签到,奖励太多了津川家的野望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海战精兵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